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錯』,是教導孩子人際關係重要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電腦某些元件發生故障,或設計錯誤時,仍能維持系統正確運作,就叫做容錯,意思就是「錯誤容忍度」。

容錯漸被用來「容許錯誤」,通常是指容許別人的缺點、錯誤或失敗。至於能容許到何種程度,那就看情商、看交情、看事情嚴重性、看造成後果如何…總之,容錯是多面向的互動,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可以依循。

pixabay

pixabay

假設左圖是野貓來花園偷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受到驅趕。

右圖是主人養的寵物,跳到桌面偷吃食物,很有可能牠只是被抱下來,甚至被叨叨兩句:「寶貝,真壞呀,還偷吃媽咪的下午茶。」這就是不同的容錯現象!

老師也會犯錯

期末,A班社會老師出了一份作業,因為月考時,二班共用試卷,所以B班科任老師也將這一份作業給學生練習:《請用500字寫出家鄉的古蹟介紹。》B班級任發現學生有這份作業,怕他們因字數多,無法如期完成,所以午餐後,督促學生可以先寫。

恰巧科任老師來班級洽公,發現學生認真在寫社會作業,心中有疑惑,對照之下才發現,A班老師誤將50字,繕打成500字,而她自己也犯了沒有先檢查一遍的錯誤,並即刻向學生們致歉。此時,已經完成300多字的瑭,突然憤怒地將自己的社會課本,撕了幾個小角,眼中還掛著淚水!級任老師打電話給家長,詳述整個過程,讓家長覺得很窩心,也讚賞級任的優質帶班風格。

認同孩子的憤怒

級任的及時情緒疏導很重要:「老師可以理解你為什麼那麼生氣,畢竟你已經接近完成的地步,相信你花費了一番苦心;老師還要讚賞你的能力頗佳,才有辦法在短時間,寫出這麼多內容。」

正向引導更是加分無比

「雖然你現在寫的不是社會課所要求的,但反向思考,你藉此也驗證了自己的能力,證明努力是有收穫的,這也是無比珍貴的體驗。」

平時的觀察,成為讚賞的契機

「從這個事件,老師發現你成熟了很多,能夠適度掌握自己的情緒;很高興看到你的成長。」

pixabay

pixabay

讓家長第一時間知情,是良善親、師、生溝通的鎖鑰

聽了老師的詳細描述,家長能掌握如何和自己的孩子對談。發現原來孩子當下有極大的『受騙』感覺。

教導孩子,大人也需要被『容錯』

大人也會有『出錯』的時候!老師出題的多一個0、少一個0絕不是故意要整你們,純粹是筆誤;正如你算數學題目,偶而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寫國字也有多一筆、少一畫的可能。

日常生活的例子,容易讓孩子明白與接受

比如你在晚上的花椰菜盤裡,發現一隻蟲;你能諒解阿嬤視力漸漸退化?還是認為阿嬤故意放蟲子在菜裡給你們吃?

比如你演練數學題目,過程與答案都算對了,卻在〝答〞的地方寫錯了,你會希望老師諒解你的粗心?還是老師誤解你搗蛋?

