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功課〔第一課〕超越別人的目光

2024/02/0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一個年輕女子的困境

她是一位非常年輕秀麗的女子,帶著她的先生,兩個人來到我的口才課。

她說她在學校教了幾年書,是一名老師,這引起了我的好奇與注意——教了幾年書,一般口才不會太差,縱然曾經有過上台恐懼症,也應該已經克服了——那麼,為什麼會來上口才課呢?

我好奇地提出我的疑問,而她,對於自己的困境,確實有一些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她舉了幾個例子,解釋她的狀況。

首先,她一定會準備好上課的內容講稿,然後,照稿唸——是的,沒有錯,她會照著文字稿唸出當天上課的內容,而不是像聊天般地輕鬆自由、並依照當下的現實情境的節奏、氛圍,以及學生們形形色色的反應來掌控與表達內容。

再來,她會在心裡想著「別人怎麼看我?」這個念頭,跟著這個念頭的,是她會把注意力放在諸如「我今天頭髮是不是亂了?」、「今天穿這件衣服好看嗎?」、「我今天沒有打扮,會不會顯得沒精神、不好看?」等等無關上課內容的念頭上。

最後,她需要遮蔽物,以隱藏部分的自己。她說,站在台上,她需要躲在講桌等東西的後面,才會感到自在。如果沒有這些遮蔽物,她會覺得自己似乎赤裸裸地被別人注視著,這讓她感到相當不舒服。


別人的目光

某種程度上,我很欣賞她的坦率,她對於自身情況的清晰認知,也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確實知道自己的「困境」——實際上,它們更像是一門有待她「解決」的人生功課。她走在成長的路上,所以遇到了挑戰。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可以回想當時她在不算寬大的教室裡分享時的模樣,緊接著,我注意到我之前忽略過的兩個小細節:


1.  她不是站在教室前方的中間做分享,而是靠近門口處;

2.  說話時,她的身子會往後縮,似乎像某種隱蔽或閃躲;


所有這些幾乎都意味著一件事:她過於在乎別人的目光,以至於帶來某種程度的逃避或退縮。


結結巴巴後面的模式

一般來說,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像我這種從小說話就會「結結巴巴」的人的心理狀態。

小時候,我曾經許多次自己一個人躲在家裡拿出課本,然後大聲朗讀課文。我發現,一切都很好啊,完全沒有問題,完全不會出現我在課堂上出現的那種結結巴巴的樣子。為什麼?

我一直搞不懂問題出在哪兒?

直到我年紀漸長,直到我開始盡全力克服自己的語言障礙,直到我更加理解我自己的心理狀態,我才開始慢慢看清楚以前發生的事件存在著一種模式,也開始理解這些模式背後所隱藏的意義。

這些模式包括了:


1.  我自己私下一個人朗讀課文時,可以說相當流利,幾乎不會有口吃的現象;

2.  私底下和好朋友聊天時,會出現口吃,一般不嚴重,在某些情形下很嚴重;

3.  私下和陌生人說話,口吃會相對嚴重;

4.  越是公開場合,人越多,我的口吃也會更加明顯,甚至無法發出聲音;


上面的事件,隱藏著一種不斷重複出現的模式,就是:

—— 在別人的目光下,我的「口吃」出現了;人越多,我的「口吃」就越嚴重。

為什麼?


監控

有一本很有趣的書,書名叫做《心理控制術》〔New Psycho-Cybernetics〕,裡面提到說話會「結結巴巴」的主要原因,在於對自己說話的「過度監控」——簡單地說,你把自己放在自己的目光下,你監控著自己,進而導致自己說話「結結巴巴」;相反地,你越不監控自己,你給自己越大的自由,你說話就越流利。

在很大程度上,這個觀點擴展了我的視野,我開始去觀察:在我自己說話的過程中,我是不是過度監控我自己?答案,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成立的。

不過,我們為什麼要監控我們自己呢?

答案或許很複雜,其中部分的答案,或許涉及了「自我形象」——你想讓別人看見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小霜

有一個女孩子,是戲劇系的女學生,姑且把她叫做「小霜」。小霜身子高挑、個性好強、有強烈的表演慾,也充滿了年輕的活力。在舞台上,她既可以是一名凶狠潑辣的小太妹,也可以是一名賣萌裝醜、沒有大腦的小花癡;當然,演一名小氣又苛薄的老太太也沒有關係。

她是她,角色是角色——她盡力擴展自己能夠扮演的角色,她需要很多的機會來磨練自己,所以,有一次她演了一隻大白狗,在台上汪汪叫,還要翹起後腿在路邊灑一泡尿—— 那樣子可醜了,一般女孩子肯定受不了,這有失尊嚴,她卻覺得這種經驗挺有意思的。

