上個週末,在家裡看youtube,找一些酪梨醬製作的影片來看。在看到馬田這條影片,在教如何做酪梨醬前,還叮囑切酪梨要好小心,每年因切酪梨而要去醫院的人好多。當時我還在想,太誇張了吧,切個酪梨最多割傷一點點,不用到醫院那麼嚴重吧。確實,以往切的酪梨也不少,從未生半點意外。
馬田的Youtube傳送門 (這個酪梨醬的食譜真的很簡單又好吃,很推介)
也許,就是這樣才會掉以輕心。
最近都喜歡自己準備早餐,雖然要再早一點起床。除了因為減肥、健康、省錢,主要是因為吃的份量不多,很難在外面買到合適的早餐。平常都是簡單的一隻烚蛋,加一杯黑咖啡就很足夠。但因為家裡有幾個熟透的酪梨,這幾天早上的餐單都是酪梨配烚蛋。而那天,是連續第二天做酪梨醬。
小心的把酪梨開半,放在枱面上,左手輕微扶著半個帶核酪梨,右手拿著生果刀,輕輕的把刀插進去果核裡,像影片中指示。可能是生果刀太小,摃杆力度不足,難以把酪梨核挑起。自然的反應,就是左手把酪梨抬起一下,右手把刀再插深一點,結果刀一滑,刀鋒穿過酪梨,直插手上。
那一刻的痛,直覺一秒告訴我「大事不妙」。
之後一陣的忙亂,用面紙直壓傷口,用冰敷,十幾分鐘後,血還是沒有停下來的跡象。看來,馬田說得沒錯,這回真的因為酪梨而要跑一倘醫院。
忙亂歸忙亂,總不能蓬頭垢面出門。傷口在左手第二第三隻手指中間,敷上面紙和不鏽鋼冰,用姆指壓著,勉強可以騰空右手。然後,在二十分鐘內,憑右手化了簡單的妝、換好衣服,還能把早餐完成。雖然受傷了,不過蠻佩服自己,單手仍然處理到那麼多事情(還有從醫院回來洗頭、洗衣服都是真正的「一手包辦」)。
到達醫院,大概是把受傷後 45 分鐘,血還在流。人未走到登記處,職員就笑著問「割傷?」把左手捧在胸前的動作,太明顯了吧。大概是時間尚早,輪候的人沒有很多,職員心情也很不錯。一直在登記辦手續時,職員也分享著自己切粉葛受傷的經驗,好可愛。
接著到分流站給護士看傷口,換過臨時敷料,回到大堂開始漫長的等待。大堂等候看診的人不到二十人,但最後也花了接近兩小時才有醫生接見。那個時候,已經搞不清楚傷口是終於止血?還是把可以流的血都流乾了。
看診的過程大概五分鐘,目測一下傷口雖小但頗深,醫生說需要縫針,待會有護士會給我處理。另外,由於近十年沒有注射過破傷風針,醫生建議待會一併處理。回到診症室外,大概再等了十分鐘,便有護士帶我到治療室。
溫馨提示一下,後面的畫面有點血腥。
由於縫針前要局部麻醉,最痛的是注射麻醉針的時候,痛到差點想罵人的程度。當麻醉藥開始生效後,護士開始準備縺針,把受傷的手輕輕打開,看見紅色的液體從自己身體湧出來,而沒有任何感覺,這種感覺有點奇怪。
從指縫間流出來的,把鋪在手背的白色的墊,慢慢透出一大片紅。還有一條支流,在手掌心,成為血色感情線(好像是愛情小說的標題)。
在胡思亂想之間,護士終於把工具準備好,接下來我別過臉,不敢直線縫針的過程。雖然有局部麻醉,但線穿過皮膚,以至護士在傷口上打結,都是能夠感覺到,只是沒了痛。
接下來就是做文件、注射破傷風針,療程方面便完成。拿著文件,到醫院藥房取下兩大袋抗生素和一大包止痛藥,終於結束在急症室四小時的治療,可以回家。
回來跟友人說起受傷的過程,剛巧大家都有看馬田的影片。笑言,每年因酪梨而到醫院的人真的很多,真的沒有在誇張,今年請把我算進去。
其實傷口沒有很嚴重,不過縫了針,有些動作要很小心,拉扯到相關肌肉便會感覺到痛,這是很正常的,只是突然間沒有習慣。問過了護士,一星期後拆線,期間不用洗傷口,但自己還是會每天更換紗布。第一次給自己更換紗布時,看到縫針後的傷口,第一下在腦裡想到的事是「有夠醜」,希望拆線後,傷口癒合後不會有疤痕。
由於突然在辦工室消失,同事們都很熱心地致電問候。原本都不想多說,只回答切東西時不小心割傷。怎料同事們的求知心很重,每個都會問「你切什麼弄成這樣?」。結果,因酪梨而受傷的「美事」就被流傳開去了。休假回來,連茶水姐姐也問我的傷好起來沒有,好丟臉。
雖然這次受了點傷,但並沒有減少我對酪梨的喜愛,不過暫時左手不方便,看來也得隔一段時間才可以再製作酪梨醬。至於日常生活,是會有點影響,但幸慶兩天過後的現在,稍微郁動手指,在鍵盤上的活動還是自如的。回想起來,上年也是差不多的時候拐傷腳,為什麼這兩年的十二月,就是不能好好地過 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