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匆忙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衡與穩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庸庸碌碌的忙碌生活,最後得到了什麼?」

最近被問到這問題,平時上下班、認真學習或是耍廢玩遊戲,明明每時每刻都有某件事情去填滿當下的自己,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一種無力感呢?

我覺得原因可能因人而異,但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目前的結論是:「我沒有專注在當下」。

過去的自己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有一席之地。我想要在工作能力上卓越,為此我可以付出我的大量時間,即便假日也會盡可能地想要多往前一點,對我來說任何一點時間都不該被浪費。

充實的學習、認真的態度,在專業能力上確實有所提升,但沒多久也就冒出下列想法:

最近感覺自己的成長變得緩慢,雖然投入了大量時間,但卻感到身心俱疲

當時的自己感受到的是對於遙遠目標感到乏力,且額外經歷一些事情,導致陷入倦怠,可以說是一蹶不振。

認識自己

轉換環境後,為了不重蹈覆徹,做了不少嘗試。閱讀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一種做法,雖然看的書不多,不過在看了尼采的「歡愉的智慧」後,書中的某些觀念深深影響了我。

擷取我之前寫的文章 適度比較-尋找平衡點 | Krong1997 碎碎念 (vocus.cc) 內容

「阿波羅要求其信徒們凡事要適度,且為了適度,要有自知之明。因此,與他的審美要求並行不悖的,是「認識你自己」和「萬勿過分」這些要求

尼采 -- 悲劇的誕生 把夢看做假象的假象

‘認識自己’並不是單純靜下心來思考就能做到的,更多時候需要外部刺激且經歷了不小的情緒起伏,重新振作並覆盤後才會更認識自己一點。

有的時候在人生課題卡關時,我們不會意識到當下的狀況是很不健康的,以至於我們暴躁、不聽勸且容易情緒失控。

只有當環境稍微改善且情緒穩定下來後,克服面對問題的恐懼去對問題復盤,我們才算走完了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萬勿過分」則是認識自己的昇華,當你經歷過許多事情,前面累積了很多對自己的認識,你將會知道自己的極限。

‘萬勿過分’強調的是人不應該強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物,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並非全能,即便是神也會犯錯,對自己不必過於苛求。

何謂穩定?

透過認識自己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後,在任何事情就會穩定許多。我認為,一個人的穩定並非指情緒方面的平靜,而是那個人是否對自己有所認識。

對自身限制有所了解的人,目的也比較實際一點,並且更有可能達成。

很多人都知道「欲速則不達」的概念,但要落實其實很難,尤其面對時間與環境壓力,本能的就會想要透過更多的行為去達成目的。

過度的消耗往往會導致對目標的執行力下降,當達到臨界點時,就容易陷入倦怠。

大多數都是凡人,找到自己的節奏很難,而我覺得可以從偶爾的「慢活」開始嘗試

空出一段時間,坐在咖啡廳,無論看書、滑手機看影片都行,透過放慢生活的方式,逐漸舒緩緊張的自己,待腦袋緩下來後,有餘力面對自己時,就是「復盤」的好時機。

我個人經驗,這過程經歷了至少半年左右~

返璞歸真、專注當下

偶爾放慢步調有另一個效果,會開始注意到更多生活中的細節,至少以個人經驗來說,我更容易注意、意識到自己的現況。

對於情緒我更有掌控力、對於環境我更有敏銳度去趨利避害,也就是我的心思更可以專注在過濾對自己有害的事物,並且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去意識到應該要轉換環境。

而這類行為就如果開頭所說的「專注當下」,過去的自己是專注在遠大目標,忽略當下的自己且活在未來。

結語

人生就跟投資一樣,我們都知道投資長線的回報未必比短線出入來得糟。

當下的自己是由多個過去堆砌而成的,如果自覺這過程有所成長,其實就符合長線目標了。

短線衝刺並非必要選擇,他會提前消耗未來的發展潛力,來換取短線上的報酬。這種策略是否真的划算,我們無法確定。

我明白自己沒有一步登天的資質,因此我更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前行。只要大方向符合長期規劃,我便有信心能穩定地邁向目標!

