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撫養及教育我們的孩子,不只影響他們在往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會影響我們所創造出的社會。
在作者序中,艾絲特‧沃西基即明確的提出教養的上位概念,我們希望孩子快樂、自信、充滿熱情、有所成就,或許是教養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養方法及態度,也會影響到將來的社會發展。
對我過去的認識而言,教養是解決眼前的育兒難題和內心疑惑,著重於自我成長,從未宏觀的考慮過,教養竟會也確實會影響到人類未來所創造出的社會。這並非要增加父母的焦慮感,相反的,教養是我們反思、理解與成長的旅程,父母在學習教養、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形中亦療癒自身的童年;而修正原有的價值觀,更提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契機。
TRICK原則,在家裡、教室、職場啟動改變
T:Trust(信任)——信任自己的決定,信任孩子★
R:Respect(尊重)——尊重孩子的自主意志、個性和天賦★
I:Independence(獨立)——培養孩子學會自制和責任感
C:Collaboration(合作)——與人共事,一起找出解方
K:Kindness(善良)——感恩和寬恕、為他人服務、關懷自身以外的世界
「信任」是這五大價值的基礎。作者提到,因為便捷的數位生活以及資訊媒體傳播,造成社會的信任危機,造成我們難以信任自己、信任伴侶和孩子,甚至會害怕鄰居和陌生人,事事提防。不信任所帶來的恐懼與焦慮,也會傳承給孩子,將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和心理健康。但是,信任他人,卻又是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的基礎,孩子未來進入職場後,倘若他能夠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想法和信任其他同事的能力,將會是他的重要資產。
此外,不僅是信任孩子。關於養育孩子的事,除了參考專業見解,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與決定。因為只有做為父母的自己知道,什麼做法對家庭、對孩子才有用。
這一起意外,連同大衛的悲劇,引領我走上深深影響我往後人生的方向,也強化了我無論如何都要自主思考的決心。我永遠會問自己,怎麼做才合理,那怕乍聽之下是錯的,那怕必須挑戰父母或師長。我覺得非這麼做不可,不然可能或受傷或者送命——對我來說就是這麼嚴重。
作者在第一章〈教養第一步,是重新檢視、梳理你我的童年〉提到她童年的經歷。她曾經有個最小的弟弟大衛,在一歲四個月大時誤食藥丸,因父母過於聽從醫療指示,導致無法及時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而送命;另一次是在大衛過世幾個月後,她年僅五歲的弟弟李突然昏倒家中,母親試圖抱起李往屋外衝尋求協助。沒過幾分鐘,作者也感到頭暈目眩,而母親卻只是要她留在家中不要亂跑,讓她先去床上躺一下,稍後再回來接她。作者當下的暈眩感已失去方向,但她的直覺讓她不想聽從母親的話,努力撐住身體扶著牆壁走出戶外,才慢慢清醒過來。後來才得知是屋裡的壁式暖爐故障,屋內充滿一氧化碳,若是她聽話乖乖待在家裡,可能真的會沒命。
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眾所皆知。惟作者以她切身體悟,獨立思考有時甚至可以在關鍵時刻拯救自己的生命,如果只知道盲目的聽信權威,未經批判思考,「有時甚至會導致一個父母所能承受的最大損失」。父母希望培養出獨立思考的孩子,而父母的獨立思考能力又何嘗不是最重要的呢?
父母設下框框,代替孩子訂立目標,卻只參考自己的興趣和經驗。......父母也常常容易把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是他們比較不熟悉的職業和生涯選擇更是如此。
作者提及,在這科技變遷快速的社會,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工作,所以也很難提早幫孩子為職涯作準備。甚至,讓孩子走跟自己一樣的路,也不一定能保證孩子能贏在未來。我們需要教給孩子的是能力,是讓孩子能擁有解決未來世界複雜問題的技能,和現在108課綱所強調的素養精神不謀而合。
再者,我認為父母並非不能為孩子設下目標,尤其是在學齡前,孩子尚在依賴父母的階段。選擇幼兒園、培養興趣的才藝班,經常會按照自己的認識或經歷做決定。但隨著孩子成長、表達能力提升,藉由觀察逐漸找出孩子的興趣和獨特性,亦可以給孩子更多選擇權,可以和孩子共同討論找出孩子的興趣,加以培養,真正理解孩子。
善良沒有被納入教養方式,乃至於社會的一部分。我想是因為善良被貼了負面的標籤。善良往往被視為軟弱,對別人善良,別人就會踩到你頭上。......世界上確實存在著惡意,但這不應該阻止我們努力讓世界變好。我們只是需要保持謹慎。
「表達關心就是一種善良。」,這是作者的座右銘。我覺得這是五項價值中的核心精神。必須承認,當我在傳遞善良價值給我的兒女時,的確像作者說的那樣,在心裡默默憂心,這樣真的是對的嗎?會不會讓他們以後被「軟土深掘」(此即上述的“信任危機”和“父母的恐懼與憂慮經常投射在孩子身上”的最佳體現)。但作者舉出小女兒幫外婆轉移療養院的例子、大女兒蘇菲將善待員工的理念落實於Google,成為一流企業注重善待員工的最佳範例,還有許多因感恩和同理心而讓雙方都感到快樂的小故事,是整本書感覺最熱血、最感動人心、深感生命是有意義的部分。而這就是善良價值所帶給我們的感受,是其他價值無法取代的。
如果以上熱血、感性無法打動你,那麼,以功利角度來看,作者進一步指出,在「過度競爭的時代,善良成為頂尖學府和企業想找的特質。」。
她透過和史丹佛大學校長的對話中發現:史丹佛希望在申請學生中尋找的首要特質,是善良和關心他人,這兩項能力決定學生在校園裡會有優秀表現,將來出社會後也能成為優秀的公民;而在企業中,Google曾進行一項名為氧氣計畫的內部調查,發現高階經理人與其他員工的區別,在於軟實力,而非STEM能力。甚至,七大頂尖管理能力當中有四項與善良最直接相關。
只有結合善良特質,才能透過教養,創造出更好的永續生存環境。
雖然書名是《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我覺得「養出內心強大的父母」是我看完本書最大的幫助。
最近發現小勛會跟我說這個很危險,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常常提醒他,這裡很危險、那裏不要碰,無形中是將自己的恐懼與憂慮投射在孩子身上,讓他覺得環境中充滿了危險性。沃姊的信念幫助我在某些時刻更安頓自己的內心,降低對孩子、以及對環境的焦慮感,例如必須先建立信任自己可以保護好孩子、可以先觀察環境,建立信任環境的心理準備,進而信任孩子能夠做到的心態,就會比較願意鼓勵孩子放膽去做,或是先觀察孩子對環境的掌握度,在一旁適時給予必要的協助等。陌生公園的遊戲場,會是很好的練習場域。
整體來說,這本書相當易讀,沃姊也提供她自身豐富的教學和育兒實例,佐以一些有趣的理論和實驗數據,像分享個人經驗那樣,述說她的教育理念。我個人很喜歡,故作為「有時自己」房間的第一篇文章。請理解,教養議題對我而言,從不是對孩子的要求,是自我提升,以尋求更好的親子關係。
英文書名 | How to Raise Successful People
作者 | 艾絲特‧沃西基Esther Wojcicki
譯者 | 韓絜光
出版 | 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