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連接理論:一段文獻給對社交感到迷茫的你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午夜飛行。你是否曾對社交感到煩惱或失望?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將一個人的煩惱總歸為人際關係的煩惱,那些人與人相處的千絲萬縷,往往讓人摸不著頭緒,甚至讓人打退堂鼓,選擇說更少的話、犯更少的錯。

弱連接與強連接的理論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凡是有牽扯到人的,就很難化為幾個數字。有時候緣分是很神奇的,苦心經營的卻總是被輕輕放下,有時候一隻貓也能愛上一條魚。馬克格蘭諾維特教授曾經提出理論,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是簡單輕盈的關係,主打的是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可能是見過幾次面的泛泛之交;後者則需要時間的培養,透過共享彼此的回憶漸漸勾勒出較為深刻的情感連結。

弱連結可以帶給你的小宇宙許多新風景,像是那些偶爾到訪的彗星,或許不會一直都在,但絕對可以帶給你全新的視野。強連接可以創造更多的情感支持,但彼此間一旦有矛盾未解,傷害也就越深,就像光年之外的大爆炸跟眼前的電線走火,怎麼說也是後者更引人注意。

以訊息交流而言,弱連接往往更容易帶來嶄新的資訊,因為強連接更傾向於一個封閉的循環,講白了就是圈子小,信息轉了三圈就會回來。弱連接則不同,六度分隔理論就是最好的例子,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經過六個弱連接,你很有可能就可以跟素未謀面的人產生交集。正是透過這樣的輾轉與介紹,我們才可以對廣大的世界有不一樣的詮釋,也才能在日益原子化的社會裡維持基本的交流,以及偶爾迸發的新機會。

這麼說來,弱連接對介紹工作、取得客戶都更為有用,因為弱連接這種簡單而更為利益導向的相處方式,更能夠擴展網絡。也就是說,強連接在功利主義層面而言,實益有限。

這是否代表我們不需要強連接也可以過得很成功?好像,這麼說並沒有錯。

強連接值得嗎?

強連接的培養需要時間,更需要花費精神心力去真正關心一個人,還需要再自我表露的過程中暴露自己的脆弱。聽起來,強連接的建立不僅可能傷害到自己,還沒有太大的效益。

但強連接是有溫度的交流。我們不太可能在弱連接中找到認同,因為弱連接強調的是輕者為重的溝通模式,大家都是像拆包裹一樣,用一個個相對罐頭的故事和爛梗交流。這樣並沒有錯,也並非全然代表膚淺,只是這樣的簡單交集,背後的目的就不是深入探知與了解。

就像一個人問你:How was your week?

這時如果鉅細靡遺地述說哪天晚上想起了什麼傷心往事,進而吐露起自己內心深處黑暗的自卑想法,任誰聽了大概都會覺得壓力山大。過度在意並認真的思考這些問題,有時到頭來只會害了自己。

想要尋找歸屬,或許強連接才是更適切的選項。

「與你相處時間最長的五個人,他們的平均值形塑了你的雛形」

強連接還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以及世界對我們的認知。只是怎樣定義強連接又是極為困難的,是一起出去玩過?一起分享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現實生活中就不是臉書,沒有加好友這種清楚明瞭的選項;更不是Instagram,別人有沒有回追你的強連接根本是未知。

但我期許自己不要因此放棄強連接。緣分是很神奇的東西,雖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往被許多因素給操控與影響,我們喜歡空間上與我們相近的人,喜歡常常看到的人,喜歡也喜歡我們的人,喜歡跟我們有相似之處的人,喜歡那些看似得不到卻又近在眼前的人。鄰近、重複、互惠、相似、得到,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不一定同時運作,卻在無聲無息中影響了每一次發出邀約前的猶豫。然而,我們卻常常可以在不同中找到相似,在天涯中尋得咫尺。強連接還是值得相信的,就像抽盲盒開了十個總會有一個你喜歡的。有時候更多的是漸漸喜歡上你自己開出來的,第一眼好像還好,久了久了就讓曝光效應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緣分。

我們能擁有多少朋友?

鄧巴數,是一個人能維持略有緊密人際關係的上限,通常來說是150個。在這之中,多少是強連接呢?一半?或是單純的個位數?可以肯定的是,感覺投緣的時候,就多講兩句話吧,試著當那個第一個發出邀請的人,或許他就是下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一片綠洲。


附上這部影片做為參考資料的標注,本篇僅是個人邏輯梳理與摘要,並未有聲稱全部原創知情是,特此周知。



6會員
7內容數
有時候只想一個人靜一靜,一頭栽進文字的夜空裡,像一場閱讀的午夜飛行。滑翔在夜色裡,讓每一種不同的心情都有一本好書相伴,讓每一個平凡的夜晚都有一趟難以忘懷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