將心比心

對於老師的疏忽,我們也要學習判斷與接受,相信沒有哪一個老師會故意出題整垮自己的學生。

容錯是需要智慧、度量,教導與開導的,慶幸我們遇到良好的教學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2/05
「容錯很重要」 , 人有犯錯的杈利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05
李英華 的確是一門要好好修養的學問
David Tai-avatar-img
2024/02/05
全部同學給我聽著,作文全改為 5000 字。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05
David Tai 你好壞呀 大衛老師
是啊!尤其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更需要被成熟的大人引導,現在少子化,很少獨生子女有容錯的肚量!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05
林燃(創作小說家) 所以有時命運與機會綁在一起 要遇到誰都未可知 並不是每個大人都很成熟的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4/02/06
貓咪好可愛!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06
二宮 的確是啦 容錯是多面向的 有些事物的確一絲一毫要求精準 不容有誤啊
avatar-img
蒔緣的沙龍
119會員
686內容數
一詩暢飲一杜康 吟詩訪英雄 一詞入境一風月 填詞尋美人 漫步唐詩宋詞 翻滾古今風華
蒔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當你感覺越矛盾,限制越多時,請告訴自己:衝突,才是最好的施力點,更好的答案,正等在前方。第三選擇的思維便是:整理對立意見的優點,創造更優的新選項!
Thumbnail
2025/03/02
當你感覺越矛盾,限制越多時,請告訴自己:衝突,才是最好的施力點,更好的答案,正等在前方。第三選擇的思維便是:整理對立意見的優點,創造更優的新選項!
Thumbnail
2025/02/08
本文探討一位養尊處優的官家少爺逃家闖蕩江湖的經歷,諷刺其生活白痴、不懂人情世故,以及其父母親所謂「為你好」的教育背後,可能隱藏的錯誤。少爺的經歷充滿許多錯誤示範,例如:財不露白、個資外洩、不懂人情世故等等,凸顯現代人教養子女時,應該深思「為你好」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2025/02/08
本文探討一位養尊處優的官家少爺逃家闖蕩江湖的經歷,諷刺其生活白痴、不懂人情世故,以及其父母親所謂「為你好」的教育背後,可能隱藏的錯誤。少爺的經歷充滿許多錯誤示範,例如:財不露白、個資外洩、不懂人情世故等等,凸顯現代人教養子女時,應該深思「為你好」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2024/12/31
很多學理與案例證明,每個成長階段的發展能力指標,只是一個眾數或概數,更多的是要重視個別差異性的存在。幾歲開始可以教導幼童使用剪刀,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注重 1.確保工具的安全性。2.不刻意具備目的性。3.需有大人專心陪伴。4.需有大人示範引導。5.引導與鼓勵並重。
Thumbnail
2024/12/31
很多學理與案例證明,每個成長階段的發展能力指標,只是一個眾數或概數,更多的是要重視個別差異性的存在。幾歲開始可以教導幼童使用剪刀,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注重 1.確保工具的安全性。2.不刻意具備目的性。3.需有大人專心陪伴。4.需有大人示範引導。5.引導與鼓勵並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從自身的問題中,看到全人類的問題。 就是因為我以整體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個人的煩惱也是全體的煩惱。 因為系統的任何一個零件有故障,整個系統都存在崩潰的風險,因為環環相扣就是系統的定義。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從自身的問題中,看到全人類的問題。 就是因為我以整體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個人的煩惱也是全體的煩惱。 因為系統的任何一個零件有故障,整個系統都存在崩潰的風險,因為環環相扣就是系統的定義。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但難免在社會上,還是多多少少會遇到
Thumbnail
但難免在社會上,還是多多少少會遇到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一個很多人都有的決策盲點,在理論上它叫做確認性偏誤又叫肯證偏誤,也就是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一個很多人都有的決策盲點,在理論上它叫做確認性偏誤又叫肯證偏誤,也就是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
Thumbnail
在顯化班裡,學生們往往過度擔心顯化的技巧,但其實顯化的關鍵在於內在信念和感覺的調整。這篇文章強調了內在世界的力量,並呼籲學生們停止擔心,直接活在終點,不要給事物賦予過多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在顯化班裡,學生們往往過度擔心顯化的技巧,但其實顯化的關鍵在於內在信念和感覺的調整。這篇文章強調了內在世界的力量,並呼籲學生們停止擔心,直接活在終點,不要給事物賦予過多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破壞團體」,是我今天在Lulu老師的談話中聽到,足以統整我過去幾週所學的一個名詞,在實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因此相對的,團體意識,就是在實人被極度重視的價值。
Thumbnail
「破壞團體」,是我今天在Lulu老師的談話中聽到,足以統整我過去幾週所學的一個名詞,在實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因此相對的,團體意識,就是在實人被極度重視的價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