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的橘子甜嗎?與成大楊政達探索人如何做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早晨的菜市場,你站在水果攤前,看著一堆亮澄澄的橘子,想買些回家。根據過去的經驗,顏色飽滿、大顆的橘子通常比較甜。此刻,你的腦袋正同時處理幾個與橘子有關的特徵資訊——顏色、大小,甚至拿一顆起來感覺是否沉甸甸。如何挑到好吃的橘子,這些都是考慮因素。」

「但,就在你猶豫不決之際,老闆突然喊了『年輕人,我跟你說……。』他開始告訴你哪顆橘子比較甜,同時不忘把一顆顆橘子撿入塑膠袋中。看著老闆,你心想要相信他嗎?他會不會只是想快點賣完趕緊收攤?因為,他挑橘子的標準跟你的不太一樣。可是,老闆仍拍胸脯保證:『真的好吃啦!不甜不用錢!』於是,眼前的橘子、老闆的吆喝、過往的經驗。你的腦袋充斥太多訊息,遲遲無法做出決定⋯⋯。」

每當被問到「人如何做決策」時,成功大學心理學系楊政達教授總會提起「買橘子」的故事。他認為,我們每天都在做決策——小至菜市場的日常採買,大至法庭上的法官判決。不論簡單或困難,這些決定的背後,都涉及了複雜的知識、經驗,乃至於決策者的個性。

你的「決定」,如何決定?

從博士班開始,楊政達便對「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充滿興趣。過去,我們總習慣用結果論去分析人的判斷與決策(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而忽略了其中存在一個「從知覺到決策」的歷程。

他解釋,人的決策機制,一直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儘管人類的認知表現始於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當收到外界訊息時,協助我們做出回應或決策的工具,其實還包含了過去的經驗與知識,甚至是旁人的影響等。

不同於傳統心理學著重內省,認知心理學強調系統性的科學研究。因此,透過一連串的決策實驗,楊政達發現人類傾向「多向度特徵選擇與決策」 (Multi-attribute choice decision-making)。「每當做決策時,我們十分依賴對各個資訊來源進行分析,最後的決定也經常是綜合性考量後的結果,而非僅憑單一因素。」

譬如,決定明天要穿什麼衣服出門時,除了依據個人喜好,還會考慮到天氣、出席場合等。醫生判斷一張X光影像中是否存在腫瘤時,也會依據影像的亮度對比、形狀、大小等特徵來分析診斷。

至於人處理決策資訊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處理架構( mental architecture):

  1. 序列處理(serial processing):一次只能處理一個訊息來源,當一個管道的資訊被處理完之後,才會開始下一個管道訊息的處理。例如在組裝傢俱時,我們只能按部就班,依照說明書上的步驟指示,才能將物件組裝完成。
  2. 平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兩個訊息來源的資訊同時被處理,沒有先後順序。像是早上準備出門前,一邊猶豫該穿什麼衣服,一邊想著待會要去哪間早餐店。
  3. 共同激發處理(coactive processing):與平行處理類似,但差異在於下決策前,兩個訊息來源的資訊會進行加總,共同影響判斷。正如買橘子這件事,顏色、大小、重量等條件都會被納入考量,且沒有明顯的先後順序。

不過,楊政達也補充,這些都是正常狀態下的決策思考過程。「而我好奇的是,若再有更多不同的外部訊息來源加入,比如AI。那麼對決策者來說,究竟是干擾或幫助?」

決策資訊,越多越好?

不論是借助他人或機器,這些外部力量都可以被稱為「顧問」(advisory)——從水果攤老闆、在場的其他客人、到AI,都是我們可以獲取決策意見的訊息來源。此時,如何在「自己的想法」與「顧問的建議」之間做抉擇、意見整合,其實是一種挑戰。

讓我們回到買橘子的場景,除了接受老闆的推薦,我們還可以問問AI:「根據季節、近期臺灣果農耕植情況,以及果菜批發市場的交易行情。請問,今天市場上的橘子可以買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AI會先給你一段豐富的資料分析。但,不同於水果攤老闆掛保證好吃,AI則不建議你購買。

楊政達笑著說:「面對這種情況,顧問的『信心程度』會成為我們如何做決策的關鍵。換言之,顧問是否對自身提供的建議有信心?」

以水果攤老闆來說,為了證明自己說的話可信,他可能會直接撥一顆橘子請客人吃,甚至提出不好吃可以退貨的承諾。若是AI的話,除了綜合過去的判斷結果作為參考,我們也可以從它的回答裡,是否夾雜了「應該」、「也許」、「推測」等模稜兩可的說法,來判斷AI的信心程度。

