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大學一場教師會議上,一個天使突然現身跟哲學系的系主任說:「願望三選一,你要智慧、美貌,還是一千萬美金?」
系主任毫不遲疑地選了智慧。
這時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天際,系主任彷彿脫胎換骨,但 他的人仍坐在原地,銳利的眼睛掃過會議桌邊的所有同仁,驚魂未定的其中一個同事開了口:「你到底是說話啊。」
系主任說:
.
.
.
「我應該要錢的!」
本書是一本笑話集,想看、想學笑話的人,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好用的工具書,但同時也是一本活用哲學集;透過介紹各種哲學概念,再搭配活生生讓人莞爾一笑的笑話,佩服作者能將各種各類的笑話對應對到相對的哲學概念,這除了要對哲學概念熟悉之外,還要懂得笑話背後的邏輯,才能「笑話皮,哲學骨」地讓人在易於理解艱澀的哲學概念之外,還說得讓人有感。而這是需要學習的,讓理念能夠傳達出去理念才有價值;讓他人理解你所想要表達的理念,進而被你的理念說服,才有傳承、發揚理念的可能(台上的講者們,你們的理念是什麼?)。
哲學跟笑話有什麼關係呢?或者說你認識的哲學人好笑、幽默嗎?可以從兩方面切入,一方面是哲學人怎麼「說」笑話,另一方面是哲學人怎麼「聽」笑話。
首先,哲學人怎麼「說」笑話?我認識的哲學人都滿幽默又懂得自嘲的, 其實當初會想接觸哲學,某部分也是想要變得(更)好笑、幽默,因為哲學感覺就是在唬爛,然後越唬爛感覺就越矛盾、越有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笑點。而在真正接觸哲學後,發現哲學人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這種大智若愚的人格特質之外,是能夠透過笑話的包裝,傳達背後直指本質的批判,而這需要哲學訓練;哲學對於文本掌握、理解的訓練、對於「思想」掌握、理解的訓練。若無法清楚掌握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講出來的笑話就會變得很乾、很冷、尷尬。
哲學人怎麼「聽」笑話?既然笑話也是思想的一部分、語言的一部分,那麼掌握思想也就能掌握笑話;思想是語言的精華,笑話則是思想的精華。笑話如同真理,是跨語言、跨文化的,是各國的共通語言,不管翻譯成哪國語言,都能如同普遍的道德準則般被眾人所理解。哲學人在聽的時候,不只聽到講者說的內容,藉由他懷疑的想像力,讓原本的問題不再是問題,而提出問題背後更本質的問題;而這讓笑話不只是笑話,而有背後隱含諷諫的目的。
為什麼說笑話是思想的精華?若說好的思想是讓人聽得懂,那麼讓人樂於聽和說的思想不諦是思想的精華了。笑話的本質是矛盾、荒謬,再加上易於理解與流傳的特性,那麼便說明了每個人(普遍)都是矛盾、荒謬的。於是當我們跟他人分享人生故事時,總是充滿荒謬的、戲如人生的故事性;而哲學則像是一個引爆笑話的按鈕,循著邏輯之路來到謬誤的結局。
「凡關於外在世界的敘述真偽,我們多數人仍認同感官經驗是最有利的證明,所以在這層意義上,我們所有人都是經驗主義者。」沒有真理而只有真的「感覺」,而在眾多感覺之中,感覺「好笑」總是我們最樂於追求與享受的,那麼真理凸顯的,便不是知識的無錯性,而是人性中的幽默感;越是好笑、矛盾、荒謬的人生,越是值得回味、思考與分享。
回到學哲學的初衷,我有變得更幽默嗎?而變得更幽默之後呢(成為被公務耽誤的諧星)?有將工作與生活的理念透過幽默而讓他人更理解與接受嗎?聽相聲、漫才、脫口秀等笑話,幽默首先拉近了人與人之間距離,讓人願意洗耳恭聽,接著便是說出我們「常人」不會說出的話。其實不是我們不說,而是認為這些話有損專業形象或對工作沒幫助,但其實適時的幽默反而更添專業親民的形象,讓人感覺更接的氣,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專業機器。各行各業都需要幽默讓自己的理念能夠更被他人理解與接受,而我認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哲學家、天生具備幽默感,用自我批判去「說」,用想像力去「聽」。
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