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活泉 | 互相擔當成全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 太書6:2)

研究新約的學者大致都認為《加拉太書》是使徒保羅在西元46至48年第一次宣教行程後所寫的書信,也是保羅最早的作品。加拉太眾教會也是保羅第一次宣教行程所創立的。

初代基督徒讀的書還是「妥拉」(通稱《摩西五經》),猶太民族信仰的歷史、信仰的經歷、和猶太律法是當時主要的信仰議題。加拉太原是羅馬帝國的一個地區,西元前25年成爲加亞太省。保羅為了糾正加拉太 教會眾信徒在信仰上偏離純正福音,在行為上偏離真道。為免於遭受到傳統猶太人以律法相撻伐,撰寫了《加拉太書》。猶太民族之父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的,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而律法却是430年後才有的。

保羅希望加拉太信徒明白靈命的成長不單靠律法行為,更要仰賴聖靈之啟導。他說得很明白:「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拉太書 》2:16 ) 在摩西律法規範下的「重擔」其實無人能承擔;然而在「信心生活」上的重擔,卻可以彼此擔當。那麼,什麼又是「基督的律法」?其實,指的就是神所賜「彼此相愛的命令」。

傳統猶太主義者要人去擔當律法的重擔,那是在「行為層次」稱義;而保羅要人擔當「愛心的擔子」,却兼具「心靈層次」。

坦白說,「愛心的擔子」還比較輕省。不僅別人的重擔需要我們去分擔,我們的重擔也可以由別人來分擔;別人的困難需要我們去同情、安慰和扶持,當我們自己也出現困難時,也特別需要別人的同情、安慰和扶持。

因此,保羅這幾句話其實是非常寶貴的。彼此相愛、相互扶持,不但不破壞傳統猶太律法,反而是成全了猶太律法。

拿撒勒村博物館(李建崑攝影)

拿撒勒村博物館(李建崑攝影)



