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快樂學習是教育界的取巧?!―孩子的必修課與競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親子天下曾經專訪羅振宇。

    羅振宇又稱羅胖,他是中國最大知識電商「邏輯思維」與「得到」創辦人,是華人世界的意見領袖。

    羅胖在訪談中講了跟台灣現代主流教育思潮完全逆反,聽起來令人驚訝的話: 「我反對那種快樂教育,那是教育界的取巧,學習就是痛苦的事。」他也更明確的說:「僵化的學校教育很有用,因為訓練大家忍耐,篩選一批能忍耐、刻苦、勤學的菁英。」他也認為學校教育非常有用,但它的用處不在於學習的內容,而是鍛鍊學生忍受沒有用的東西,這就是能力啊!

    這是一段直白到很刺耳,也會令人冒冷汗的話。

    也聯想起前些年台灣有些社會賢達,發起了「快樂學習協會」,希望能鬆綁孩子學習的壓力,但是當這個協會成立時,一向心直口快的李家同教授吐槽:「孩子現在快樂學習,將來就會不快樂!」

    我想羅胖與李教授的著眼點應該是一致的,真實的世界比想像中還要殘酷,學習是一段艱辛漫長的歷程,不管教材設計得再生動有趣,入門後要登堂入室,還是必須非常有耐心與韌性的熬過許多痛苦的時光,能夠勉強自己在不舒服的狀態下,忍耐很長的時間,是一種重要的素質,或者也許是可以訓練的能力。

    如果你問我的意見,到底是贊成羅胖的想法或是台灣主流思潮,鬆綁教育,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天賦?

    我認為這兩者都重要,一方面要快樂,也就是要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但是我也深深了解人好逸惡勞懶惰取巧的天性,即便再有學習動機的人,還是會遇到許多瓶頸與痛苦的時刻,一個只願追求快樂的人是撐不過去的。

    我們不能只要求老師講課要有趣,教材要生動,課程設計要精彩,羅胖說:「不存在所謂改變觀念,就可以改變教育的成果。因為教育永遠不可能是一個交鑰匙的工程,就是這個房子你買了,然後你交給我裝修,把一切都幫你做好,把鑰匙交給你,你進去住就好。教育不可能是這個樣子,因為學習是個歷程。」

    其實我還蠻認同羅胖說的,制式教育的用處不在學習的內容,而在鍛鍊你學習忍受沒有用的東西。就像我們以前在學校讀的東西考完立刻就忘光了,或者還沒畢業所背的知識就被淘汰了,但是當年為了應付考試,不眠不休,通宵熬夜的經驗,的確讓我在以後更有信心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其他不同的學習與挑戰。

    記得看過一些美國的研究報告,發現在高中或大學輟學的人,離婚率比能順利畢業的人高很多,記得那個研究報告的結論認為,能順利畢業的人面對挫折困境的耐受力比較好,因此能夠有耐心的處理與面對婚姻中的難關。

    所以,我覺得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是的,時代越來越困難,全球化競爭加上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搶工作,好的工作愈來愈多,來自全世界搶好工作的人才又愈來愈多,誠如羅胖所說的,真實的世界可能比想像中的世界還要殘酷。那麼,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來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

