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二十六) 禮讚普賢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六拜 禮讚普賢


《拜文》【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為眾尊,《華嚴》經主,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不捨因地,遍收玄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願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下面是「一心觀禮」,這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我們今天也有特殊的意義,他就是「金剛薩埵」,是密教的初祖。在我們這個世界,在毗盧遮那那兒也就等於觀世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就是最上首的菩薩。所以在咱們《無量壽經》裏頭也都是德遵普賢,來的所有這些菩薩都「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些菩薩都尊重,都在修持,修持什麽,修持普賢大士的德行。

普賢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後頭這兩句話:「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空法師就因此而趨向淨土宗。他本來是講唯識,講什麼什麼,後來講《華嚴》,講到最後《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十大願王導引的歸宿,最後就是極樂世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普賢行願品》,那就是普賢菩薩的願。願我臨到命終的時候,我這個障礙消除。障礙者,就是往生的障礙都消除了,不是業力都消除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一個字都有一個字的用處。「離經一字便同魔說」啊!現在有好多他不大小心,你不能離開啊,那個背叛是更不行了,一個字之差都不行,似是而非也都不行,所以寧可少說兩句,太喜歡說了(不好)。不說也不好,我們所知道的、有把握的,還是儘量(說)……。

這個普賢菩薩是「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爲衆尊。」。在佛說《無量壽經》的時候,普賢菩薩是上首,跟《華嚴經》一樣,是第一位。座是最上,德也是衆尊(衆中之尊)。大家來的人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德也在衆中稱尊。同時是《華嚴經》的「經主」,所以《華嚴經》跟《無量壽經》是同等的經。

「萬行莊嚴」,貯諸萬種功德,所以普賢是大行菩薩,觀世音是大悲,彌勒是大慈,普賢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願,這都有不同之處。他是萬行莊嚴。他化身爲什麽呢?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師「金剛薩埵」。「永爲密教初祖」,將來這個世界,各種世界、各種劫,永遠是密教最初的祖。

在咱們這個世界,「蓮花生大士」,咱們在《佛學辭典》都找不出這個名字,甚難得聞。大家所知道的是龍樹,所以東密、中國的記載都把密宗第一代稱為龍樹。

龍樹菩薩是個很特殊的菩薩,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師,這是個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薩。少年的時候,可以說是個流氓,跑到王宮去,他會隱身,他和他一些邪友跑到王宮去,結果弄得很多宮女大肚子。問她們說這是怎麽回事,她們都說就是好像睡夢中……,有人說還是有真人來了,這個恐怕有邪術。

到了晚上,就把宮門緊閉,派了多少力士拿刀砍,結果是都被殺了,就是龍樹,他就藏在國王緊背後,因爲那個刀要離國王遠一點,國王走哪兒他緊跟著他,不讓(自己)出氣兒。最後看了看,數了好些人都死了,再也砍不著人了,差不多都殺光了,宮門開了,他這才偷偷跑了出來。偷偷跑出來,哎呀,這「欲爲苦本」哪!這回明白了。這個苦很苦啊,很驚險,差點沒死,好朋友都殺掉了,這是由於什麽?由於欲呀,欲是苦本啊。

他就出家,後來成了八宗的祖師。《華嚴》就是他從龍宮中取出來的,《楞嚴》也是他從龍宮中取出來的。淨土宗的祖師,禪宗祖師,中間接衣鉢的,八宗都是祖師,律宗的祖師,這是極特殊的一位大菩薩。在佛涅槃後,五、六百年的時候,這樣的一個大菩薩。

他在南印度,拿幾個芥子打開了一個鐵塔,進入鐵塔,親自見到金剛薩埵。所以這個書上的記載,密宗的來源就是這麽來的,而金剛薩埵把這個法授給龍樹。日本人他們都知道恭敬龍樹,但他們不知道蓮師 (蓮花生大士)。東密、唐密都是龍樹。

龍樹和蓮花生大士互爲師徒,蓮花生大士是從阿難那兒得的法,他早,他比龍樹早,他是從阿難那兒得的法,釋迦牟尼佛預先交給阿難:「你給蓮花生大士。」這兩個人有交流。所以這都是大德,沒有那個妒嫉障礙,這些法我從金剛薩埵那兒的,他可以給蓮花生;蓮花生是從阿難那兒得到的,可以給龍樹。所以從這就證明他是密教初祖,也就是金剛薩埵,而且現在所謂「金剛阿闍黎」,就是代表金剛薩埵。這是普賢的一個特殊之處,金剛薩埵就是他的化身,他不但是顯教「德爲衆尊」,在密教也是「永爲教主」。

