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二十六) 禮讚普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六拜 禮讚普賢


《拜文》【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為眾尊,《華嚴》經主,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不捨因地,遍收玄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願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下面是「一心觀禮」,這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我們今天也有特殊的意義,他就是「金剛薩埵」,是密教的初祖。在我們這個世界,在毗盧遮那那兒也就等於觀世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就是最上首的菩薩。所以在咱們《無量壽經》裏頭也都是德遵普賢,來的所有這些菩薩都「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些菩薩都尊重,都在修持,修持什麽,修持普賢大士的德行。

普賢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後頭這兩句話:「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空法師就因此而趨向淨土宗。他本來是講唯識,講什麼什麼,後來講《華嚴》,講到最後《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十大願王導引的歸宿,最後就是極樂世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普賢行願品》,那就是普賢菩薩的願。願我臨到命終的時候,我這個障礙消除。障礙者,就是往生的障礙都消除了,不是業力都消除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一個字都有一個字的用處。「離經一字便同魔說」啊!現在有好多他不大小心,你不能離開啊,那個背叛是更不行了,一個字之差都不行,似是而非也都不行,所以寧可少說兩句,太喜歡說了(不好)。不說也不好,我們所知道的、有把握的,還是儘量(說)……。

這個普賢菩薩是「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爲衆尊。」。在佛說《無量壽經》的時候,普賢菩薩是上首,跟《華嚴經》一樣,是第一位。座是最上,德也是衆尊(衆中之尊)。大家來的人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德也在衆中稱尊。同時是《華嚴經》的「經主」,所以《華嚴經》跟《無量壽經》是同等的經。

「萬行莊嚴」,貯諸萬種功德,所以普賢是大行菩薩,觀世音是大悲,彌勒是大慈,普賢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願,這都有不同之處。他是萬行莊嚴。他化身爲什麽呢?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師「金剛薩埵」。「永爲密教初祖」,將來這個世界,各種世界、各種劫,永遠是密教最初的祖。

在咱們這個世界,「蓮花生大士」,咱們在《佛學辭典》都找不出這個名字,甚難得聞。大家所知道的是龍樹,所以東密、中國的記載都把密宗第一代稱為龍樹。

龍樹菩薩是個很特殊的菩薩,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師,這是個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薩。少年的時候,可以說是個流氓,跑到王宮去,他會隱身,他和他一些邪友跑到王宮去,結果弄得很多宮女大肚子。問她們說這是怎麽回事,她們都說就是好像睡夢中……,有人說還是有真人來了,這個恐怕有邪術。

到了晚上,就把宮門緊閉,派了多少力士拿刀砍,結果是都被殺了,就是龍樹,他就藏在國王緊背後,因爲那個刀要離國王遠一點,國王走哪兒他緊跟著他,不讓(自己)出氣兒。最後看了看,數了好些人都死了,再也砍不著人了,差不多都殺光了,宮門開了,他這才偷偷跑了出來。偷偷跑出來,哎呀,這「欲爲苦本」哪!這回明白了。這個苦很苦啊,很驚險,差點沒死,好朋友都殺掉了,這是由於什麽?由於欲呀,欲是苦本啊。

他就出家,後來成了八宗的祖師。《華嚴》就是他從龍宮中取出來的,《楞嚴》也是他從龍宮中取出來的。淨土宗的祖師,禪宗祖師,中間接衣鉢的,八宗都是祖師,律宗的祖師,這是極特殊的一位大菩薩。在佛涅槃後,五、六百年的時候,這樣的一個大菩薩。

他在南印度,拿幾個芥子打開了一個鐵塔,進入鐵塔,親自見到金剛薩埵。所以這個書上的記載,密宗的來源就是這麽來的,而金剛薩埵把這個法授給龍樹。日本人他們都知道恭敬龍樹,但他們不知道蓮師 (蓮花生大士)。東密、唐密都是龍樹。