    之後會在陸續試著探討,孩子的競爭力與必修課。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追求夢想的心情若是如此強烈與真誠,那麼在感動全世界之前,為何沒有辦法獲得關心你愛你的家人的祝福呢?或許如同電影裡一而再,再而三反覆出現的橋段,男孩想從靈界回到真實世界,就必須從家人手上接過一個萬壽菊花瓣及祝福,不斷暗示明示,只有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寒假春節大概是一年裡面父母與子女共有空閒時間最長的假期了,雖然暑假對孩子來說放得比較久,但是通常都會被送到安親班或補習班上課,同時父母親也得上班沒空,反而寒假裡有農曆過年,是名正言順闔家團圓,不會安排課程的美好時光。     不過假期雖然長,若沒有事先規劃,恐怕也是一轉眼就過去了。平常沒有機會與孩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做自己公司的執行長,必須先了解自己,像檢視一個企業一樣,以擁有的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自己。也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靈,也就是價值觀與夢想。再來就是興趣、能力、個性還有過往的經歷。
當之前一、二年疫情似乎有結束的跡象時,很多趨勢專家都斷言:「疫情改變了世界,而且被改變的世界將回不去了!」 但是隨著疫情解封,世界恢復快速運轉,人人在忙碌之餘,似乎也無暇思考究竟生活中有那些事情是被疫情給永久改變的?畢竟這個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總是在變動中的,不是嗎? 不過在此歲末年終之際,倒是
 我們追求夢想的心情若是如此強烈與真誠,那麼在感動全世界之前,為何沒有辦法獲得關心你愛你的家人的祝福呢?或許如同電影裡一而再,再而三反覆出現的橋段,男孩想從靈界回到真實世界,就必須從家人手上接過一個萬壽菊花瓣及祝福,不斷暗示明示,只有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寒假春節大概是一年裡面父母與子女共有空閒時間最長的假期了,雖然暑假對孩子來說放得比較久,但是通常都會被送到安親班或補習班上課,同時父母親也得上班沒空,反而寒假裡有農曆過年,是名正言順闔家團圓,不會安排課程的美好時光。     不過假期雖然長,若沒有事先規劃,恐怕也是一轉眼就過去了。平常沒有機會與孩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做自己公司的執行長,必須先了解自己,像檢視一個企業一樣,以擁有的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自己。也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靈,也就是價值觀與夢想。再來就是興趣、能力、個性還有過往的經歷。
當之前一、二年疫情似乎有結束的跡象時,很多趨勢專家都斷言:「疫情改變了世界,而且被改變的世界將回不去了!」 但是隨著疫情解封,世界恢復快速運轉,人人在忙碌之餘,似乎也無暇思考究竟生活中有那些事情是被疫情給永久改變的?畢竟這個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總是在變動中的,不是嗎? 不過在此歲末年終之際,倒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近年來有不少人討論,端午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平安。原因有很多,這個那個,主要是一些文化上的觀點。 其中有一些原因就類似,有人說228放假,你不應該說快樂,而應極為嚴肅地進行沉思與反省——就算你真的對歷史不怎麼關心,也真的很開心能得到一天假,為了表示對於歷史的尊敬,照顧受害家屬的感受,都不應該說出
Thumbnail
地震過後,搖晃之大,把水泥牆都給裂了,樓梯牆角皆是破損。 在居住地變成危樓的 96 小時後,感覺人生都好像也碎開了一個口。 這分明是一記重擊,卻不痛? 深夜在旅宿的床上,搖搖晃晃地入睡,睡得不安心,在夢裡能聽到心慢慢從邊緣一點一點碎著,有什麼緩緩剝落然後砸在根本不存在的地,就是如此幽微的聲響,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心流」在今天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 不用把這件事交給命運,也不必苦苦等待繆斯女神, 只要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掌握自主進入心流的能力, 並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享受它所帶來的眾多好處。 不只是提高生產力!實踐心流將為你帶來改變人生的益處~
Thumbnail
我們社會對於「快樂」這件事是反感的?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近年來有不少人討論,端午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平安。原因有很多,這個那個,主要是一些文化上的觀點。 其中有一些原因就類似,有人說228放假,你不應該說快樂,而應極為嚴肅地進行沉思與反省——就算你真的對歷史不怎麼關心,也真的很開心能得到一天假,為了表示對於歷史的尊敬,照顧受害家屬的感受,都不應該說出
Thumbnail
地震過後,搖晃之大,把水泥牆都給裂了,樓梯牆角皆是破損。 在居住地變成危樓的 96 小時後,感覺人生都好像也碎開了一個口。 這分明是一記重擊,卻不痛? 深夜在旅宿的床上,搖搖晃晃地入睡,睡得不安心,在夢裡能聽到心慢慢從邊緣一點一點碎著,有什麼緩緩剝落然後砸在根本不存在的地,就是如此幽微的聲響,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心流」在今天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 不用把這件事交給命運,也不必苦苦等待繆斯女神, 只要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掌握自主進入心流的能力, 並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享受它所帶來的眾多好處。 不只是提高生產力!實踐心流將為你帶來改變人生的益處~
Thumbnail
我們社會對於「快樂」這件事是反感的?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