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不同理論解釋老化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運用不同理論,解釋老年人如何適應身心的改變、以及在老化的過程中如何達成生理及心理適應。



以角色理論做解釋

角色理論假設生命是一連串相繼被界定的角色,人對於自己扮演的角色產生被期待的行為表現,例如「學生」角色主要任務為認真讀書、「父母」角色主要任務為教養子女,老年時常出現的角色為「祖

父母」。主要任務為含飴弄孫之外,老年時常出現角色模糊的現象,例如不清楚祖父母的角色,除了含弄孫之外,還有什麼具體的行為表現?以致於對角色產生模糊的界定,「喪偶」者應該悲傷多久?可以再交男、女朋友甚至再婚嗎?「退休人員」可以如何調適自己的角色?可以再找新的工作嗎?過往人生中累積的自尊和社會地位,雖然有相當大的部分會延續,但也有相當的部分是需要妥善地轉換和調整的。

當人們無法轉移過去的角色經驗,或無法發展新的角色以替換舊角色時,就會對老化過程產生不滿。

例如一位公務員在退休之前,下定決心不要變成坐在電視機前,打瞌睡的退休老人,在退休之前開始參加導覽志工,逐步將公務人員轉移成另一種「服務他人」的新角色,他開心自己扮演「生態保育者」、「生命教育者」的新角色。

如果老人在失去了一些中年時期的角色之後,之後未能獲得新的角色,那麼就會進入無角色的狀態,不知道如何以新的角色規範或期待來和周圍的他人互動,甚至可能因此而被社會排斥或孤立,以致產生老年生活適應困難。


以活理論做解釋

保持活躍並與社會環境保持交互關係的老人,較能成功的老化。如果老人脫離了社會活動,可能較容易變得沮喪、消極,對晚年感到不滿。

理論上,有意義的活動對老人來說,能使他們與人群和社會環境有更大的聯繁,並有機會得到更大的個人回饋,也能提升老人生活品質,但對患有疾病或有失能情況的長輩、經濟能力受限、缺乏適當的活動空間之長者而言,便是極大的限制,若能透過各式支援介入協助,提高長輩的活動機會,例如社區老人關懷聚點、老人文康休閒車巡迴服務等服務。


以脫離理論做解釋

脫離理論被認為是和活動理論相反的,將重點聚焦在老化對社會帶來的功能。

當社會及政治權力轉移到另一個世代時,社會及個人的相互脫離就隨之發生。當老人脫離了社會中積極的角色,轉為較消極的角色,並讓年輕人中新的領導者有空間發展時,對於老化的適應就開始了。這個理論著重在適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自然更迭現象,從社會中抽離是一種普遍的、正常的情況。脫離理論免不了被批判,認為否定老人應該活躍的想法,但在一些老人身上看到,它仍然是一種個人或社會集體面對老化的合理方式。


以持續理論做解釋

持續理論提出,當老人持續保持其一貫的生活方式,那麼老人和社會將有最佳的進展。和其他社會理論的差異在於,持續理論認為老人在老化的過程,不用發展出一套全新的適應方式,晚年是人一生行動模式的延續,當老人維持和先前行動模式一樣的成熟且完整的人格時,老人將對生活感到非常滿意。



以社會交換理論做解釋

社會交換理論基於經濟學成本與效益的模型,認為老化帶來交易機會結構性的改變,包括老人的社會角色減少、工具性技能過時、或家庭經濟減弱。老人所擁有的權力以及可運用的資源變少。

交換理論主張,只要交易雙方都認為有利,交換就會成立

成功的社會交換會進一步提升雙方的社會關係和吸引力。反之,如果有任何一方認為交易不合理,就無法完成交換,雙方的社會關係或互惠互信的感受,會受到負面的影響。當然,社會交換的當事人如果本身條件(健康、經濟、個性)較好,在進行社會交換時成功的機率較大,而成功容易帶來後續的成功,反之若長輩本身條件變弱,其社會交換失敗的機率也相當增加,失敗也可能影響後交換的機會,甚至最終造成社會排除的狀況。


以社會構成主義做解釋

社會構成主義假設,人們不管在什麼年齡,都基於他們所創造出社會對自己意義來參與每一天的生活。

社會構成主義比較注重在自己如何解釋自身的經驗較有興趣。


以後現代主義解釋

後現代主義可說是現代主義的反論,強調語言的霸權、閱聽者主動參與及敘事文本,以新的角度看待老人所處在社會的環境與經驗,說明老人與老化過程的意義,呈現出老化生活的個別特性。


avatar-img
72會員
82內容數
日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Traditional school bullying and cyberbullying in Chinese societies: Prevalence and a review of the whole-school intervention approach
Traditional school bullying and cyberbullying in Chinese societies: Prevalence and a review of the whole-school intervention approach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家庭生命週期與生涯規劃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生養子女)->成長期(子女長大就學)->成熟期(子女獨立、事業巔峰)->衰老期(終老) 形成期:提高壽險保額、購屋信託、信用卡小額信貸 成長期:保險籌子女教育年金、子女教育金信託、房貸、車貸 成熟期:準備養老金、退休安養信託、還清貸款 衰老期: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Thumbnail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家庭生命週期與生涯規劃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生養子女)->成長期(子女長大就學)->成熟期(子女獨立、事業巔峰)->衰老期(終老) 形成期:提高壽險保額、購屋信託、信用卡小額信貸 成長期:保險籌子女教育年金、子女教育金信託、房貸、車貸 成熟期:準備養老金、退休安養信託、還清貸款 衰老期: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Thumbnail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