這時,你可能會想問,如果水果攤老闆和AI都自信滿滿怎麼辦?「確實,透過實驗,我們發現人僅面對一種輔助決策的顧問時,他較能夠快速整合自己的想法與顧問建議。特別是當該顧問已變成長期合作夥伴時,我們對它會有高度信心與依賴,能更快速聽取建議、做出決策。」

「然而,一旦加入更多顧問系統,人則開始需要分心,判斷其他顧問提供的資訊品質,再比較顧問系統間的差異、哪個更可信⋯⋯,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甚至,當人需要耗費過多時間來進行資訊辨別、整合的話,他很可能會放棄聽取顧問的話,直接憑自己的判斷做決定,哪怕顧問提供的資訊更可靠。」

因此,楊政達認為,如果今天的問題十分簡單,那麼借助多個重顧問輔助決策的作法,效益不大,恐更加深我們的「選擇困難」。但若是針對較複雜的議題,例如腫瘤切除評估、金融投資等,獲得多個顧問的判斷就變得有必要。

AI比人類更會做決策?

借助科技輔助決策的方式,已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蘋果公司推出已久的AI助理Siri,到近期的熱門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不論決策大小,我們漸漸習慣遇到問題時,便會找AI來問問,它們也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出詳盡的分析。

尤其,隨著AI持續進化、錯誤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它能否因此幫人類做所有的決定?

楊政達笑著搖頭。他想起,十多年前書目管理系統(reference manager)剛推出時,標榜可以快速整理參考文獻。然而,引用格式百百種(APA、MLA等),倘若研究者不清楚自己該使用哪一種格式,即便有了書目管理系統,也容易在錯誤出現時仍不自知。「科技再便捷、再聰明,我們仍需要有一定的智慧,才能做出判斷,降低被誤導的可能性。」

人類社會是複雜的。如同方才不建議你購買橘子的AI,它的判斷基於理性、科學的數據分析,這樣的做法沒有錯。但,AI可能不知道的是,一個幾十年在市場擺攤做生意的老闆,並不會輕易為了賺錢而欺騙客人,毀掉長期建立的口碑和信用。

楊政達強調,當AI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其一味排斥、否定,不如好好學習如何跟它互動,善用它帶來的便利性。人類有知識盲點,卻不乏豐富的實務經驗,以及批判思考的能力;同理,AI也有出錯的時候,但無損它在搜集、統整與分析資訊的效率。這便是所謂的「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兩者應該相輔相成,而非誰取代誰的對立關係。

「我就十分期待未來AI能更廣泛運用在醫療決策上,特別是協助醫生做出病理診斷。如前面提到,越是困難的決策,人更需要外界(多方)協助。設想,有一個醫療 AI,能針對病人的X光片、腫瘤切片報告,先進行初步的影像判讀,後續再由醫生結合自身經驗,做出最佳的醫療決策。既節省人力與時間成本,也提供醫生更多科學化的決策建議。」

基於對人類決策歷程的認識,當前楊政達也著力於科技輔助技術的加入,讓那些高難度、甚至高風險的決策任務,得到更多幫助。不只是臨床醫學,還包含運動員決策機制、深偽訊息識別等方面的應用。

不過,他也不斷提醒,自己的研究初心與動力,始終源自對「人」的好奇。人類一生,會做出無數次的決策。過程中,無論是想自己決定、請教他人、或尋求人工智慧。最終該怎麼做,決定權仍是回到我們的手上。「唯有不斷了解『人』是如何下決定的,才會知道機器可以提供哪些輔助。」


原文刊載國科會《人文・島嶼》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chengtayang_a/

