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當面對一觸即發的情勢,要如何安全下莊?《他不讓你好過,你更要好好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免會遇到許多人說話語氣及態度不佳,甚至有時候還充滿攻擊性,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因應?倘若我們因為自我防衛而展開反擊,又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無論是面對陌生人,抑或是職場同事及家人,最不樂見的結果是為了爭輸贏而兩敗俱傷,所以必須要先有「盡可能別硬碰硬」的認知,先設想對方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而展開攻擊,以耐心及體諒化解衝突,讓彼此之間的互動能往平和的方向前進,相信是比較圓融的處世之道。


《他不讓你好過,你更要好好過》這本書並不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對付難搞之人,而是告訴我們凡事應當「先處理情緒,再面對問題」,很多時候當衝突一觸即發,我們總是先把矛頭指向對方態度不佳,以至於應當解決的問題被徹底模糊,變成一場意氣之爭,其實相當不值得。


作者透過九十四個簡單可行的提點,帶領我們面對各種場合的帶刺之人,以及帶刺的家人、小孩及同事,甚或是偶爾帶刺而不自知的自己。我認為很多時候,當我們太過於執著是非對錯,就很難以其他角度去看待事情,更難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所以若我們想要學習理性的溝通模式,就必須要先帶著「善意」去解讀他人。


比如看到一位失控的客人在店裡大吼大叫,過去的我或許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個人是來鬧場,但有沒有可能是這位客人遭遇了一些人生的困境,導致於一件小事觸怒了他的敏感神經,進而導致了失控的行為?當然這並非為對方的不當行為開脫,但以不同面向的思考去解讀確實能改變我們當下所衍生的情緒,進而影響接下來所展開的行動。


作者在書中提醒盡可能避免以指責來代替溝通,因為很可能把事情帶往壞的方向,讓彼此的誤解更深,而是設法卸下他們身上的防備,讓他們感受到你耐心聆聽的誠意,才可能緩解對方高漲的情緒。


