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時,當時78歲的Peter Doelger在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要求下,簽下了聲明書,聲明自己有充足的投資知識和興趣,足以承作風險較高的投資,那時候Doelger說自己的資產至少為5,000萬美元,但是另一方面,根據家人所述,那時候Doelger已經有了失智的症狀,現在Doelger的配偶Yoon對摩根大通銀行提告,因為當初的投資金額如今幾乎歸零。
Doelger靠著家族釀製啤酒產業致富,而Peter則是將自己創業的公司賣掉,賺進八位數的報酬,並且投資許多標的,包括尚未公開上市的生技公司、高頻交易基金、韓國的不動產和政府債券,還有聚焦在能源產業的高槓桿投資工具「業主有限合夥」(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簡稱MLP)。
Doelger一開始是透過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投資MLP,並且透過融資加大投資。但是隨著油價下滑,他們在2015年到摩根大通銀行的紐約總部,簽下合約將部位轉到摩根大通銀行,並且由一家外部基金公司管理。那時候Doelger簽下了被稱為「大男孩信件」(Big Boy Letter)的聲明。
根據當時銀行人員所述,Doelger有將近一億美元的資產,並且將其中三分之一投入MLP,根據摩根大通銀行的內規,客戶投資MLP的部位不應該超過其全部投資組合的5%,但是Doelger簽下的聲明,讓銀行同意了這樣的作法。
不過根據Doelger家人的說法,他根本沒有這麼多資產,而且現在絕大部分都投進了MLP。
Doelger在摩根大通銀行總部收到一份26頁的冊子,將MLP描述成一種很複雜的商品,客戶需要市場專業人士幫助其了解風險,而這家外部基金公司的經理人平均有19年經驗。在Doelger簽下聲明後,銀行寄給他一份三頁的文件,警告說他在MLP的部位比銀行推介的更高,並且鼓勵他要將投資組合更多元化,不過如果Doelger願意簽下文件免除銀行的責任,並且聲明自己是能源產業的專業人士,夠專業可以了解MLP的風險,應該被認定是適合投資的話,摩根大通銀行願意幫忙處理這些投資。
Doelger簽了這份文件,而摩根大通銀行在波士頓的私人銀行部門內部歡呼。
但是在這同時,Doelger也開始受到失智症狀所苦,並且因為幻覺和喪失記憶看了醫生。2014年時,他對醫生說聽到有人從他的胃裡對他說話。在摩根大通銀行討論要讓他簽下聲明的那天,Doelger在開車時報警說有人跟蹤他,後來警察把他送到急診室,並且通知配偶Yoon。
醫生後來對Doelger的診斷是「妄想意念(paranoid ideation)、認知缺陷(cognitive deficit)、失智(dementia)」,助理醫師發現他在三分鐘之後甚至無法記起三個英文單字。
摩根大通銀行部並不知道醫生的診斷,而Doelger在離開醫院後幾天簽了文件。
摩根大通銀行員工James Baker與Doelger夫妻間的關係也成了爭訟焦點,Yoon說她和丈夫都相信Baker是投資顧問,不過後者並沒有登錄,直到Doelger提告之前。
Baker說自己也曾屢次警告Doelger要分散風險,而且將後者描述成一位積極且精明的投資者,他們會討論世界局勢、油價和中國對世界的影響,還有其他生活上的話題,像是運動等等。
但是Yoon說她和丈夫根本聽不懂那些關於投資的討論,她記得自己問Doelger說,「Peter啊,你知道他在說什麼嗎」,結果丈夫回答說不懂。根據計算,他們每年支付給摩根大通銀行的利息可能達到40萬美元,有時候支付的顧問費用超過25萬美元。
2016年時,Baker將摩根大通銀行辦理外幣業務的顧問介紹給Doelger,這位女士提供一種衍生性商品,可以降低Doelger每月償還的利息,並且將債務轉成歐元計價。但是因為摩根大通銀行是交易相對人,所以它們特別註明自己並不負「受託人責任」(fiduciary duty),後來這筆交易讓他賠了超過100萬美元。
另一方面,Doelger狀況每況愈下,Yoon記得有一次他似乎惹怒了Baker,因為丈夫不停地問同樣的問題,即便Baker已經回答過了。在那之後,Yoon說丈夫在通電話時常常只聽不說,他們開始減少外出,大部分時間待在家裡,然後賣掉了邁阿密的別墅。
