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如何讓統計學系避免成為主要任務是教學的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


2024年6月6日,


在我們實驗室為即將畢業的新科博士舉行的餞別餐會上,


我從我老闆程光老師這句話上得到相當多啟發。


我們實驗室雖然處於統計與資料科學系,


但自從我2018年加入以後,


就逐漸不做那些傳統統計學系的方向與題目,


而是緊跟機器學習,深度學習,


到現在生成式AI等等的各種主題。


這發展走向其實跟我在台大數學系時期,


對學術生涯發展的預期很不一樣。


這些主題需要的理論工具,


以及思考問題的Scope,


都與我在數學系統計系受到的訓練不同。


這對當時有很豐富數學工具的我,


產生相當大的文化衝擊。


在台灣時對教授的印象,


幾乎就是一套拳打到老,


我也以為我只要把一套拳打好,


當上教授,一套拳打到老。


掌握理論工具的人就知道,


做研究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把問題做深入一點,


把解答做精緻一點,


手腳快就能出一篇文章。


然而,


這其實都是在自己的舒適區內,


練一個人的奇幻劍術。


也難怪數學系統計學系,


會逐漸成為以教學為主的系。


或許再過個25年,


AI具備這些基礎數學的論證能力後,


數學系統計學系會逐漸變成文學院,


變成人類古文明欣賞研究的一支。

avatar-img
540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年的3月到4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I-Corps™計畫。這項計畫的初衷是賦予科學研究人員企業家精神,鼓勵他們思考如何使科學研究為社會帶來真正的價值。 明眼人都知道,許多教授的研究與實務脫節,學生畢業後往往成為為五斗米折腰的打工人。參與I-Corps™計畫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人,總是對我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的生活習慣感到驚訝。我成為晨型人已經17年了,這個習慣給我帶來了無數好處。 ▋建立晨型習慣的契機 我成為晨型人的契機是在15歲的時候,那時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名叫《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是由日本作家所寫,內容講述了在早上完成重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大語言模型通常會生產自己的「嵌入 Embedding」作為部分的輸入層, 並且在大語言模型的訓練途中不斷優化嵌入的方式, 以對特定的任務特定的數據優化。 而大語言模型使用的「嵌入維度 Embedding Dimension」通常是高維度的, 例如最小的GPT-2模型有1億1千
手寫書目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預寫作技巧,專為那些希望從閱讀中提煉和聚焦精華想法的作家和讀者設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率地選擇和整理從閱讀獲得的靈感。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一些挑戰。讓我們探索這些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挑戰1 - 選擇性記錄的難度:由於書目卡的空間有限,且手寫本身就是一項
2023年的3月到4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I-Corps™計畫。這項計畫的初衷是賦予科學研究人員企業家精神,鼓勵他們思考如何使科學研究為社會帶來真正的價值。 明眼人都知道,許多教授的研究與實務脫節,學生畢業後往往成為為五斗米折腰的打工人。參與I-Corps™計畫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人,總是對我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的生活習慣感到驚訝。我成為晨型人已經17年了,這個習慣給我帶來了無數好處。 ▋建立晨型習慣的契機 我成為晨型人的契機是在15歲的時候,那時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名叫《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是由日本作家所寫,內容講述了在早上完成重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大語言模型通常會生產自己的「嵌入 Embedding」作為部分的輸入層, 並且在大語言模型的訓練途中不斷優化嵌入的方式, 以對特定的任務特定的數據優化。 而大語言模型使用的「嵌入維度 Embedding Dimension」通常是高維度的, 例如最小的GPT-2模型有1億1千
手寫書目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預寫作技巧,專為那些希望從閱讀中提煉和聚焦精華想法的作家和讀者設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率地選擇和整理從閱讀獲得的靈感。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一些挑戰。讓我們探索這些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挑戰1 - 選擇性記錄的難度:由於書目卡的空間有限,且手寫本身就是一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統計真的是一門博大精深又挺有趣的知識,另驚訝於全班大約有2/3都學過,只能在井底蛙蛙兩聲,文組~~~幫自己拍拍 說實在老師很~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本課程為臨護所碩開設,學分為2學分。課程內容包括統計學概論、敘述統計學、電腦在統計上之應用、資料準備、統計推論等。學期作業、考試、評量佔30%至40%,生物統計是基本功,大家加油!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記錄教授有關期末報告的語錄三則。
記錄教授有關評論系上事務語錄十六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統計真的是一門博大精深又挺有趣的知識,另驚訝於全班大約有2/3都學過,只能在井底蛙蛙兩聲,文組~~~幫自己拍拍 說實在老師很~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本課程為臨護所碩開設,學分為2學分。課程內容包括統計學概論、敘述統計學、電腦在統計上之應用、資料準備、統計推論等。學期作業、考試、評量佔30%至40%,生物統計是基本功,大家加油!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記錄教授有關期末報告的語錄三則。
記錄教授有關評論系上事務語錄十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