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我的完美願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人似乎是從小到大都在不停地「許願」,小時候希望自己能擁有想要的東西或考試順利,甚或是擺脫父母得到自由,長大後則希望升官加薪,可以跟人生勝利組一樣四處遊歷不愁吃穿,還有一些書籍告訴我們可以把願望寫在筆記本,用念力促使願望實現。


每個人生階段勢必有不同的願望,但如果只能許下一個願望,該如何許願才能讓自己不感到後悔呢?大家心中所想的完美願望是否是「希望我每個願望都能實現」呢?


《我的完美願望》這本書中便提到在不同的時間與場景,我們總是有不同的願望,左思右想都很難許下令自己感到滿意的願望,不妨透過思考的過程去覺察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可能會發現與他人相較之下已經相對富足,與其探究自己的需求,不如把願望獻給更需要的人們,於是最完美的願望在於成就他人,而非聚焦於自我。


當然,這個故事並非要告訴我們即便自己如何匱乏都不能利己,而是提醒我們先審視自身的狀況,若還有餘裕便可以發揮大愛祈求他人的願望可以實現。



avatar-img
208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直以來,周遭總是有許多人好奇為何身為全職媽媽的我還能閱讀如此多書又特別耗費時間寫文章?其實我的答案不外乎是:「我需要閱讀,而我也需要寫作。」 事實上,越是感到時間的有限性,就越能抓緊時間的縫隙去高效完成一件事。比如我家裡沒有電視,亦沒有追劇的習慣,有一搭沒一搭的與朋友聊天也多半是交流新聞時事
作者毛奇說她有個毛病是好像只要能吃的,都覺得可以放到嘴裡試試看,而我雖然與毛奇相反,是個很害怕嘗試新奇食物的人,但我卻對於別人勇於嘗試又記錄下來這件事有十足的興趣,也因此我拿起這本捧在手心會感到飽滿,且指尖快速翻頁時會嗅到木質香味的質感好書時,心裡除了有一股踏實感,還忍不住想一窺究竟。 這本書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
大家知道1960年代幾乎全世界的耶誕燈都是由台灣的玻璃工廠所製造組裝的嗎? 然而這項傳統產業在1990年代因為產業大量外移至中國,再加上台灣腹地狹小,市場漸趨成熟飽和的情況,在近年來已逐步轉型跨入高科技產業才得以生存。 作者張秀毓為了喚起大眾對於傳統產業的情感記憶,於是在這本書中描繪
一直以來,周遭總是有許多人好奇為何身為全職媽媽的我還能閱讀如此多書又特別耗費時間寫文章?其實我的答案不外乎是:「我需要閱讀,而我也需要寫作。」 事實上,越是感到時間的有限性,就越能抓緊時間的縫隙去高效完成一件事。比如我家裡沒有電視,亦沒有追劇的習慣,有一搭沒一搭的與朋友聊天也多半是交流新聞時事
作者毛奇說她有個毛病是好像只要能吃的,都覺得可以放到嘴裡試試看,而我雖然與毛奇相反,是個很害怕嘗試新奇食物的人,但我卻對於別人勇於嘗試又記錄下來這件事有十足的興趣,也因此我拿起這本捧在手心會感到飽滿,且指尖快速翻頁時會嗅到木質香味的質感好書時,心裡除了有一股踏實感,還忍不住想一窺究竟。 這本書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
大家知道1960年代幾乎全世界的耶誕燈都是由台灣的玻璃工廠所製造組裝的嗎? 然而這項傳統產業在1990年代因為產業大量外移至中國,再加上台灣腹地狹小,市場漸趨成熟飽和的情況,在近年來已逐步轉型跨入高科技產業才得以生存。 作者張秀毓為了喚起大眾對於傳統產業的情感記憶,於是在這本書中描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信許多家長都告訴過孩子不可以拿陌生人給的食物,也不能跟陌生人說話,但很多傷害孩子的案例多半是「熟人」所為,所以我們應該要教育孩子判別一個人的「行為」,而非一個人與我們的親疏關係或是職業。 比如,一個成年女性可以隨意觀看小女孩的身體嗎?難道同一個性別就能跨越身體的界線嗎?或是老師或警察可以
Thumbnail
首先感謝愛米粒出版邀約掛名推薦這本好書! 成長的過程中很難避免跌跌撞撞,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傷痕或許在身體或內心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 有些人對於這些傷痕耿耿於懷,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悔恨抱怨,但也有些人轉換心態,把這些傷痕當作成長的養分,而不是在自憐自哀中度過。 《我的OK繃》這本繪
Thumbnail
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你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代表的含義嗎? 還是對於自己一直被寫錯或叫錯名字而興起改名的念頭呢? 這兩天聽孩子說學校的老師一直把她的名字唸錯而不自知,恰好想到可以來與大家分享《我的名字是爸爸媽媽給的第一個禮物》這本關於「名字」的繪本。 如同書名所述,作者想表達
Thumbnail