龍樹和蓮花生大士互爲師徒,蓮花生大士是從阿難那兒得的法,他早,他比龍樹早,他是從阿難那兒得的法,釋迦牟尼佛預先交給阿難:「你給蓮花生大士。」這兩個人有交流。所以這都是大德,沒有那個妒嫉障礙,這些法我從金剛薩埵那兒的,他可以給蓮花生;蓮花生是從阿難那兒得到的,可以給龍樹。所以從這就證明他是密教初祖,也就是金剛薩埵,而且現在所謂「金剛阿闍黎」,就是代表金剛薩埵。這是普賢的一個特殊之處,金剛薩埵就是他的化身,他不但是顯教「德爲衆尊」,在密教也是「永爲教主」。

「不捨因地」,他雖然是這樣殊勝的,已經(有)殊勝的成就了,他還不捨因地,還示現為菩薩。他雖然還是現身為因地,但是他一切玄妙。玄妙,所以《華嚴》十玄這個最深密的東西;最妙的法,《妙法蓮華經》。《華嚴》是十玄門,《妙法蓮華經》稱爲妙法,就是玄妙。他都收了,都融會了。融會了,最後在《華嚴》後頭,普賢菩薩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這一品是在八十一卷《華嚴經》的最後一卷。怎麽出來一個八十一卷呢?最初翻譯的《華嚴經》,晋朝就翻譯過,是六十卷,稱爲《六十華嚴》。唐朝,國家又組織翻譯,很多大德,清涼國師什麽都參加,這次翻譯的是八十卷,稱爲《八十華嚴》。這剛翻好,又進了一種《華嚴》,《四十華嚴》。再翻譯,這是第三個翻譯 ──《四十華嚴》。《四十華嚴》沒有單行本,只是經》大藏經》裏有《四十華嚴》,現在可能是香港或臺灣將來可能印吧,過去是沒有的。

那麼裏頭最後一品呢(這三次都有翻譯,六十、八十、四十,基本上廣略,略有不同),有一品,最後一品是《八十華嚴》所沒有的,就是《普賢行願品》。這已經翻好了,那《八十華嚴》怎麽辦呢?就把《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品搬進來,作爲《八十華嚴》的末一卷,所以成爲八十一卷。這個是到中國,在三種《華嚴》中,它是最後來的,是《四十華嚴》的經的最後,因為前頭的都沒有來,這個就把它補進去。

所以《普賢行願品》現在是列爲「淨土五經」之一,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偈子在那兒。就是等到你臨死的時候,諸根敗壞,你一切一切都不能跟著你了,一切都沒有作用了,而到了這個時候,你的「願王」不離開你啊。所以發大願很重要,而得往生。你只要念,到臨終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面見彼佛無量光,往生安樂刹,那就是一切都不退了,永遠不退了,決定就等著成功了。

大願大行,普賢菩薩」,所以「十大願王」是大願啊,這「萬行莊嚴」,所以是大行,他是以「實際」在救度衆生,弘揚正法,現這種菩薩身,以行爲主,所以稱為「大行普賢菩薩」。底下是文殊。