「不捨因地」,他雖然是這樣殊勝的,已經(有)殊勝的成就了,他還不捨因地,還示現為菩薩。他雖然還是現身為因地,但是他一切玄妙。玄妙,所以《華嚴》十玄這個最深密的東西;最妙的法,《妙法蓮華經》。《華嚴》是十玄門,《妙法蓮華經》稱爲妙法,就是玄妙。他都收了,都融會了。融會了,最後在《華嚴》後頭,普賢菩薩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這一品是在八十一卷《華嚴經》的最後一卷。怎麽出來一個八十一卷呢?最初翻譯的《華嚴經》,晋朝就翻譯過,是六十卷,稱爲《六十華嚴》。唐朝,國家又組織翻譯,很多大德,清涼國師什麽都參加,這次翻譯的是八十卷,稱爲《八十華嚴》。這剛翻好,又進了一種《華嚴》,《四十華嚴》。再翻譯,這是第三個翻譯 ──《四十華嚴》。《四十華嚴》沒有單行本,只是經》大藏經》裏有《四十華嚴》,現在可能是香港或臺灣將來可能印吧,過去是沒有的。

那麼裏頭最後一品呢(這三次都有翻譯,六十、八十、四十,基本上廣略,略有不同),有一品,最後一品是《八十華嚴》所沒有的,就是《普賢行願品》。這已經翻好了,那《八十華嚴》怎麽辦呢?就把《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品搬進來,作爲《八十華嚴》的末一卷,所以成爲八十一卷。這個是到中國,在三種《華嚴》中,它是最後來的,是《四十華嚴》的經的最後,因為前頭的都沒有來,這個就把它補進去。

所以《普賢行願品》現在是列爲「淨土五經」之一,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偈子在那兒。就是等到你臨死的時候,諸根敗壞,你一切一切都不能跟著你了,一切都沒有作用了,而到了這個時候,你的「願王」不離開你啊。所以發大願很重要,而得往生。你只要念,到臨終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面見彼佛無量光,往生安樂刹,那就是一切都不退了,永遠不退了,決定就等著成功了。

大願大行,普賢菩薩」,所以「十大願王」是大願啊,這「萬行莊嚴」,所以是大行,他是以「實際」在救度衆生,弘揚正法,現這種菩薩身,以行爲主,所以稱為「大行普賢菩薩」。底下是文殊。


>> 續下一頁 : 第二十七拜 禮讚文殊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12會員
325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大勢至菩薩就是專門用念佛法門的,而且是專一的。【一心觀禮,淨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與觀世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無邊光智身,大勢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觀音就是「返聞自性。成無上道。」這就把觀世音菩薩整個的修持概括成這兩句。當時觀音是(解說得)很細緻,先就是不受聲塵的干擾,就産生了靜相,清淨。這個清淨你還是分別,清和淨,靜和動是一對,這還是在有分別之中。再最後就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又進了一步了。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一心觀禮,一乘了義,萬善同歸,凡聖齊收,利鈍悉被,頓該八教,圓攝五宗,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生成辦,九品可階,十方諸佛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寶王三昧,不可思議,微妙法門。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二拜 禮讚大經 《拜文》【一心觀禮,經云:當來經滅,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大勢至菩薩就是專門用念佛法門的,而且是專一的。【一心觀禮,淨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與觀世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無邊光智身,大勢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觀音就是「返聞自性。成無上道。」這就把觀世音菩薩整個的修持概括成這兩句。當時觀音是(解說得)很細緻,先就是不受聲塵的干擾,就産生了靜相,清淨。這個清淨你還是分別,清和淨,靜和動是一對,這還是在有分別之中。再最後就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又進了一步了。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一心觀禮,一乘了義,萬善同歸,凡聖齊收,利鈍悉被,頓該八教,圓攝五宗,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生成辦,九品可階,十方諸佛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寶王三昧,不可思議,微妙法門。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二拜 禮讚大經 《拜文》【一心觀禮,經云:當來經滅,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Thumbnail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八拜 威光普度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真正的普度普施,什麼叫「普度」?一切皆度。像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請僧團(顯教、密教的僧眾)來做超薦,還請喇嘛,超薦力量很大,尤其「主法的人」特別重要!主法的法師或上師如果有證量,可以瞬間將這些鬼道的幽冥眾生,攝集進入大寧靜、大安樂的狀態
Thumbnail
《華嚴經》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一部佛教經典,尤其是讀誦《普賢菩薩行願品》。 雖然當時我不懂經典的內容,卻被普賢菩薩的願力所感動。面對無窮無盡的虛空,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際無涯的煩惱,而發十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Thumbnail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八拜 威光普度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真正的普度普施,什麼叫「普度」?一切皆度。像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請僧團(顯教、密教的僧眾)來做超薦,還請喇嘛,超薦力量很大,尤其「主法的人」特別重要!主法的法師或上師如果有證量,可以瞬間將這些鬼道的幽冥眾生,攝集進入大寧靜、大安樂的狀態
Thumbnail
《華嚴經》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一部佛教經典,尤其是讀誦《普賢菩薩行願品》。 雖然當時我不懂經典的內容,卻被普賢菩薩的願力所感動。面對無窮無盡的虛空,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際無涯的煩惱,而發十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