最近才剛看過一個影片是Youtuber到消防局體驗一日消防員的企劃,在一連串的體驗與挑戰過後,Youtuber忍不住向消防員致上最高敬意,因為光是基本的體能測試就幾乎讓人身體承受不住,實在是需要非常精實又不間斷地練習才能達成,也讓人看到消防員這個職業的艱辛與專業。 《我的爸爸是消防隊員》描
Thumbnail
我們看到一群孩子們玩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覺得果然還是與同儕聚在一起才盡興,但有沒有可能孩子也有所謂的「忘年之交」呢? 《我的老奶奶朋友們》故事講述的便是小男孩與五個老奶奶的溫馨互動,也透過與不同的長者相處,進而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方式,因此培養更寬廣的視野與心胸。 但也因為超越
Thumbnail
從小,我就知道,我長得好看。無論在家族裏或是在學校,我都受人矚目。成績好壞從來不是重點,人們只看見我的長相。爸爸身體不好,家中經濟也好不到那裏去。家裏人口眾多,媽媽每天忙裏忙外,操勞與無力全寫在臉上。長大之後,每年的生日願望都是:我要脫離貧窮、我要受人尊敬、我要嫁給有社會地位的人。
生日願望,總能反映出許願的當下,內心真正的渴望,尤其是那個不需說出口的…「第三個願望」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我希望》,因這標題「I Wish」我希望,非常有共鳴和想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某些事物產生期望,希望事業順利、希望愛情美滿、希望親友健康…希望是人生前進的一種力量,也感覺今日的努力,可能會在某個明日會有所成,所以你的希望是哪方面呢? 就著這樣的思維,當然不能放過音樂,於是用「I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信許多家長都告訴過孩子不可以拿陌生人給的食物,也不能跟陌生人說話,但很多傷害孩子的案例多半是「熟人」所為,所以我們應該要教育孩子判別一個人的「行為」,而非一個人與我們的親疏關係或是職業。 比如,一個成年女性可以隨意觀看小女孩的身體嗎?難道同一個性別就能跨越身體的界線嗎?或是老師或警察可以
Thumbnail
首先感謝愛米粒出版邀約掛名推薦這本好書! 成長的過程中很難避免跌跌撞撞,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傷痕或許在身體或內心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 有些人對於這些傷痕耿耿於懷,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悔恨抱怨,但也有些人轉換心態,把這些傷痕當作成長的養分,而不是在自憐自哀中度過。 《我的OK繃》這本繪
Thumbnail
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你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代表的含義嗎? 還是對於自己一直被寫錯或叫錯名字而興起改名的念頭呢? 這兩天聽孩子說學校的老師一直把她的名字唸錯而不自知,恰好想到可以來與大家分享《我的名字是爸爸媽媽給的第一個禮物》這本關於「名字」的繪本。 如同書名所述,作者想表達
Thumbnail
最近才剛看過一個影片是Youtuber到消防局體驗一日消防員的企劃,在一連串的體驗與挑戰過後,Youtuber忍不住向消防員致上最高敬意,因為光是基本的體能測試就幾乎讓人身體承受不住,實在是需要非常精實又不間斷地練習才能達成,也讓人看到消防員這個職業的艱辛與專業。 《我的爸爸是消防隊員》描
Thumbnail
我們看到一群孩子們玩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覺得果然還是與同儕聚在一起才盡興,但有沒有可能孩子也有所謂的「忘年之交」呢? 《我的老奶奶朋友們》故事講述的便是小男孩與五個老奶奶的溫馨互動,也透過與不同的長者相處,進而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方式,因此培養更寬廣的視野與心胸。 但也因為超越
Thumbnail
從小,我就知道,我長得好看。無論在家族裏或是在學校,我都受人矚目。成績好壞從來不是重點,人們只看見我的長相。爸爸身體不好,家中經濟也好不到那裏去。家裏人口眾多,媽媽每天忙裏忙外,操勞與無力全寫在臉上。長大之後,每年的生日願望都是:我要脫離貧窮、我要受人尊敬、我要嫁給有社會地位的人。
生日願望,總能反映出許願的當下,內心真正的渴望,尤其是那個不需說出口的…「第三個願望」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我希望》,因這標題「I Wish」我希望,非常有共鳴和想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某些事物產生期望,希望事業順利、希望愛情美滿、希望親友健康…希望是人生前進的一種力量,也感覺今日的努力,可能會在某個明日會有所成,所以你的希望是哪方面呢? 就著這樣的思維,當然不能放過音樂,於是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