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韌性--解密大腦可塑性,鍛鍊出堅韌不拔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我以為鍛鍊心智,終結玻璃心便能實踐目標抵達成功。

這半年我開始接觸腦神經科學,

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大腦又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了解到認識大腦、鍛鍊大腦的可塑性brain resiliency,關鍵至極。

 

這一本醫學科普書的作者--古普塔醫生(Sanjay Gupta),

長期擔任CNN首席醫學記者,也是醫學院神經外科的副教授,

實務經驗與理論基礎兼具,篇章讀起來不覺生澀,流暢且平易近人。

他認為自高齡化社會最重要的健康資產就是大腦韌性--維持血管、神經生成的能力,

產生新的神經連結,方能打造健康大腦。

 

大腦可塑性是指自我重新連線並強化網絡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大腦在結構與功能上能適應和進化。

我們能夠長出新的神經連結,能夠強化現有的神經連結,

並且淘汰不再發揮作用的舊神經連結。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持大腦敏捷的關鍵,

雖然我沒有想要成為super ager,

but, build a better brain at any age,

七十歲時依舊精神奕奕、閃閃發亮,誰不心動呢!

 

第一部曲:

作者從大腦不再是一個黑盒子開始揭密,重新定義認知衰退,並提出有害迷思及五大支柱(運動、探索、放鬆、滋養、連結)來維持大腦健康。

第二部曲:

作者提出維持心智健全的策略,包含睡眠放鬆、社交連結與攝取有益大腦食物,並以十二週的大腦精進計畫來付諸行動。

第三部曲:

討論診斷與治療大腦: 給隱形的第二病人(照顧者)的注意事項


我特別喜歡作者在序中所言:

獻給每一個想要擁有更好大腦的人;我們不單單要杜絕疾病和創傷,更要以最佳狀態建立並記錄人生經歷,同時堅韌不拔地面對生命挑戰。獻給所有相信大腦並非固若金湯,無法觸及的黑盒子,而是透過滋養便能成就非凡的人。


Never say NEVER.

學習跟改變永遠不嫌遲,一切都有機會變得更好。

透過預防和鍛鍊,老化和疾病並非必然,

即使老化,刻意鍛鍊的腦袋瓜依舊思維活躍,

依舊能持續創造新的意義與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逾時不候,一期一會
1會員
17內容數
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讀寫中梳理徬徨與焦慮,在悲欣交集中體驗生命脈動。 用阿德勒跟薩提爾育兒,以臣服悅納面對人生挑戰瓶頸,在對話中療癒自己與他人。 為慶祝自己第二誕生日,用crescendo mentality、不完美的勇氣、價值與愛通往彼此心世界的一座橋,親愛的讀者,生日快樂!
2025/03/12
身處VUCA的未卜世界,放棄也是選項之一,但到底何時做出停損才是明智之舉? 半途而廢算是中輟,還是停損? 當『QUIT』應用在人生抉擇時,我們需要跳脫傳統的直線思維, 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它的價值。 《Quit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一書的作者安妮杜克 
Thumbnail
2025/03/12
身處VUCA的未卜世界,放棄也是選項之一,但到底何時做出停損才是明智之舉? 半途而廢算是中輟,還是停損? 當『QUIT』應用在人生抉擇時,我們需要跳脫傳統的直線思維, 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它的價值。 《Quit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一書的作者安妮杜克 
Thumbnail
2025/03/11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2025/03/11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2025/02/19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Thumbnail
2025/02/19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5%的微改變,簡單有效的正念練習,提升自我調適能力,遠離疼痛、焦慮、壓力、憂鬱
Thumbnail
5%的微改變,簡單有效的正念練習,提升自我調適能力,遠離疼痛、焦慮、壓力、憂鬱
Thumbnail
頭腦跟身體,其實是過去的累積 身體轉化吃進去的食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頭腦則善於蒐集過去的資訊 我們很多時候是根據過去的記憶所行動的 感謝我們的頭腦及身體為我們所用 讓我們持續在人生中學習成長 向宇宙許願: 健康 平安 幸福 快樂 財源滾滾來 活出自己的天賦、發揮價值 讓生活
Thumbnail
頭腦跟身體,其實是過去的累積 身體轉化吃進去的食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頭腦則善於蒐集過去的資訊 我們很多時候是根據過去的記憶所行動的 感謝我們的頭腦及身體為我們所用 讓我們持續在人生中學習成長 向宇宙許願: 健康 平安 幸福 快樂 財源滾滾來 活出自己的天賦、發揮價值 讓生活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大腦和身心得到放鬆及休息,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及觀念,幫助投資心智,用來對抗壓力,化危機為轉機,協助我們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大腦和身心得到放鬆及休息,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及觀念,幫助投資心智,用來對抗壓力,化危機為轉機,協助我們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 高德伯.遠流出版.2004/03.洪蘭譯. 推薦給: ❦ 想跟著神經科學家,一起探索人類大腦奧妙的人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 比如說,同樣去聽一場演講,有人獲益良多,有人一無所穫,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
Thumbnail
—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 高德伯.遠流出版.2004/03.洪蘭譯. 推薦給: ❦ 想跟著神經科學家,一起探索人類大腦奧妙的人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 比如說,同樣去聽一場演講,有人獲益良多,有人一無所穫,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
Thumbnail
★大腦有自我改造的巨大威力,練習什麼,就增強什麼。
Thumbnail
★大腦有自我改造的巨大威力,練習什麼,就增強什麼。
Thumbnail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而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Thumbnail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而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Thumbnail
之前我以為鍛鍊心智,終結玻璃心便能實踐目標抵達成功。 這半年我開始接觸腦神經科學, 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大腦又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了解到認識大腦、鍛鍊大腦的可塑性brain resiliency,關鍵至極。 這一本醫學科普書的作者--古普塔醫生(Sanjay Gupta
Thumbnail
之前我以為鍛鍊心智,終結玻璃心便能實踐目標抵達成功。 這半年我開始接觸腦神經科學, 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大腦又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了解到認識大腦、鍛鍊大腦的可塑性brain resiliency,關鍵至極。 這一本醫學科普書的作者--古普塔醫生(Sanjay Gupt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