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murmur的大概就是平常的各種有感而發

之前私下跟朋友聊過,自己總是在大家提出一個被社會認可的理論、人們出書整理出一些方法論之前,就在自己的人生中,靠著自己思考摸索,得出可行作法(比如在知道表達性藝術治療*之前,就藉由創作讓自己沒有被死掉、比如在知道外控內控*之前,就將自己從外控調到內控...etc.)(所以當閱讀到宮崎駿爺爺最新電影蒼鷺與少年的原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時,才會對於當主角向舅舅發表出他對世界的觀察與理論然後他舅舅告訴他世界上已經有人整理出這個理論然後給了他大家理解的如何形容他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名詞這段有共鳴)


因為不擅表達,每次都等到別人出書自己看到了,才在那邊:『對對!我的想法就是那樣或我就是這樣做的!』


也不確定是整合的能力比較低(無法將複雜的想法整合成容易閱讀的內容)還是表達的能力比較低(從學生身份畢業後就沒在語文上用功)或單純執行力低落...或原生環境造就的低自尊:『像我這樣的人說的話根本沒人要聽...』的關係......或都是,因此


如果能比過去低自尊的自己勇敢,把自己擁有的想法說出來就好了!(跟畫圖一樣,剛開始文字寫的不好也沒關係,秉著沒有踏出去就沒有進步的可能)


如果有人有相同的想法,有聽到自然會產生共鳴,有共鳴的人如果也發聲 echo,就不會只是是有幾個很大的人有很大的聲音填滿世界,而是集合起來,世界上也會反映出許多人的各種聲音


如此,就算原本身為小人物,話語權在社會中不存在,只要發出聲音,自己就是存在


是不是像我這樣的人如果也都勇敢起來說說話,慢慢在表達上練習直到成熟,同時,這個社會的大家能夠去關注每一個人(不是只關注什麼網紅、名人、高學歷者、大老闆)而是每一個小人物的人生(寫出尼采老師的原作者,當初因為社交恐懼在便利商店打工,社群上發的短文,將生活中的是做為題材書寫著生書寫著書寫著,意外被發掘),就不需要總是只要quote紅人、名人的東西給別人看”才能讓人信服“?


每個人在人生中真正經歷的事情,難道就不是真實?

Image by 耳をすませば © 1995 Aoi Hiiragi, Shueisha/Hayao Miyazaki/Studio Ghibli, NH

Image by 耳をすませば © 1995 Aoi Hiiragi, Shueisha/Hayao Miyazaki/Studio Ghibli, NH


表達性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治療是使用創造性、想像力以及自我表達為治療核心的治療取向。


外控內控*

有內在自我價值觀,於是能由內而外行動,認同命運自主性較強者,為「內控者(Internal Control)」;評斷價值都來自外部因素,相信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環境,受控於外在因素的,為「外控者(External Control)」。

『想像大家一起坐在沙發旁有火爐批哩巴拉,冬日窩在一起聊天的樣子,大概就是這間沙龍的印象...』 ☾ ⋆ • ⋆✦ ⋆ • ☁️ ☾ ⋆ • ⋆ ✦ • ⋆ ☁️ • ⋆.:*✦ 目前房間有 插畫品牌:不知名 製物品牌:一十一 充滿動物與怪物的“慢來宇宙”moonlight 跟主理人的心裡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