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時期,我超級怕被誤會。「感覺被誤會」簡直可以列為我此生最難忍受的事情榜上第一名。
說過的話被曲解、做過的事被放大,只要偏離我的本意,就覺得是誤會,可是又發現解釋也徒勞無功,甚至可能越描越黑。舉例來說,曾有同學問我A+B一串事情的答案是對或不對,我答了對,但他卻緊咬我是說A對。兩件事情合起來跟拆開看怎麼會一樣呢?我試著向他說明當初答「對」的出發點,但他並不想聽,因為在他看來,我在說的,就是他想聽的那個樣子。
很多年後我才發現,人們的對話裡,早就有預設自己的立場、想聽到的話。就算是會引起憤怒的話語,也可能是對方早就想聽的,因為這樣,他才能順理成章把憤怒倒出來,讓自己覺得「合理」。
所以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只是平淡陳述人事物,對方仍有可能擷取他想要的部分渲染,再影響著其他人對我們的想法。只是,每一個人都有充分自由,解讀、詮釋、發表語言,到頭來,能夠了解、契合真的很珍惜,而所謂誤會重重的,似乎也就是觀點不一樣而已。
於是,我也不再拿解不開的誤會,耿耿於懷。
在這世界上,如果有人願意好好聽你說話、和你在同一個頻率上,不多說就能相通,那真是緣份,是幸運,也是很美好的體驗。而如果有人總是和你平行、時常曲解、拒絕敞開地溝通,那也不要太放心上,常常記得,人人就是那麼地不同啊,不同而已,沒有什麼好爭。
想起以前回應別人,為了避免被誤會,我總想要面面俱到,自己先沙盤推演、從各個角度切入,就希望不讓他人挑毛病說話。但無論我做再多準備,實際上還是不會照我想的腳本走,別人會怎麼想,實在不是我能控制的,我也不須有想控制的念頭。若想要翻轉過來,那麼我要先放下擔憂,不擔心別人說什麼。
如果對方說的只是價值觀不同或解讀問題,那就是他與我身處不同的世界,用不同的觀點在面對外境。而如果他說的,是的確我還沒做到、或我有瑕疵之處,那麼我接受自己不完美,但我知道我一直在成長路上,所以於心無愧。
把「誤會」這詞從我的字典裡拿開,我感覺自由,這份自由不是別人給我的,是我給我自己的。
不再陷溺關於誤會的傳說裡、隨著誤會的對方捕風捉影,從此離開你爭我奪戰場,還給這個角落一種和諧,那也是方法呀,不被關注的想法,能量終究會漸漸消散的。
更進一步,我們甚至可以思考,怎麼樣從對方的談話裡找到他的在意,試著讓自己的回話,包裹著對他理解的善意。這是比起「不在意」更進階的溝通,是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心智劇場擱在一邊,主動去選擇改變對話能量場的契機。
想要被理解,就先成為理解他人的人吧!
回過頭來,我們在世短短幾年,總是值得自問:在每一場交流裡,我要選擇讓哪些能量強化呢?
✨療癒練習
🌱 理解在溝通中,每個人都有他預設的立場,來自各自的信念系統、價值判斷、背景經驗。
🌱 珍惜同樣頻率或能夠敞開心胸交流的人,不去糾結或控制與自己不同的人要如何解讀言語。
🌱 坦然接受自己不完美,清楚自己也正在學習成長,於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