我們都應該學習在面對衝突矛盾或是情緒風暴中去理解行為背後的成因,而非聚焦於表象的言行,有時候帶刺之人所引發的後續效有可能釀成更大的災禍,亦可能讓事情有所轉圜而有意想不到的圓滿結局,端看我們用何種心態去化解,而學習如何搞定帶刺之人的心法,也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並且在每次想展露剛硬的刺毛攻擊他人時而有所警惕及收斂。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悲傷總是深沉又無以名狀,有時候冷不防來襲讓人措手不及,卻不知道該如何驅散這股令人陰鬱的情緒,而讓人更陷入焦慮與挫敗之中。 《悲傷是一頭大象》這本繪本把悲傷比喻為大象,龐大的身軀讓人無法動彈及喘息,即便用盡全力想推開卻只是一場徒勞,當它離去又回來之時,又幻化為鹿與狐狸,而因著悲傷的形象改
你認為歷史有用嗎?我們到底基於什麼原因需要了解歷史呢? 當孩子說歷史已經是過去的事,不懂為什麼需要去了解的時候,你又該如何回答呢? 還是你也認為歷史與現今的生活毫不相干,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去了解呢? 其實,我們現在所經歷或擁有的,一切都可以從歷史開始說起,也因為有著過去的歷史,讓
頂著紅腫刺痛的雙眼望著桌上那一包被抽光的衛生紙,內心激動的情緒仍無法完全平復。 多麼具有既視感的一本小說,如果我也能寫出這樣的小說該有多好? 這是我讀完日本小說家窪美澄的作品《高懸夜空的殘月》之後的感想。 我在這本書中彷彿回到了過去那段艱辛的育兒時光,也把早已封印的崩潰歲月再重
我們對於學校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有既定的校規及教材,而且對於校園安全一事總是特別提醒注意防範,極力避免學童陷入危險之境。 但如果有一所學校是專門為了培養「探險家」而成立,你有興趣前往挑戰嗎?《私立探險家學園》系列講述的就是一群十一歲到十五歲的青少年在探險家學園所發生的故事,情節融合奇幻元素,卻
在你心中,爸爸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爸爸無所不能,不僅可以陪我們盡情玩耍,還能解決我們的許多疑問,給予我們滿滿的安全感。 《爸爸總是有辦法》這本繪本便滿足了孩子對於爸爸的期望與想像,透過孩子不斷地提出疑問來顯示爸爸對孩子的不厭其煩與用心,更凸顯了爸爸對孩子不離不棄的
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是「女性應該要為自己而活」,但通常女性只要有了家庭及孩子之後,似乎就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 過去的傳統觀念對女性有諸多期待,比如從小被教導要學習煮飯及料理家事,為的就是以後結婚能照顧丈夫及孩子,即便小時候聽到這些觀念感到頗不以為然,但真的步入家庭之後,仍然不自覺地把這些工
悲傷總是深沉又無以名狀,有時候冷不防來襲讓人措手不及,卻不知道該如何驅散這股令人陰鬱的情緒,而讓人更陷入焦慮與挫敗之中。 《悲傷是一頭大象》這本繪本把悲傷比喻為大象,龐大的身軀讓人無法動彈及喘息,即便用盡全力想推開卻只是一場徒勞,當它離去又回來之時,又幻化為鹿與狐狸,而因著悲傷的形象改
你認為歷史有用嗎?我們到底基於什麼原因需要了解歷史呢? 當孩子說歷史已經是過去的事,不懂為什麼需要去了解的時候,你又該如何回答呢? 還是你也認為歷史與現今的生活毫不相干,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去了解呢? 其實,我們現在所經歷或擁有的,一切都可以從歷史開始說起,也因為有著過去的歷史,讓
頂著紅腫刺痛的雙眼望著桌上那一包被抽光的衛生紙,內心激動的情緒仍無法完全平復。 多麼具有既視感的一本小說,如果我也能寫出這樣的小說該有多好? 這是我讀完日本小說家窪美澄的作品《高懸夜空的殘月》之後的感想。 我在這本書中彷彿回到了過去那段艱辛的育兒時光,也把早已封印的崩潰歲月再重
我們對於學校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有既定的校規及教材,而且對於校園安全一事總是特別提醒注意防範,極力避免學童陷入危險之境。 但如果有一所學校是專門為了培養「探險家」而成立,你有興趣前往挑戰嗎?《私立探險家學園》系列講述的就是一群十一歲到十五歲的青少年在探險家學園所發生的故事,情節融合奇幻元素,卻
在你心中,爸爸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爸爸無所不能,不僅可以陪我們盡情玩耍,還能解決我們的許多疑問,給予我們滿滿的安全感。 《爸爸總是有辦法》這本繪本便滿足了孩子對於爸爸的期望與想像,透過孩子不斷地提出疑問來顯示爸爸對孩子的不厭其煩與用心,更凸顯了爸爸對孩子不離不棄的
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是「女性應該要為自己而活」,但通常女性只要有了家庭及孩子之後,似乎就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 過去的傳統觀念對女性有諸多期待,比如從小被教導要學習煮飯及料理家事,為的就是以後結婚能照顧丈夫及孩子,即便小時候聽到這些觀念感到頗不以為然,但真的步入家庭之後,仍然不自覺地把這些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看到這個倒胃的標題,你一定以為我是個高道德標準或自律甚嚴的人,恰好不是,而且相反。 書上教什麼勿道人之短......我根本不以為然,憑甚麼暗裡作惡,興風作浪,我知道了卻不能說,不是該揭露事實提醒大家小心嗎?只為了假裝自己人美看什麼都美嗎? 可是我真的輸了。 腦子簡單的我常常發現:我義憤填膺跟A
Thumbnail
學會對抗無禮之人,果斷地以牙還牙。遠離無禮之人,提高警覺。不斷反芻每一句話,避免過度解讀。在人際關係中,採取適當的態度。提供成功祕訣和迴避建議,不斷提高自我。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善良待人,但也要保護自己,避免被人利用。不要對每個人都完全敞開心扉,要適當保留自己。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需要懂得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看到這個倒胃的標題,你一定以為我是個高道德標準或自律甚嚴的人,恰好不是,而且相反。 書上教什麼勿道人之短......我根本不以為然,憑甚麼暗裡作惡,興風作浪,我知道了卻不能說,不是該揭露事實提醒大家小心嗎?只為了假裝自己人美看什麼都美嗎? 可是我真的輸了。 腦子簡單的我常常發現:我義憤填膺跟A
Thumbnail
學會對抗無禮之人,果斷地以牙還牙。遠離無禮之人,提高警覺。不斷反芻每一句話,避免過度解讀。在人際關係中,採取適當的態度。提供成功祕訣和迴避建議,不斷提高自我。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善良待人,但也要保護自己,避免被人利用。不要對每個人都完全敞開心扉,要適當保留自己。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需要懂得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