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死亡嗎?淺談死亡焦慮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周官網三更再到方格子的兩更,關於殯葬的議題還真的略有江郎才盡之感。這種工作焦慮雖不至於影響情緒,但苦無靈感的狀態還是滿心累的。所以這周小小偷懶一下,回到自己專長的衛教領域。

既然提到工作焦慮,就順勢來談談與殯葬相關的死亡焦慮吧!

死亡焦慮症的症狀?

死亡焦慮症/恐懼症屬於一種身心疾患,係指個體對自身的死亡帶有強烈焦慮感。你可能會好奇每個人應該都會怕死吧,難道人人都有病嗎?當然不是,要確診為死亡焦慮症,首要的條件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或焦慮感已經影響到人體健康和日常生活品質。

雖然死亡焦慮症尚未被收錄於美國精神醫學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中,意即此症目前還不被歸類為疾病。但確實有不少病例可循,可使用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幾點。

個體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情緒:

1.持續超過6個月

2.已對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構成干擾

3.每當談及死亡話題時焦慮症就會發作,症狀包括不安、呼吸困難、噁心和心跳加快等

4.患者盡全力避免涉及死亡或瀕死的狀況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死亡焦慮症的高風險群?

國外醫學網站克里夫蘭診所提到幾個恐懼症的高風險族群,這包括了:

1.健康狀況不佳甚至瀕死

2.沒有宗教信仰

3.對生活現況感到不滿

4.患有其他身心症

5.家中有年老、瀕死或生重病的親人

6.社交障礙,缺乏親密友人或家人

7.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潛在風險者,包括見過瀕死狀況、重病、暴力事件等。

8.研究發現年長者害怕的是死亡的過程,而年輕人害怕的則是死亡這件事。

資料來源:Thanatophobia (Fear of Death): Symptoms & Treatments (clevelandclinic.org)

為什麼會畏懼死亡?

Speece & Brent在其研究中提到的五項死亡概念大致可窺知一二。

1.死亡之不可逆性:了解生物一旦死亡,便無法復活。

2.死亡之無機能性:一旦進入死亡狀態,所有器官功能便會停擺,肉體則會進入靜止並持續腐敗。

3.死亡之普遍性:任何生物都會死亡。

4.死亡之原因性:了解生物致死之因素,包括疾病與意外等。

5.死亡的非肉體延續性:這部分比較類似宗教觀點,指死後以其他形式存在。

  前四點的概念皆有值得恐懼的要素,例如對死亡後一切終止的恐懼、對死亡後未知的恐懼、對死亡後人體腐敗的恐懼等。再加上死亡會與喪失、絕望、分離等詞彙連結,也讓死亡的恐懼感變得更加強烈。

如何改善死亡焦慮症?

  死亡焦慮症是可以改善的,當你或你的親友意識到你對死亡的恐懼感已經影響到工作或課業表現,甚至體現在健康狀況時,就應該尋求身心科醫師的診治。治療方式包括:

  •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旨在導正病人對死亡的觀念,讓病人知道死亡沒有那麼可怕。並弭平對死亡的錯誤認知,搭配深呼吸和冥想等方式來緩解焦慮感及各種身體症狀。
  • 暴露療法:讓病人暴露在含有死亡信息的情境之中,例如探訪醫院、寫遺囑或和患有絕症的人交談等。藉由反覆暴露在自己害怕的環境下來降低恐懼感和症狀反應。

曾經我也對死亡感到畏懼,畢竟離開人世象徵著自我的消失,那自我消失後會去哪裡呢?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但在看到愛因斯坦對死亡的詮釋後,那種恐懼感也降低不少。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愛因斯坦提到由於能量守恆,人死後會被微生物分解進入大自然的物質循環。人的大腦就是靈魂,而靈魂是一連串的量子信號,死亡後肉身腐敗。但這些量子信號和腦電波會游離在空氣中,最後轉化為記憶電波飄盪到大氣層外。

這些記憶電波會在150後回歸地球並發展為新生命。150這個數字除了是人類壽命的天花板外,一旦活超過150歲就可能發生基因重疊,也就是同個時空中出現一樣的兩個人,這與量子力學是背道而馳的。也正因為他用循環的思維來闡述死亡,讓我對死後的世界產生新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麟生命的沙龍
48會員
137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金麟生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Thumbnail
2025/04/25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Thumbnail
2025/04/24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Thumbnail
2025/04/24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Thumbnail
2025/04/17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Thumbnail
2025/04/17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死亡焦慮症/恐懼症屬於一種身心疾患,係指個體對死亡的恐懼感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身體健康。這種病態性的焦慮感需要醫療手段的介入才有望改善。
Thumbnail
死亡焦慮症/恐懼症屬於一種身心疾患,係指個體對死亡的恐懼感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身體健康。這種病態性的焦慮感需要醫療手段的介入才有望改善。
Thumbnail
嗨,你好,我是知識與感受的尋道者,DAN。 今天這篇文章我要來分享,我,從對死亡異常的恐懼,到終於找出克服方法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從來沒有對死亡產生恐懼的煩惱,那你可以把我的經驗當成有趣的故事。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煩惱,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那麼,我的分享要開始囉! 先從源
Thumbnail
嗨,你好,我是知識與感受的尋道者,DAN。 今天這篇文章我要來分享,我,從對死亡異常的恐懼,到終於找出克服方法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從來沒有對死亡產生恐懼的煩惱,那你可以把我的經驗當成有趣的故事。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煩惱,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那麼,我的分享要開始囉! 先從源
Thumbnail
死亡帶來的恐懼? 2020初至2022年底疫情肆虐,似乎是大家都最接近告別的一段時光。 整個世界充滿了緊張、擔憂與不安。 有些人的最後一面是來的那麼突然。 有些人深怕暫時的告別就是永別。 我們都希望有良好的防疫政策、安全的環境, 關心著防疫與經濟上的平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聲音呢?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
Thumbnail
死亡帶來的恐懼? 2020初至2022年底疫情肆虐,似乎是大家都最接近告別的一段時光。 整個世界充滿了緊張、擔憂與不安。 有些人的最後一面是來的那麼突然。 有些人深怕暫時的告別就是永別。 我們都希望有良好的防疫政策、安全的環境, 關心著防疫與經濟上的平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聲音呢?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我說過,人生本質不是苦,而是你的層次,只能看到苦。 同樣的,生死的實相不是恐懼,而是你的層次,只能感受到恐懼。
Thumbnail
我說過,人生本質不是苦,而是你的層次,只能看到苦。 同樣的,生死的實相不是恐懼,而是你的層次,只能感受到恐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