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人生成功道路會經歷的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何通往人生的成功以及心靈的平靜?

  • 認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
  • 專注而誠懇的朝著目標前進
  • 讓人生的目標以及重視的項目變得清晰,可以先從理解人類的本質開始

理解人類的本質

身體

  • 文化的角度
    • 維持原來生活型態
  • 原則的角度
    • 生活配合既有的全球健康原則

智力

  • 文化的角度
    • 看電視、自我娛樂
  • 原則的角度
    • 廣泛而深入閱讀

情感

  • 文化的角度
    • 意圖利用人際關係增進自己的利益
  • 原則的角度
    • 尊重對方並深入聆聽、服務他人

心靈

  • 文化的角度
    • 宗教、食衣住行等習慣
    • 慣於懷疑或嘲諷他人
  • 原則的角度
    • 豐富道德涵養,追求簡單純樸的生活

從依賴期到獨立期你需要理解的事

確認手中的地圖是否正確

  • 只有在行為上更努力以及態度上更正面仍然無法達到目標
  • 必須再搭配正確的思維地圖一切的努力才有意義
  • 擁有思維地圖才能算是真正的認識自己

思維與原則

  • 思維是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心智地圖,決定其價值觀
  • 思維會影響一個人在現實世界所制定的原則
  • 一但生活出現困難或挑戰,就可以因應個人的價值觀決定因應之道

自我意識薄弱的人

  • 只知道遵循家庭或者社會或環境賦予的使命前進
  • 多半出於個人主觀好惡,不符合客觀原則
  • 原因大多出自於依賴心態過重

注重原則的人面對變化的反應

  • 保持冷靜客觀
  • 不受情緒或其他因素干擾
  • 從整體通盤思考,最後深思熟慮做出正確抉擇

如何擁有應變能力?

  • 對於自我目標以及價值觀必須有不變的信念

獨立是互賴的基礎

  • 修身是公眾成功的基礎
  • 解決問題不是只靠嘴巴說,而還需要以身作則
  • 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重點不在語言,而在於本性

獨立旗的下個階段:互賴期

對人與對事的差別

  • 對事可以講求效率,對人要講求傾聽(本質上也是理解情境)

為人設想的風險

  • 想要影響他人就必定會受他人影響
  • 需要修養到家才能夠把持自己,享有內心平靜抵禦外在的力量
  • 必須以自己從依賴期轉變為獨立期為前提基礎

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

  • 主動積極的人著重於影響圈,不會好高騖遠,把心力投射在自己能有所作為的事上
  • 受制於人者專注在關注圈,不忘記環境的種種限制、怨天尤人、畏畏縮縮

如何有效交流發揮影響力

  • 言行的一致性
  • 透過品格取得信賴
  • 同理心以及傾聽

溝通的利器

  • 追求個人成長、訓練溝通技巧、培養積極思考發揮影響力是成功素,但不是最根本的優點
  • 內在本質比外在言行更具說服力

利人利己的績效協議書

  • 聚焦在成果而非過程,才有辦法讓人在過程中累積產能而非只看產出

如果很難執行雙贏思維怎麼辦?