avatar-img
10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the 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處資訊爆炸的世界,要杜絕假新聞已是不可能的了。當前,我們努力對新聞可信度進行判別的工作,更像是在『亡羊補牢』。但我們仍不禁想問,有沒有可能『先發制人』,更早一步將假新聞隔絕於我們的視野範圍?」
過去,在還沒有捐血車的年代,在每一場捐血活動上,往往都會看到在柏油路面上一字排開的塑鋼躺椅,以及列隊等候捐血的民眾。 台南市仁慈會,成立於民國74年,現為會員制的社會福利團體。在眾多仁慈會的業務中,捐血活動是從組織創立以來,每年度固定籌辦的大事。
「我帶領的志工隊,是當時台南捐血中心的數個志工隊中,第一個拿到全國優良的志工隊喔!」笑著回想這段榮耀的,是外號「華哥」的曾英華先生。個性龜毛又有責任心的他,在擔任隊長任內,規定加入的志工,皆須填寫申請表、撰寫簡易自傳、最後通過他面試合格,方可成為志工隊的一員。
褥夏八月,接了臉書二手社團畢業生拋售的健身房會籍,重新投胎一般,我獨自從台南西區的小健身工作室搬動到東區的連鎖健身房;由似懂非懂的自由重量訓練轉換成機械式器材訓練;好不容易習慣小空間的氛圍後又重新迎來全然陌生的場域。 只是這次,我不是自己一個人。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什麼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曾講過一則寓言:「狐狸懂很多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當這兩種動物面臨威脅時,狐狸會據他所知,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但刺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會把自己捲成一顆球。
「身處資訊爆炸的世界,要杜絕假新聞已是不可能的了。當前,我們努力對新聞可信度進行判別的工作,更像是在『亡羊補牢』。但我們仍不禁想問,有沒有可能『先發制人』,更早一步將假新聞隔絕於我們的視野範圍?」
過去,在還沒有捐血車的年代,在每一場捐血活動上,往往都會看到在柏油路面上一字排開的塑鋼躺椅,以及列隊等候捐血的民眾。 台南市仁慈會,成立於民國74年,現為會員制的社會福利團體。在眾多仁慈會的業務中,捐血活動是從組織創立以來,每年度固定籌辦的大事。
「我帶領的志工隊,是當時台南捐血中心的數個志工隊中,第一個拿到全國優良的志工隊喔!」笑著回想這段榮耀的,是外號「華哥」的曾英華先生。個性龜毛又有責任心的他,在擔任隊長任內,規定加入的志工,皆須填寫申請表、撰寫簡易自傳、最後通過他面試合格,方可成為志工隊的一員。
褥夏八月,接了臉書二手社團畢業生拋售的健身房會籍,重新投胎一般,我獨自從台南西區的小健身工作室搬動到東區的連鎖健身房;由似懂非懂的自由重量訓練轉換成機械式器材訓練;好不容易習慣小空間的氛圍後又重新迎來全然陌生的場域。 只是這次,我不是自己一個人。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什麼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曾講過一則寓言:「狐狸懂很多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當這兩種動物面臨威脅時,狐狸會據他所知,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但刺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會把自己捲成一顆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面對選擇總是搖擺不定,最後選了一個選項以外的,或是乾脆什麼都不選。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Thumbnail
「品橘」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要不就是各種柑橘類水果一字排開,一一欣賞品嘗,要不就某種橘子做出來的美食甜點擺滿桌,試試看各自風味如何,總之,第一時間想的應該是吃下肚吧。用藝術來品橘呢?看見一盤水果以為畫畫課就只等於靜物寫生嗎?實則不然,一枝畫筆能抵達的境界超乎想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透過選擇來前進,並表達了「決定」的力量,以及不同決定所帶來的體驗。並且以花籃作品來表達這種能量,進一步探討選擇的美好和不同經驗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個婦人把一個橘子送給了兩個小孩,兩人便討論如何平分? 最後他們達成了公平的協意就是,一人負責切橘子,而另一方則有優先選擇權 於是兩個小孩各自拿了半個橘子回家 A小孩回家後,立刻將半個橘子皮剝掉,將果肉打成果汁喝 B小孩回家後,將果肉挖掉,將橘子皮磨碎並與麵粉烤成蛋糕 當下這兩個小孩都覺得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Thumbnail
今天下午下班後,我搭公車去圖書館拿預約書,接著再去美術社買水彩紙,因為很想吃甜點,但又忍住不吃精緻的點心,怕對身體有負擔,所以我就決定買水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面對選擇總是搖擺不定,最後選了一個選項以外的,或是乾脆什麼都不選。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Thumbnail
「品橘」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要不就是各種柑橘類水果一字排開,一一欣賞品嘗,要不就某種橘子做出來的美食甜點擺滿桌,試試看各自風味如何,總之,第一時間想的應該是吃下肚吧。用藝術來品橘呢?看見一盤水果以為畫畫課就只等於靜物寫生嗎?實則不然,一枝畫筆能抵達的境界超乎想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透過選擇來前進,並表達了「決定」的力量,以及不同決定所帶來的體驗。並且以花籃作品來表達這種能量,進一步探討選擇的美好和不同經驗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個婦人把一個橘子送給了兩個小孩,兩人便討論如何平分? 最後他們達成了公平的協意就是,一人負責切橘子,而另一方則有優先選擇權 於是兩個小孩各自拿了半個橘子回家 A小孩回家後,立刻將半個橘子皮剝掉,將果肉打成果汁喝 B小孩回家後,將果肉挖掉,將橘子皮磨碎並與麵粉烤成蛋糕 當下這兩個小孩都覺得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Thumbnail
今天下午下班後,我搭公車去圖書館拿預約書,接著再去美術社買水彩紙,因為很想吃甜點,但又忍住不吃精緻的點心,怕對身體有負擔,所以我就決定買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