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食物學-魚貝類 第三節 魚貝類的特性與風味

2024/02/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魚貝類原料的特性:漁獲供應不安定、魚貝類的種類繁多、魚貝類成分差異大、鮮度不易保持。

台灣氣候高溫多溼,魚貝類易腐敗,加上魚貝類捕獲後,漁船保鮮作業較困難,從生產地至消費者之冷凍鏈(cold chain)未盡完善,也造成其容易腐敗。

色素

  1. 肌肉色素:大部分魚種都由肌紅蛋白所組成,鮭、鱒則由還原蝦紅素(astaxanthin)所組成,此種色素是類胡蘿蔔色素的一種,廣含於魚皮及甲殼類中。
  2. 血液色素:大部分魚種為血紅蛋白(含鐵離子,呈現紅色)。甲殼纇為血藍蛋白(hemocyanin)(含銅離子,呈現藍色)及軟體動物之魷魚、章魚等血液色素。
  3. 表皮色素:一般由黑色素( melanin)、類胡蘿蔔素、碟呤(pterin)及膽汁色素所組成。而頭足類被攻擊時所吐出的墨汁,則是黑色素的一種,由酪胺酸(tyrosine)分解而成。
  4. 貝殼色素:顏色為淡黃色至淡白色,但因泥土或環境中鐵離子和硫化氫作用生成硫化鐵,硫化鐵再與貝殼成分結合成不溶性沉積物而呈現暗灰或黑色。

呈味物質

非蛋白質氮化合物,尤其是麩胺酸(glutamate)、核苷酸(nucleotide)(IMP、AMP、ATP等)、脂肪等等。

氣味

淡水魚:氣味主要是5-次甲基亞胺(piperidine)系化合物,與魚體表面的乙醛聚合,即產生淡水魚臭。另外存在魚體表面黏液中的δ-胺基戊酸與δ-胺基戊醛亦有腥臭。

海水魚:肉中的氧化三甲基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為海水魚肉鮮美之因,被還原而生成三甲基胺(trimethylamine;TMA),此為腐敗臭的主要物質。某些魚類尚含有多量尿素會分解生成氨,以及胺基酸會分解成胺類,因此具有強烈的腐敗臭。

kosci的寫作區
kosci的寫作區
這邊是kosci亂寫作的小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