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二 李典縉
能力分班和常態分班的爭議不斷,每個學生的能力也確實有所不同,那究竟何者才是較佳的做法呢?
能力分班中,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和其他能力好的學生分在一起,如此一來班級便會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老師也不需顧慮班上同學程度不一。不過同樣的,那些由能力差的學生所組成的班級就很難有大家一起努力向上的氛圍。甚至可能有些屬於中段、想努力的學生也會因為被分到這些班級,導致受到環境影響,最後也放棄學業。
而常態分班,能力好的可以幫助能力差的,中段學生也能有不錯的讀書環境。且最重要的是:學生不會因能力分班而被貼標籤。大家對差生的印象也許是笨、不禮貌、脾氣差等,這些被動施加於他們身上的標籤只會使他們失去自信,更加劣化讀書風氣。
兩種分班方式各有利弊,家長、老師、各程度的學生也都有自己的立場,難以評斷何者較好。現今補習班林立,許多學生在學校上課前就到補習班先學過一次,再加上每個人資質都不同,就會造成巨大的程度落差。因此能力分班便出現了。但如上述所說,能力分班較為不公平,常態分班則會造成老師教學上的困難。分班的爭議早已成為台灣教育難以改變的結果。
師評:典縉寫得條理分明,把常態分班跟能力分班的優缺點各自羅列下來,我覺得你在這部分處理得非常好。不過以「分班的爭議早已成為台灣教育難以改變的結果」這句話結尾恐怕較弱,因為何謂「分班的爭議」有點定義不清。若是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那目前已是定論(以常態分班為主),似無爭議存在。因此我有點不是很確定你在此所指的「分班的爭議」究竟為何.......這個結尾再修正一下,這篇文章就很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