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造人,人亦創造時代。
時代與人密不可分,前代與今代並不是兩個節點,而是流動與改變的過程,當前代人到了今代,往往經歷成故事,處事成處世,每分每秒皆在倒數,正如Erikson所著名的發展理論,他們也許正面臨著統整人生的生命階段。
前代人也到了將退休的年齡,可能五年可能十年,也可能已經退休了。到了今代的他們,三明治的過往與責任,其實並不希望子女經歷,可同時也難免會因此心理不平衡,感嘆子女並沒有照顧父母的意識與能力,一個不願打、一個不願挨,自然就產生了疏離,這樣的疏離也是對環境的再次妥協。前代人順應環境、改變環境,是與環境關係的改變,擁有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對未來的掌握感,努力將能有所改變。
前代人到了今代,發生了幾個特徵:
時過境遷,時代演變
今代人的表現,個人大於一切,這也是所謂的多元化,頃刻~即是全部。
資訊化的普及,每個人接收著不同的資訊,挑戰著不同的機會,然而多元的世界創造了不同領域的天才,也塑造了許多無所適從的庸才,並不是他們平庸,而是世界使庸才無法適應,無法展現,只能徒增壓力,而逃避。(美好且五彩斑斕的世界,許多人過的像地溝裡的老鼠,不是他們天生像老鼠,而是燈光太過耀眼)
在成長的過程中,資訊內容的繁雜常埋下或大或小的陰影,而家庭也不再是他們的核心,他們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面對那一夜間可能翻天覆地的可能性,壓力總是無意間侵入生活的每個個角落,傳統的穩定工作對於今代而言是最不穩定的,「社會需要更多的通才而非專才,斜槓成為良好的選項」,也因此人從步向滿足成了永遠不足,而穩定成了束縛而非正向力。當人而失去了適應的能力,在許多龐然大物的舉手投足間,你將成為那最無所適從的小白鼠。
「當下」成為今代每個人的共識,原因不盡相同,前代人因為個人與家庭、遺憾與無憾間的結果,而面對當下;今代人失去了對於未來與自身的連結與掌握,而寧願相信並活於眼前可視的當下,捕捉每個當下。
今代是歷史與未來的告別式,人們失去對未來明確的目標,失去了對於人生的掌握感,著重眼前的每個分秒,不錯失任何可能性,也疲憊的重新掌握;混亂明顯可見,卻又明確的在進步著,他們的混亂與穩定,使適應變得不易,這便是今代社會。
在環境的強大趨勢下,我們可能失去了一些身而為人的基本價值,失去了那曾未想過失去的,當我們回憶時,是否能找到每個不可思議的經歷?而不用悔恨與無助,那當下便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