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乃至婚姻往往是兩人生命中的共同議題,然而身邊許多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仍舊孤身一人,漸漸地開始反思自己的生命經驗。而我大膽推測親代的親密關係直接影響其子女或其他人子女的關係建立,何出此言?
親代的失和甚至離婚往往是對於其子女的一項傷害,因為對於失去正常關係的學習機會,並且害怕重蹈覆轍,不論是失和的婚姻或對孩子的影響(自己經驗),為此不婚、不生,甚至不會或不敢建立親密的互動關係,是正常。而親代在處理情感問題時,往往自覺理性卻不是理性,也不應該完全理性,因為當認為自己理性時,將遺漏那些無法注意到的細節,卻認為一切皆被掌握,而失去補救的機會。子女或孩童具備強大的觀察與學習能力,其敏感的特質當家庭關係發生變化時,會有所感知。然而孩童在認知與表達發展上存在落差,認知(學習、觀察)到了新事物,卻不會表達或還沒理解是很常見的發展過程,因此傷害存在延遲並會隨時間擴大,且不易根治。
除此之外,隨著社交平台的個人化流通,不佳或不正常的親密關係容易成為個人經驗,並且在商業化的演算法技術中,更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個人的認知及行為模式,而這樣商業化的親密經驗也成為穩定擴大的共同經驗群體
而當我們為了子女而禁止觸碰時,反而會激起反抗與更加強烈的好奇心,如何杜絕?應要從物質(可觸碰的世界)生活中的經驗著手,親代持續進行或規劃良好的互動關係,使子女實際體會(第一手資訊)良好的經驗,即便是刻意的,不論是對於親子間或親代間都應如此;亦或者投入輔導與學習的資源協助子女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