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陋習自剖

2024/01/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總是想得空泛,不曾深思,更是執行過少。

大家都知道瓦基嗎?我不太確定該怎麼稱呼他,姑且先稱他為一位知名部落客和 Podcast 節目主持人,他主要以分享各個領域的書籍閱讀心得而聞名。其實我耳聞他的大名已經很久了,卻直到最近才開始訂閱他的電子報。

瓦基的部分就提到這,今天我想聊的是經由瓦基的經歷,讓我反思自己的一些事。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我記得大三大四的時候,那時很常對自己進行的靈魂拷問就是-畢業後要做什麼?我念的是財政系,系上學長姐大多的出路不外乎就是公務員、會計師事務所或是銀行,公務員的部分我試過去考普考試水溫,光念書就很痛苦,更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考,妥妥經歷了一段不知所謂的日子;會計師部分我真心無法理解會計這門課的邏輯,必修課都是低空飛過;銀行部分我想起高中曾去合庫打過工,近距離觀察行員的工作後也是興趣缺缺。

那時朋友問我對什麼感興趣,或是做什麼事情會很享受很有動力,當時我回答的是喜歡看小說,我們兩個臭皮匠思考了一陣,也沒想出來這個能衍生成什麼職涯。現在看來,當時的我還是欠缺想像力了,若是我能更積極地去思考去找可行性,或許也能像瓦基一樣為自己的職涯想出一個解法,誰知道呢?

當然這都是些馬後炮,真正的問題點在於-我總是想得空泛,不曾深思,更是執行過少的這個行為模式。

背後脈絡

我想這個陋習的脈絡可以回溯到過往的學習經驗,以前的父母師長很怕小孩「浪費時間」,一切與唸書無關的事情都算浪費,就算是看課外書,心理勵志類的價值性都比文學作品高。考試的時候,訓練方式以快速抓重點刷題的方式來考,會的果斷作答,不會的立馬跳過先衝下一題,都在比誰寫得又快又準確。

我覺得這長久下來對我的影響就是,我的思考很快,也很能迅速抓到關鍵,做決定不拖泥帶水,但相對來說,針對議題進行深度思考與挖掘,就是我非常弱化的部分。

這樣的特性若是當只須執行而不須思考的工具人或小螺絲釘,一定會很出色(自己說XD),可是偏偏我有一個文學夢,我就像人格分裂一樣,文學傾向的我想深入思考的時候就會被訓練有素的我給截斷,急著跳往下一題。

覺察與改變

我是考上大學後才開始很緩慢的改變,因為考上台北遠離家鄉,自由度大展開的同時也有了一些執行力,可我卻是個保守軟弱的個性,最適合大刀闊斧重新改造的大學四年也漸漸被我蹉跎掉,回想起來都覺得有點可惜。

下一波的執行力大進展要到生完小孩後才出現,也就是這幾年,因為擁有的時間過於零碎,如果不當下就做想做的事情,我的人生真的就完全沒有自己了,可是即使如此,還是遠遠不夠呀。

接下來的目標

孩子們的學校生活都漸漸上軌道了,我覺得也該花更多的時間在個人追求上,只是方向還不是那麼的明確。執行力和思考深度是我長久以來的課題,這一年也要持續督促自己,可以走得慢,但不能停下腳步,努力地去思考,去找出任何可行性,都要邁入中年了,還是得要有一些拿的出手的事來說嘴吧。

20會員
78內容數
從全職媽媽的角色出發,閱覽世界的生活觀察。舉凡教育、社會、文化和個人體悟都是美好的寫作題材。目前暫居在美國聖地牙哥,感受台美之間的生活與教養差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