以上都是我的主觀想法,也期望對某些人有所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umo 腦洞小宇宙
6會員
15內容數
或許你是偶然間來到這裡,也或許,是因為一篇文章的標題引起了共鳴。 無論如何,很高興你來到這個角落。 這裡是我整理思緒、與自己對話的地方。 每一篇文章,像是我與世界的一次對話,也是與自己的再一次對望。
K.Kumo 腦洞小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異鄉人》描繪一位拒絕迎合社會情感規範的主角,揭示制度如何以「應該」綁定人的情緒與行為。閱讀後我強烈共鳴,反思自身也曾困惑於被預設的情感與價值,這種對抗就是我的精神叛逆。
Thumbnail
2025/04/23
《異鄉人》描繪一位拒絕迎合社會情感規範的主角,揭示制度如何以「應該」綁定人的情緒與行為。閱讀後我強烈共鳴,反思自身也曾困惑於被預設的情感與價值,這種對抗就是我的精神叛逆。
Thumbnail
2025/04/18
我曾是一介平庸之人,直到墮入煉獄、被迫勞動,才踏上權力之路。當我蛻變為管理階層,揮舞起象徵懲罰的鞭子時,我終於明白:在這裡,救贖從不是逃脫,而是順服體制、踩著同伴往上爬。我失去了良知,卻獲得了效率與肯定——我的救贖,是墮落。
2025/04/18
我曾是一介平庸之人,直到墮入煉獄、被迫勞動,才踏上權力之路。當我蛻變為管理階層,揮舞起象徵懲罰的鞭子時,我終於明白:在這裡,救贖從不是逃脫,而是順服體制、踩著同伴往上爬。我失去了良知,卻獲得了效率與肯定——我的救贖,是墮落。
2025/04/17
「努力會成功」這句話,還有人相信嗎?在高物價、低薪資、階級固化的時代,這種信念早已顯得蒼白。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似乎已無法兌現承諾。
Thumbnail
2025/04/17
「努力會成功」這句話,還有人相信嗎?在高物價、低薪資、階級固化的時代,這種信念早已顯得蒼白。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似乎已無法兌現承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停滯了一陣子,也思索了許許多多,決定要重啟!重啟的不僅僅是這個部落格的文章分享,更是我打開內心那關閉許久的門窗,以及踏出門外的第一步⋯⋯。 一直以來⋯⋯ 完美主義、拖延症、逃避症、懶惰症⋯⋯,總是想著既然要行動,那就要做到最好,於是最後就是還在原地踏步,然後還在一邊羨慕別人的成功。
Thumbnail
停滯了一陣子,也思索了許許多多,決定要重啟!重啟的不僅僅是這個部落格的文章分享,更是我打開內心那關閉許久的門窗,以及踏出門外的第一步⋯⋯。 一直以來⋯⋯ 完美主義、拖延症、逃避症、懶惰症⋯⋯,總是想著既然要行動,那就要做到最好,於是最後就是還在原地踏步,然後還在一邊羨慕別人的成功。
Thumbnail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衝刺行為。
Thumbnail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衝刺行為。
Thumbnail
努力的你這週還好嗎?✧(⁎⁍̴̛ᴗ⁍̴̛⁎) 如果對於目前的狀況感到迷惘困惑, 請不要害怕關閉控制模式, 希望你能暫時先放下過度思考, 保持覺知與維持內心平衡, 好好覺察身體的感受, 單純體驗這個過程,相信自己能順利通過。 ⊹⊹⊹⊹⊹⊹⊹⊹⊹⊹⊹⊹⊹⊹⊹⊹⊹⊹⊹⊹⊹⊹⊹⊹⊹⊹⊹⊹⊹⊹
Thumbnail
努力的你這週還好嗎?✧(⁎⁍̴̛ᴗ⁍̴̛⁎) 如果對於目前的狀況感到迷惘困惑, 請不要害怕關閉控制模式, 希望你能暫時先放下過度思考, 保持覺知與維持內心平衡, 好好覺察身體的感受, 單純體驗這個過程,相信自己能順利通過。 ⊹⊹⊹⊹⊹⊹⊹⊹⊹⊹⊹⊹⊹⊹⊹⊹⊹⊹⊹⊹⊹⊹⊹⊹⊹⊹⊹⊹⊹⊹
Thumbnail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功課要完成。 年輕的時候,想著能多賺點錢,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至於理想是什麼,沒一個具體,大概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擔心沒有錢維持生活。再有能力些,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驗證一些和自己在電視、報章上看到的是否一樣。 慢慢的工作穩定了,物質條件也改善了。經常會去旅行,假
Thumbnail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功課要完成。 年輕的時候,想著能多賺點錢,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至於理想是什麼,沒一個具體,大概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擔心沒有錢維持生活。再有能力些,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驗證一些和自己在電視、報章上看到的是否一樣。 慢慢的工作穩定了,物質條件也改善了。經常會去旅行,假
Thumbnail
不管你是否準備周全,還是排練多少次,有些事真的就是靠北難,而現況多半老是這樣。現代世界持續以飛快的速度變化,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不過,我們是人類,演化的速度不像高科技一樣快。
Thumbnail
不管你是否準備周全,還是排練多少次,有些事真的就是靠北難,而現況多半老是這樣。現代世界持續以飛快的速度變化,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不過,我們是人類,演化的速度不像高科技一樣快。
Thumbnail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Thumbnail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描述了有些人一直追逐人生的飛輪,這種心理狀態讓人感到焦慮並導致心情低落。然而,作者提供了一些緩解這些症狀的方法,如無知帶來的快樂和勇氣、適時的休息、放鬆時容易有靈感、以超越自我的使命來做事。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描述了有些人一直追逐人生的飛輪,這種心理狀態讓人感到焦慮並導致心情低落。然而,作者提供了一些緩解這些症狀的方法,如無知帶來的快樂和勇氣、適時的休息、放鬆時容易有靈感、以超越自我的使命來做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