  • 釐清個人動機
  • 理解什麼對自己而言是個人勝利

人格成熟者

  • 嚴以律己
  • 寬以待人
  • 在需要時表現實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uish的沙龍
4會員
21內容數
Zu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恐懼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表現下降,能力無法正常發揮 學習成效不佳 認知癱瘓,無法正確做出下一步行動 如何克服恐懼? 給恐懼貼上標籤 把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辨認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 有能力辨別後,在恐懼來臨時就可以將其合理化 找出恐懼來源,來自身對己的看法還是他人的反應? 給自己貼
2025/04/20
恐懼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表現下降,能力無法正常發揮 學習成效不佳 認知癱瘓,無法正確做出下一步行動 如何克服恐懼? 給恐懼貼上標籤 把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辨認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 有能力辨別後,在恐懼來臨時就可以將其合理化 找出恐懼來源,來自身對己的看法還是他人的反應? 給自己貼
2025/04/13
記憶如何來? 記憶是思考的殘渣 記憶與理解的關係 兩者為互補,如果只有理解而缺乏對小知識的記憶也會導致技能無法發揮 為何忘記? 記憶點不夠生動,隨時間而忘 新的記憶以及舊的記憶混雜導致基礎元素有不一致性 無法有效連結,在對的時機點提取記憶 防止忘記 建立習慣以及設定目標,想辦法應用
Thumbnail
2025/04/13
記憶如何來? 記憶是思考的殘渣 記憶與理解的關係 兩者為互補,如果只有理解而缺乏對小知識的記憶也會導致技能無法發揮 為何忘記? 記憶點不夠生動,隨時間而忘 新的記憶以及舊的記憶混雜導致基礎元素有不一致性 無法有效連結,在對的時機點提取記憶 防止忘記 建立習慣以及設定目標,想辦法應用
Thumbnail
2024/10/08
什麼是概念的完整性? 概念的完整性是指系統設計應該簡潔且直白,遵循一套有邏輯的操作系統,並且系統應只反映設計的核心理念。 概念一致性需要探討的問題 在設計中,如何在前後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實現系統的概念完整性,是設計過程中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 為何需要完整性與一致性? 目標是提升系統的易用
Thumbnail
2024/10/08
什麼是概念的完整性? 概念的完整性是指系統設計應該簡潔且直白,遵循一套有邏輯的操作系統,並且系統應只反映設計的核心理念。 概念一致性需要探討的問題 在設計中,如何在前後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實現系統的概念完整性,是設計過程中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 為何需要完整性與一致性? 目標是提升系統的易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如何通往人生的成功以及心靈的平靜? 認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 專注而誠懇的朝著目標前進 讓人生的目標以及重視的項目變得清晰,可以先從理解人類的本質開始 理解人類的本質 身體 文化的角度 維持原來生活型態 原則的角度 生活配合既有的全球健康原則 智力 文化的角度 看電視、自我娛樂
Thumbnail
如何通往人生的成功以及心靈的平靜? 認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 專注而誠懇的朝著目標前進 讓人生的目標以及重視的項目變得清晰,可以先從理解人類的本質開始 理解人類的本質 身體 文化的角度 維持原來生活型態 原則的角度 生活配合既有的全球健康原則 智力 文化的角度 看電視、自我娛樂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上次提到成功的定義是多樣且主觀的,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興趣和生活目標。如果再從更廣泛和多樣化的角度來理解「成功」還可以包含哪些範疇,那真的就可大我可小我、可巨觀可微觀、可內在可外顯。
Thumbnail
上次提到成功的定義是多樣且主觀的,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興趣和生活目標。如果再從更廣泛和多樣化的角度來理解「成功」還可以包含哪些範疇,那真的就可大我可小我、可巨觀可微觀、可內在可外顯。
Thumbnail
成功的事情 ... 就是總能擺脫世故,也依然完好的佇立於世間吧。
Thumbnail
成功的事情 ... 就是總能擺脫世故,也依然完好的佇立於世間吧。
Thumbnail
本文闡述了人生旅程中的核心價值、設定目標和夢想、真正的夢想和解讀人生的關鍵詞,以及需要小心的誤區。作者透過自我反省等方式,建議讀者去發掘並實現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尋找真正的幸福。希望大家可以藉由本文的討論和分享,一起探索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闡述了人生旅程中的核心價值、設定目標和夢想、真正的夢想和解讀人生的關鍵詞,以及需要小心的誤區。作者透過自我反省等方式,建議讀者去發掘並實現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尋找真正的幸福。希望大家可以藉由本文的討論和分享,一起探索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成功的滿足是來自於曾經努力過
Thumbnail
成功的滿足是來自於曾經努力過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