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香料「馬告」到底長怎樣?你又最愛哪一道馬告料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第一次知道有「馬告」這玩意兒,是去採訪一家原住民開的簡餐廳,原來「馬告」是原住民經常使用的香料,也就多年前吃了那麼一次馬告料理,味道早已遺忘,而且因為它已入菜,也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於是上網查了查。

原來馬告竟是台灣原生種的香料植物,主要產自烏來、棲蘭中低海拔山區,它的別名很多,包括:山胡椒、山雞椒、豆鼓薑、山薑子、香樟、山蒼子、賽樟樹等俗稱,在國外則被稱作May Chang。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

而「馬告」(Makauy)是泰雅族語,意指「充滿生機、生生不息」。

每年春初是馬告開花的季節,花朵小巧可愛,可用來泡茶,嫩葉也可入菜。

整株馬告還能蒸餾提煉成有檸檬香的精油,所以也用於化妝品、醫療製品等。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

馬告會在夏天長出綠色小漿果,成熟、曬乾後變成黑色,有點像黑胡椒粒,有「山林裡的黑珍珠」之稱。

這是成熟乾燥後的馬告漿果——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

馬告的漿果富含胡椒與薑兩種氣味,可使人食欲大開。

果實可醃漬食用,或洗淨曬乾後加入鹽巴中,做成調味料,不僅替料理增香,還有食材防腐功能。

這個是醃漬過的馬告漿果——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

然而,吃貨最想知道的是:馬告可以做成什麼料理?

馬告臘肉——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2

馬告香腸——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2

馬告香菇雞湯——

raw-image

出處:https://www.farm-direct.com.tw/Home/Recipe/recipeInfo.html?id=706

But!

這些料理都不稀奇。

賽夏、泰雅族人會搗碎新鮮的馬告果實,泡成飲品來消除頭痛、宿醉並提振精神。

而搭配檸檬調成的「馬告檸檬汁」,則能防止中暑、保持體力——

raw-image

出處:https://food.ltn.com.tw/article/8030/2

只是,這個「馬告檸檬汁」,你敢喝嗎?

我最想吃馬告雞湯,你呢?(嘶溜)^^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演變歷程@臺灣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avatar
雙眼皮
2024-01-04
原住民特色融合的義式料理|屏東|樹下餐桌墾丁玩耍結束後,返程我們去吃一家很有意思的料理~樹下餐桌 院子裡有一棵茄苳樹,可能是因為這樣而取名為樹下餐桌吧!這個開在部落內餐廳可是超人氣阿!因為我們只訂到下午一點的位置~不過有點小偏遠,開到一半另一台車的夥伴傳來這個訊息!!! 還好我們順利抵達了XD 主廚是一位返鄉青年回到故鄉,將當地的原
Thumbnail
avatar
還是變成大叔的 Rex
2023-10-15
原住民日,自己決定的名字每年的8月1日,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這個紀念日,是為了紀念1994年8月1日開始,由原住民族自己決定的「原住民」族群名稱,正式取代舊有稱呼的那天。 從文字文明來到台灣以降,「番」、「蕃」、「山胞」等由外族定義且帶著負面意涵的歧視性名詞,就一直被套用在所有的原住民頭上,無論他們願意與否。
Thumbnail
avatar
雪羊
2023-08-01
原住民小知識:排灣族石板屋排灣族石板屋: 使用頁岩,輕度變質岩搭建! 特徵矮!內部底層距水平面約二、三十公分! 所以容易防守,敵人不易進入! 可以利用高低差製造埋伏! 沒有冬暖夏涼功效,石板從屋簷往上排! 屋坡平,避免重力把屋簷壓壞,而且屋頂可晒東西,方便拿取。 床一般為通鋪、靠牆。 古時候,採室內葬: 意外死亡=》門口 一
avatar
可轉債老爹
2023-01-11
原住民這一家,有熟悉的樣子:《哈勇家》上週末有人說,大家都在瘋魔獸,搶走金馬風采。我說對,也不對。我是那個跟風看魔獸,看到延長賽大嘆劇本好會寫,而放棄謝盈萱的金馬開場表演,但球賽結束還是乖乖看金馬的人。這次金馬有太多沒看過,有的最近上,或再晚一點才上映,不然就是很久之前的《咒》。
Thumbnail
avatar
指指
2022-11-26
原住民不是網紅的許願魚池Cidal /嚴毅昇(本文原刊於《鳴人堂》) 《原住民身分法》憲法辯論後,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在4月1日大法官宣判系爭規定是否違憲以前,又發生了兩件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的事件,其中一件是凱道部落「原轉小教室」在2022年3月13日時,遭台北市政府工務局以《台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第13條為由,要求在期限前
avatar
Cidal
2022-09-23
原住民身分法辯論引起世代對立與認同焦慮: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avatar
Umav
2022-07-17
原住民情緣與標誌/背景圖設計想起接觸原住民文化的契機,源頭多少是因為小時候在台灣南投客居過,母親的學生裡有很多原住民,於是暑假去山上部落裡玩是我這個小”白浪”最開懷暢快的時刻。這個美妙的開端自然而然使我對原住民文化產生了興趣。
Thumbnail
avatar
桐生茂豫
2022-02-14
avatar
Umav
2021-11-05
原住民對你尬笑的日常「有啦,遇過一個老師。」男孩有點困擾又有點發噱的表情。「看到我時就會說,你是遠朱敏噢!」 另一個人說「可能是想表達熱情,想跟我們裝熟。但其實我很尷尬,我就尬笑那樣。」 「還有說,你們原住民都長得很好看,都是帥哥美女!」 「我的前室友諷刺我說原住民都靠加分上大學。可是我考大學時是按照原始分數進來。」
Thumbnail
avatar
Umav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