avatar-img
6.7K會員
717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非常之妙,它是按日期從年初到年終,每日早晚各一篇,總共730篇短文。內容並非作者自撰,全是串組 《聖經》原文構成的。 中文版是1975年才授權翻譯的,重新編排,把每日兩篇合 成一頁,一年讀下來,由於全是《聖經》原文,會逐漸熟悉《聖經》的經文脈絡,逐章逐句通讀《聖經》全書,變得有可能...
《雅各書》中提到,當信徒落入「試煉」時,大家要當作「喜樂」;要意識到「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真能忍耐到底,才成全完備人格。好比精金必須經過火煉,良玉必須細加磨琢。天父在訓練屬神兒女成為良器之前,肯定會把他們投入百般的苦難中,以作為鍛煉。
禱告蒙應允,是許多信徒最大的期望。為什有些祈禱蒙神應允,有些則不會?應該如何才能贏得神的注目?作者安東尼.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撰寫的《改變生命的10種期禱》(林冠儀翻譯.啟示出版.城邦出版集團發行)用簡潔的文字告訴你。
家中有一盤石頭,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不過就是一些石灰石、火成 岩,還有,一些我說不出成份的石頭。但如果我說是從以色列撿回來的,可能會比較稀奇些吧? 我在2017年2018年兩度赴以色列朝聖。在ARAD曠野、馬塞大國家公園、拿撒勤村、 昆蘭高地、加利利海、死海,耶穌上十架的髑髏地,都撿過石頭。
所謂「默然的愛」又是什麼性質的愛呢?竟然可以讓人「安靜下來」?其關鍵在於:神使人「得著安全感」、當我們安穩躺臥祂的懷中,猶如稚子躺在父母懷中;這是衹有父親母親才有的愛,而神正是「如父如母」地帶領我們。
聖經裡面有數百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也牽涉到無數的曠野、城鄉、山川、古道。閱讀聖經的時候,必須仰賴專業參考書,或是聖經的詳細註解,才能明白所在位置。透過人物跟這些地點所串聯起來的故事,對我們理解聖經的經義,幫助甚大。 
這本書非常之妙,它是按日期從年初到年終,每日早晚各一篇,總共730篇短文。內容並非作者自撰,全是串組 《聖經》原文構成的。 中文版是1975年才授權翻譯的,重新編排,把每日兩篇合 成一頁,一年讀下來,由於全是《聖經》原文,會逐漸熟悉《聖經》的經文脈絡,逐章逐句通讀《聖經》全書,變得有可能...
《雅各書》中提到,當信徒落入「試煉」時,大家要當作「喜樂」;要意識到「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真能忍耐到底,才成全完備人格。好比精金必須經過火煉,良玉必須細加磨琢。天父在訓練屬神兒女成為良器之前,肯定會把他們投入百般的苦難中,以作為鍛煉。
禱告蒙應允,是許多信徒最大的期望。為什有些祈禱蒙神應允,有些則不會?應該如何才能贏得神的注目?作者安東尼.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撰寫的《改變生命的10種期禱》(林冠儀翻譯.啟示出版.城邦出版集團發行)用簡潔的文字告訴你。
家中有一盤石頭,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不過就是一些石灰石、火成 岩,還有,一些我說不出成份的石頭。但如果我說是從以色列撿回來的,可能會比較稀奇些吧? 我在2017年2018年兩度赴以色列朝聖。在ARAD曠野、馬塞大國家公園、拿撒勤村、 昆蘭高地、加利利海、死海,耶穌上十架的髑髏地,都撿過石頭。
所謂「默然的愛」又是什麼性質的愛呢?竟然可以讓人「安靜下來」?其關鍵在於:神使人「得著安全感」、當我們安穩躺臥祂的懷中,猶如稚子躺在父母懷中;這是衹有父親母親才有的愛,而神正是「如父如母」地帶領我們。
聖經裡面有數百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也牽涉到無數的曠野、城鄉、山川、古道。閱讀聖經的時候,必須仰賴專業參考書,或是聖經的詳細註解,才能明白所在位置。透過人物跟這些地點所串聯起來的故事,對我們理解聖經的經義,幫助甚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哥林多後書 13:14) 這節經文常被牧者用於主日崇拜結束時,成為神賜予我們的祝福。即使時光流轉,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神仍透過聖經賜下寶貴的話語,使我們得著祝福、平安、力量與盼望。
Thumbnail
2025開年以來,一再聽聞到聖經中「一粒麥子」的比喻。相關經文出現在《約翰福音》12: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句話是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即將面對十字架苦難時所說的。
Thumbnail
「與神同行」這個短語蘊含了深刻的屬靈意義。它不僅指一種行動,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與心靈的連結。當人與神同行時,意味著他選擇以信靠、順服與親密的關係來回應神的愛與呼召。這不僅是一條行走的道路,更是一種活出的見證。
Thumbnail
2025開年已半個月,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動。俄烏戰火仍然熾熱,美國川普1/20即將上任,加州洛杉磯却發生世紀大火,韓國朝野的政爭,台灣政壇的大罷免,中國大陸步向斷崖式的經濟動盪…。我們雖迎來嶄新的一年,却充滿危疑不安,且讓我們回顧上帝的恩典,繼續用祂的話語,彼此祝福,迎接新的一年!
Thumbnail
詩篇23蘊含著多個神的名字和屬性,是許多信徒頗感興味的話題,這可説詩篇23為什麼如此受歡迎,每個小節帶著力量,每個名字都彰顯神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和應許。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補充,並進一步探討經文中隱含的神的名字及祝福。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看完了自己的文字取向,我知道了這就是我的天命。還有!這是我的責任?這是我的工作?其實是大家的責任,是大家的工作。如果大家不當著是一回事,哪麼這個故事就結束了。沒有最好的人,這只是一個信仰。我重新得回自己,過著清淨的生活,每天和佛說話,要發現更多的文字取向。 離開保羅和瑪麗吧!因為對魔慈眾生來說這就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哥林多後書 13:14) 這節經文常被牧者用於主日崇拜結束時,成為神賜予我們的祝福。即使時光流轉,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神仍透過聖經賜下寶貴的話語,使我們得著祝福、平安、力量與盼望。
Thumbnail
2025開年以來,一再聽聞到聖經中「一粒麥子」的比喻。相關經文出現在《約翰福音》12: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句話是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即將面對十字架苦難時所說的。
Thumbnail
「與神同行」這個短語蘊含了深刻的屬靈意義。它不僅指一種行動,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與心靈的連結。當人與神同行時,意味著他選擇以信靠、順服與親密的關係來回應神的愛與呼召。這不僅是一條行走的道路,更是一種活出的見證。
Thumbnail
2025開年已半個月,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動。俄烏戰火仍然熾熱,美國川普1/20即將上任,加州洛杉磯却發生世紀大火,韓國朝野的政爭,台灣政壇的大罷免,中國大陸步向斷崖式的經濟動盪…。我們雖迎來嶄新的一年,却充滿危疑不安,且讓我們回顧上帝的恩典,繼續用祂的話語,彼此祝福,迎接新的一年!
Thumbnail
詩篇23蘊含著多個神的名字和屬性,是許多信徒頗感興味的話題,這可説詩篇23為什麼如此受歡迎,每個小節帶著力量,每個名字都彰顯神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和應許。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補充,並進一步探討經文中隱含的神的名字及祝福。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看完了自己的文字取向,我知道了這就是我的天命。還有!這是我的責任?這是我的工作?其實是大家的責任,是大家的工作。如果大家不當著是一回事,哪麼這個故事就結束了。沒有最好的人,這只是一個信仰。我重新得回自己,過著清淨的生活,每天和佛說話,要發現更多的文字取向。 離開保羅和瑪麗吧!因為對魔慈眾生來說這就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