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與觀察,除了透過老師給予孩子鼓勵的過程,老師也會鼓勵身為媽媽的我,對我來說是新的學習,也是新的獲得,原來被鼓勵是這種感覺和感受,就是獲得好的感覺,就會更有意願和行動力繼續前進與努力!
若是會有不熟悉或不習慣,剛開始不知道如何鼓勵、或是卡卡的,是很正常的。
鼓勵,依照自己的步調練習就好~
我的生命成長歷程有許多的經驗:一件事是否能夠獲得好的評價或讚美,來自於結果的好壞、成功或失敗、優或劣、分數或排名的高還是低…
所以「鼓勵」,對於我來說就是全新的學習,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先從「謝謝……」的句型練習起~
「先求有開始,之後再慢慢的求好」
例如:
我附上的照片中,是孩子6歲時,剛進入#可能非學校 就讀,當天他生病請假在家,我們一起做西班牙烘蛋,我鼓勵他的備料過程,好專注的在切馬鈴薯,鼓勵回饋他想要把食材切好的努力過程,我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烘烤的畫面,好美味可口但是事後很難清洗的模型😆,都成為我們共同激發勇氣和情感連結的回憶💕
鼓勵,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與他之間情感連結的安全感,激發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身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記得每天都給予自己鼓勵,給自己窩窩心,這真的很重要呢!
我們通常很難給出自己身上所不具備的事物!
因此,我們自己先要有鼓勵自己的經驗,才能給出「鼓勵」,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也是在賦予自身的效能感,鼓勵是雙向的、彼此互相的,同時可以滿足「付出與貢獻」的歸屬需求,當我們越有自信與勇氣,欣賞自己的努力,也就能夠正向健康看待自己的特質,那麼我們才能夠擁有我能感的給予孩子語言或非語言的鼓勵!
這幾年在與親子團的家庭長期的互動與觀察當中,看見孩子在自立性格的培育過程,當親子在家庭裡彼此互相,能夠運用鼓勵的教養氛圍互動,孩子會越來越勇氣與自信,與父母的合作也會是比較順暢的,同時也會看到父母是與孩子互為同學,一起共學與成長!
家長遇到比較多的疑惑在於,鼓勵已經落實了一陣子,孩子好像無法接收到,或者父母的心意感覺好像無法傳遞給孩子,到底是怎麼了?
若是有親子遇到這樣的狀況,請不要放棄喔!
我之前有分享我的孩子在6歲之前,我的教養是威權的方式,鼓勵也是剛開始在我們彼此之間是卡卡的,有點不自然或者有尷尬的感覺~
在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鼓勵),也有觀察到當我們鼓勵孩子時,有孩子會將視線或注意力轉移或打岔,也有孩子會用手將耳朵摀起來…
從寵溺或者威權的教養邁向改變民主的教養方式,親子彼此都需要給予自己和對方一些時間和耐心。
無論是寵溺或威權的教養,孩子的性格面向中展現的氣餒,或者對於自己的自信、勇氣的不足,再還沒有被預備好與他人產生情感的連結,安全感與信任感會是較低落的,鼓勵對於親子在一開始的練習,會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真誠一致的欣賞與鼓勵,需要持續的浸潤在親子彼此,回顧當時的我與孩子也確實練習了一段時間,我們彼此之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都有提升,也會越來越安心自在,建構正向健康的關係,沒有捷徑,就是落實在每天的日常,持續的練習~
對孩子的鼓勵(對於我們自己也是),可以著重在#過程
孩子在乎與重視的是「父母的態度與心意的傳遞」
我們在表達對於孩子的看見,可以具體的鼓勵孩子:
不論孩子的經驗是在過程還是成果,當父母帶著好的感覺去表達對於孩子的欣賞,孩子都能夠感受到我們傳遞的情感,在每次親子團的聚會當中,經常看到孩子獲得鼓勵時,閃閃發亮的臉部表情與眼神,也能夠從孩子的行動力去看見,鼓勵激勵了孩子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