>> 續下一頁 : 第二十七拜 禮讚文殊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7會員
418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學佛修行人,面臨死亡的過程中,經歷各種隱沒次第境相時,憶念佛陀,阿彌陀佛三主尊及諸聖眾即降臨面前,則此人會因親見佛陀而清淨惡業,不經過中陰境界直接被 阿彌陀佛接引到淨土。若是罪孽深重的人,由於惡業招感的緣故,會見到閻羅王或恐怖的境相,此時雖無法祈請 阿彌陀佛,但是若能憶念,也可以當下往生淨土。
Thumbnail
學佛修行人,面臨死亡的過程中,經歷各種隱沒次第境相時,憶念佛陀,阿彌陀佛三主尊及諸聖眾即降臨面前,則此人會因親見佛陀而清淨惡業,不經過中陰境界直接被 阿彌陀佛接引到淨土。若是罪孽深重的人,由於惡業招感的緣故,會見到閻羅王或恐怖的境相,此時雖無法祈請 阿彌陀佛,但是若能憶念,也可以當下往生淨土。
Thumbnail
西方淨土思想依據佛陀在耆闍崛山所說《無量壽經》、王舍城所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祇樹給孤獨園所說《阿彌陀經》等三經而來。《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又稱《往生論》,與「淨土三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等五部經合稱「淨土五經一論」。欣逢 阿彌陀佛聖誕,觀音山發起助印!
Thumbnail
西方淨土思想依據佛陀在耆闍崛山所說《無量壽經》、王舍城所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祇樹給孤獨園所說《阿彌陀經》等三經而來。《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又稱《往生論》,與「淨土三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等五部經合稱「淨土五經一論」。欣逢 阿彌陀佛聖誕,觀音山發起助印!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十方法界佛國淨土,數如恆河沙難以計算,區分上、中、下三級,需證悟到五道十地的見道位以上,始得往生。唯有慈悲的 阿彌陀佛,因地修學時為 法藏比丘,發下四十八宏願,創造了極樂世界,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淨土,九品蓮花悟無生,八功德水滌罪障,與 阿彌陀佛相應。極樂世界不聞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十方法界佛國淨土,數如恆河沙難以計算,區分上、中、下三級,需證悟到五道十地的見道位以上,始得往生。唯有慈悲的 阿彌陀佛,因地修學時為 法藏比丘,發下四十八宏願,創造了極樂世界,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淨土,九品蓮花悟無生,八功德水滌罪障,與 阿彌陀佛相應。極樂世界不聞
Thumbnail
藏密祖師──蓮花生大士在尼泊爾的「楊列敘」地方修持楊達黑嚕嘎時,有諸多違緣阻撓,蓮師依靠著本尊 普巴金剛之修持,從根本上徹底遣除了一切地道上的障礙;同時 蓮師依止此本尊而獲得大手印之共同成就。「除障祈福祿位」最後登記倒數中!歡迎把握難得的因緣參加,領受普巴金剛的威猛超勝加持!
Thumbnail
藏密祖師──蓮花生大士在尼泊爾的「楊列敘」地方修持楊達黑嚕嘎時,有諸多違緣阻撓,蓮師依靠著本尊 普巴金剛之修持,從根本上徹底遣除了一切地道上的障礙;同時 蓮師依止此本尊而獲得大手印之共同成就。「除障祈福祿位」最後登記倒數中!歡迎把握難得的因緣參加,領受普巴金剛的威猛超勝加持!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容易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容易
Thumbnail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普賢菩薩告善財言: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Thumbnail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普賢菩薩告善財言: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此利益願頌文的前面是講修因,後面則說到果,就是能夠「獲諸無盡功德藏」,即能夠得到諸佛的無盡功德藏。為什麼「諸佛的功德」稱為功德藏呢?因為它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功德。 丑七、「轉法輪願」。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此利益願頌文的前面是講修因,後面則說到果,就是能夠「獲諸無盡功德藏」,即能夠得到諸佛的無盡功德藏。為什麼「諸佛的功德」稱為功德藏呢?因為它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功德。 丑七、「轉法輪願」。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Thumbnail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菩薩品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善財白言。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Thumbnail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菩薩品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善財白言。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Thumbnail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Thumbnail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Thumbnail
說起生日,人們總會在吹完蛋糕後許下三個願望,希望自己學業進步、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等。 這是我們的心願,那你知道菩薩許了什麼願望嗎?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普賢菩薩,因為不捨眾生,所以他在修行時發下了十個大願,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安樂。
Thumbnail
說起生日,人們總會在吹完蛋糕後許下三個願望,希望自己學業進步、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等。 這是我們的心願,那你知道菩薩許了什麼願望嗎?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普賢菩薩,因為不捨眾生,所以他在修行時發下了十個大願,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安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