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的時候我們就被教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算現在強調多元學習,但很多事情都沒有模板的時候,就是讀書才有標準答案,就是複製父母的方式最簡單。
我們盲目的學習我們所看的到的方法,去跟著別人後面走。但是沒有目標又怎麼會有動力?從我們懂事開始去學校,就都只是被環境壓迫而已。
如果是寫小說你會發現故事很無聊,因為沒有動力,當我們只看到被迫,而看不到渴望的時候,故事和人生都會很無趣。
想要改變,想要快樂一點,第一步一定是要找出目標。找目標的過程一定不要設任何限制,一旦感覺被侷限,不能隨心所欲,那依舊不會有動力。
找到目標後,往目標的過程,心態要穩定。目標很高的話,過程一定會遇到挫折,這時候不要花時間去懷疑自己。讀書的過程其實是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程度的,根據程度去加強就好了。
在找目標前,心態就很重要了,如果覺得自己做不到,那也不可能去設高目標,當我們在開始前就設限自己,那往後對於自己人生的設限只會愈來愈多,因為人的學習力是隨著年齡下降的,在最好的年紀,怎麼都該勇敢去拚一次。
接下來是讀書習慣,很多人覺得自己被動,或者身邊的人認定你被動,當我們在問題發生前就被提醒,被灌輸會做不好,感受不被信任,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好,而是周遭有太多不好的聲音了。
勇敢去闖,不要聽沒有建設性的批評。
我們要相信自己能自律,相信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自律是有很多好處的。先依據目標訂定可以完成的讀書規劃,只要在時間內完成,其他時間都可以做別的事。當我們很清楚知道,只要做完多少,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的,那才會有動力。
我聽過有些學生喜歡依賴老師,國中可以靠送去補習班讓成績變好,因為國中的題型變化不多,可以靠多做題去考高分,但高中不行。因為高中題型多變,做題會一直碰到問題,反而是沒有效率,每一次碰到問題,應該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問題。
如果高中就開始培養思考的能力,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上大學還有以後出了社會,才不會碰到沒有解答的事情就不知所措。
國中依賴補習考了高分,高中自然就想複製,先不論複製的好不好,如果都靠補習來解決被動問題,那大學要去哪裡補習?
多少學生大學會被當,都是因為高中沒有解決的自律問題。
在小的時候的觀念都是父母給的,家長允許依賴老師,家長允許跟著好朋友一起補習,家長認定孩子被動。
明明這些都是可以解決且應該解決的問題,但是都被忽略了,因為暫時都看不到問題。
當我們從小設限需要補習,萬一補不好,換個幾次補習班要是再沒有辦法,那最後就是接受自己考不好。
啊,可能天資就是不夠吧。
所有周遭的聲音都會這樣說,挫折後做的是限制自己,是最要不得的心態。
如果我們改不了周遭的聲音,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思維模式,才能讓自己行動起來。
最簡單的例子是,有的人認定自己起不來,會把鬧鐘調早,假設最晚七點要起來,他們會設六點半,鬧鐘響後又按掉,每十分鐘響一次,十分鐘再按掉一次。首先已經在設鬧鐘的時候,就已經暗示自己起不來,加上還有時間可以拖延,那就更不可能起得來。想要不賴床的第一步,就是相信自己起得來,把鬧鐘直接設在七點。
想找到目標,想建立讀書習慣的,都歡迎留言。
雖然我的人生還沒有達成我的目標,可是我已經找到我的目標,這是我一輩子的熱愛,也因為這項熱愛,讓我更看得清楚這個世界。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故事,也歡迎大家跟我分享你們的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