Yoon在2019年成為帳戶的共同持有人,而他們的MLP投資組合大約價值2,000萬美元,而Doelger的症狀顯而易見,包括記憶喪失、判斷力不良、難以進行抽象思考和困惑等等,即便摩根大通銀行的代表也都應該可以發現。
但是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油價大幅下滑,MLP投資組合也不斷跌價,儘管一開始Baker建議他們維持部位,但後來Yoon出於驚慌陸續把部位出清。最後他們的部位剩下40萬美元,還有另外一個帳戶有110萬美元,但是如果繼續持有,將會多損失50萬元。
Doelger夫妻後來把波士頓的房子賣掉,搬到紐澤西和女兒住在一起,那時候其他的家人開始調查,身為律師的女婿後來為他們向摩根大通銀行提告,主張銀行為了招攬大客戶,誇大了Doelger的資產和投資技能,然後讓他繼續持有MLP投資部位甚至借錢,以收取高昂的管理費和利息。
James Serritella說他看到嚇死了,「以他們讓Peter了解的方式,我不認為他真的懂這東西。Peter很相信別人,『我不需要知道全部細節,因為我相信你。』」
Doelger並不是特例,隨著嬰兒潮世代逐漸邁入退休,他們累積了許多財富,足以符合美國證券法規所訂的「合格投資者」(accredited investor)或「專業投資者」(sophisticated investor)標準,讓他們可以投資風險較高、較為複雜的金融商品,而業務人員銷售這類商品的佣金通常也比較高,但另一方面,這些高齡投資人得面對認知能力下降的問題,不過金融機構卻沒有透過系統檢視這種狀況。
根據美國金融服務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Financial Serves)的Michael Finke教授和晨星資產管理(Morning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退休研究主管Tao Guo的研究,80歲以上的專業投資者,在金融知識測驗上的得分,往往較年輕幾歲的非專業投資者要低,他們依此建議美國應該就高齡客戶調整法規。
「關於認知能力下降如何影響高齡人口的財務決策和獨立財務管理,讓這起案件特別引人注意。」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的顧問Naomi Karp說:「我們得要讓金融機構承擔更多責任,因為他們有適當的角度可以察覺警訊。」
事實上,掌握客戶資金的銀行,或許比許多客戶身邊的人更早有機會發現其症狀。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所述,金錢問題「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最先可以發現的症狀之一」,包括在找零、買東西、計算小費或是了解對帳單上遇到困難等等,即便當事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其他跡象,也可能會出現這些問題。
根據該研究所對1999年到2018年間,8.1萬名65歲以上獨居美國人所做的調查發現,早在失智症確診前的六年,就可能發生信用卡繳款延遲的問題。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也說,金融機構在注意高齡美國人上有特別的地位,在2016年時,它們建議金融機構要採用防止詐欺的科技和員工教育訓練,以避免高齡人口受到金融詐欺,並且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友善高齡人口的商品,比如說讓第三人可以監控資金用途的信託帳戶,或是讓客戶指定第三人,讓他出問題時可以聯絡,這些第三人不需要實際交易功能,但是可以作為提早示警的作用。
Doelger現在狀況越來越糟,他的行走有問題,也睡不太好,Yoon說她看過幾個安養中心,但是她都不喜歡,她準備要賣掉在巴黎的房子。
「我們百分之百信任它們會管理我們的資產。」76歲的Yoon說:「我們不期待它們讓我們賺大錢,但是至少有個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