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看,我畫的像不像?」
「媽媽,我的頭髮是我自己的綁哦,漂亮嗎?」
「媽媽,我把垃圾撿起來丟到垃圾筒喔!」
當孩子這樣問,
身為家長,怎麼可能不稱讚孩子!
對吧?!
給孩子肯定是需要的
但,課堂上有一個學員提問
「我稱讚孩子都有加具體事實,可是孩子變成會經常來找我要稱讚,好像她做了一件事,我沒稱讚,他反而會失落!那怎麼辦?還要繼續稱讚嗎?」
真好的問題!
在「正向教養」的年代
面對孩子來討稱讚
即使感覺到哪裡怪怪的
家長卻也變得騎虎難下
「媽媽,你看,我寫的字漂亮嗎?」
當然給正向回饋啊,不然難道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媽媽我今天在學校有幫老師擦桌子!」
哇妳好棒哦!
「媽媽,我會寫我的名字了,是不是很勵害?」
這你寫的啊?很勵害餒!
你可能開始懷疑,一直稱讚孩子是對的嗎?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這樣的狀況
請記得,孩子一直來要,是因為…
他得到他要的稱讚了!
那怎麼辦?
到底還要稱讚嗎?
.
如果孩子做的事是真的值得嘉許的、
那就繼續讚美
你的看見,會鼓勵孩子更努力為之
但是記得,不要只說好棒
除了講出「具體行動」,也可點出「特質」
這是灌溉孩子自信自尊的好時機
例如:
孩子說「媽咪,我功課都寫完了哦!」
別只說『你怎麼那麼棒』
可以說「我也有看見你這1小時在寫功課時,都沒有起身、也沒有看手機,感覺很專注。看起來你越來越能夠為自己的事負責了。」
把「負責」這個特質點出來
因為你的看見,孩子也開始建立 #自我認同
後續孩子有機會繼續做更多「負責」的行為
.
但是,如果你覺察到
你的稱讚似乎正在養成孩子習得
「要有人稱讚,我才要做」的習性
那就要在孩子來討時:別稱讚他!
因為你給的回饋
正是他下次會繼續來討稱讚的原因。
如果繼續給予稱讚
除了會有這位提問的家長說的:
「得不到稱讚,孩子更失落」之外
長此以往
孩子若習慣做事後都要被讚美或得到獎勵
有朝一日孩子到了學校或其他團體
在其他大人那兒得不到這些外在回饋,
孩子可能會逐漸喪失做事或學習的動機
或是,孩子可能就會感受不到自我價值。
那怎麼辦?
試試改成用「好奇提問」的方式
例如:
「你怎麼會想幫忙洗碗?你是怎麼想的呢?」
「因為不喜歡看到水槽被髒碗塞滿嗎?」
「是想幫媽媽分擔嗎?」
「你喜歡洗碗嗎?覺得洗碗很好玩?」
「還是你覺得洗碗會被稱讚是乖孩子?」
如此,我們就不只是稱讚孩子「表面的行為」
而是可以看見行為「背後藏有的動機」
透過好奇、提問,帶孩子覺察:
當他這麼做,他的出發點是什麼?
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跟你說,孩子通常也不知道,真的!)
可是因為你問了
孩子就有機會梳理自己、認識自己
你也再得到一個機會,教育孩子。
.
在孩子1~3歲年紀很小的時候
為了鼓勵他收玩具、坐好吃飯、遵守規矩
當孩子做到了微小的自理
我們通常會會給予大大的稱讚
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這樣「大大的稱讚」則要開始視情況減少
避免孩子養成「有人稱讚我才要做事」的狀態
而如果孩子已經4、5歲以上
有基本能夠表達自己的能力
在透過好奇聽懂孩子,也與孩子有些互動後
你也可以鼓勵孩子:傾聽自己!
「如果這是你想要做的事,是你喜歡做的事,媽咪支持你!」
多數的學習團體或會透過:
成績、星星、獎賞…等方式,來鼓勵孩子
則,孩子學到的就是:向外索取認可
於是孩子開始追求 #外在成就
當整個社會和團體中的常規執行者
為了讓大團體運作順暢
經常以「道德」或「規定」來約束孩子
以此要求他去做「份內」和「應該完成」的事
在整個環境多數是這樣運作之下
將「內驅力」的種子,放進孩子的生命中
讓「自發性」,有機會由內而外地展開
這,是我能陪伴孩子培養與發展的
與世界正在教育他的,不同的面向。
不是因為「這樣才是好孩子」的道德價值而為之、
不是因為社會常規「這樣會被處罰」而不為
如果有機會…孩子能夠:
順隨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然是在不干擾他人同時適合情境之下)
和做出當下情境需要他去做的事
這,是我更想要在孩子成長的這18年
努力帶進孩子生命中的價值觀
.
總結: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稱讚、肯定、被看見
請一定要給他!
如果你擔心你的稱穳會慣壞了孩子
代表你有在落實正向鼓勵
那,你肯定是認真的家長!
請先肯定自己
說「好棒」並沒有不好
不夠好的是,只說了「好棒」而沒說別的。
除了「具體事件」,若再加點「特質」
會讓你的稱讚,更有建設性!
然後,鼓勵孩子前,也要記得:
鼓勵自己!
還有
鼓勵你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