某種程度,她還保留屬於小孩子的天真、傻氣,以及真實。她堅持作她自己,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她,這種生活態度給她很大的自由——直到,直到她認識了一個男孩子。她對這男孩子有好感。

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尤其是這個男孩子在場的時候。她開始揣測他到底喜歡怎麼樣的女孩子?他會喜歡像她這個樣子的女孩子嗎?她開始在腦子裡思考以前她從未想過的問題:「如果我很搞笑,會不會看起來不正經,甚至不像一個女孩子?」

每個人都希望給心儀的對象留下好印象,小霜也不例外,於是:

—— 她不再肆無忌憚的大笑,卻開始語氣和緩、溫柔端重;

—— 她走路不再橫衝直撞,卻開始細步款款,看起來還有點矜持;

簡單地說,她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你可以說她裝模作樣,也可以說她包裝自己,我卻會說她的時間到了,就像茉莉花在適當的時間會開花,綻放它的美麗與芬芳。小霜的情形也一樣,屬於她的春天到了,她渴望改變自己、綻放自己。

不論如何,當她把她自己放在她心儀對象的目光之下,她確實改變了自己。


答案

現在,答案很明顯,我們確實有可能「監控自己」,不論是透過「自己」的目光,或是「他人」的目光。

至於來到我班上的那個年輕女子,很明顯地,她是透過別人的目光來「監控」自己的形象——她害怕別人眼中的自己頭髮亂了、穿著不得體、不夠好看,以至於有時候她不自覺地想隱蔽自己。當然,她也害怕出錯,所以上課總是照著稿子唸。

過度的關注,或監控,深深影響了她的表現——要避開這種影響,不僅要給自己更大的自由,更需要學習在別人的目光下「超越別人的目光」。


超越別人的目光

我也曾經很在乎別人的目光,畢竟說話結結巴巴總是讓我感到很丟臉、很難堪,尤其是在女孩子面前出醜時,我更想在地下挖個洞把自己藏起來。

我花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來學習「超越別人的目光」,方法包括了:


1.  擺攤

在新冠疫情〔Covid-19〕尚未爆發之前的那幾年期間,幾乎每一年總有那麼2到3次,我和老婆、小孩會出去擺攤,賣一些小玩具。一開始,我也相當不自然,下意識避免和往來行人做眼神交流。我在逃避。

不過,有了幾次經驗之後,我越來越放得開我自己,我也越來越自然,說起話來也越來流利。


2.  在街頭發宣傳單

我曾經獨自一人站在人來人往的熱鬧街頭向陌生路人發送宣傳單,時間大概長達2至3個禮拜。那是一段很特別的經歷,我發現我自己有很多的心理對話與心理活動,以及,我會想「別人會怎麼看我?」

現在回頭看看,或許最大的發現是:在街頭,沒有一個人會在乎你是誰。

在人們的眼中,你只是整個世界中的一小部分,就像街燈、招牌、電線杆、雲朵,甚至像一道小陰影般微不足道——所以,擔心別人的看法似乎是多餘的。


3.  強迫自己上台

有兩年的時間,我參加了一個演講協會,在台北。在那兩年期間的每個月的其中一天,我會專程從新竹搭車到台北,僅僅只是為了上台發表一場簡短的演說——只有3分鐘。

我回到新竹家裡時,大概晚上11點了。我堅持了整整兩年。


4.  登山時跟人打招呼

竹北有一座小山,山裡有一條步道,叫做《鳳崎落日步道》,在新冠疫情〔Covid-19〕爆發之前,我常和家人在假日一起去那裡散心、接近大自然。沿途,我會刻意地跟山路上的朋友打招呼——沒有錯,我完全不認識他們。

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彆扭,不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自然了。對我來說,這是很好的自我訓練,我甚至要求我的小孩也要跟著做。

這些活動雖然樣貌不同,卻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


—— 把自己放在他人的目光之下,或者放在公眾的目光下!


畢竟逃避他人的目光不會讓你成長,只有迎接它們,才能超越它們。


人間功課

我相信許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功課:超越他人的目光。

只有超越他人的目光,我們才能活得更自在,也更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現在的我,已經有能力面對幾百人做一場公開的演講。某種程度上,我進步了很多,不過,我知道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還沒有畢業,前方還有更多的課題等待我去面對與完成,因此這門功課,我給自己打85分。

不論如何,我希望自己走得更好,也衷心希望那些和我有一樣功課的人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自在。


致謝

僅以此篇文章向《心理控制術》〔New Psycho-Cybernetics〕的作者致意,感謝您帶來的啟示與洞見,它們幫助我得到了成長。人類偉大的善意與智慧永遠不熄滅。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追蹤、按讚,或贊助。感謝您!


8會員
73內容數
單純地分享想法、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