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模式入門:責任鏈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像一下你在公司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你會怎麼做?通常的做法是先跟你的主管報告,發現他解決不了,就再往上報告給更高層的主管,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就再往上報告給更高層,這樣層層往上,直到有人可以處理為止。這就是「責任鏈模式」的概念,將任務一步步傳遞,直到問題被解決。


什麼是責任鏈模式?

責任鏈模式是一種行為型設計模式,它允許多個物件依序處理同一個請求。如果第一個物件處理不了,它就會把請求交給下一個,直到某個物件能處理它為止。這種方式讓系統更加靈活,不需要在一開始就知道該誰處理哪個請求。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玩一個線上遊戲,遇到問題需要幫助,首先你可能會問遊戲內的自動客服系統。如果它解決不了你的問題,會自動轉給人工客服,若問題太複雜,人工客服還能把問題上報給技術支援團隊。這就是典型的責任鏈模式的應用場景。


責任鏈模式的應用場景

在很多公司或客服系統裡都能看到責任鏈模式的應用。當客戶發送問題,問題可能會由不同層級的支援人員來處理:從自動回覆機器人到人工客服,再到技術支援,每個層級都檢查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就往下一個層級傳遞。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還能把不同的職責分開,讓各個層級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


責任鏈模式的優缺點

責任鏈模式的一大好處是它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你可以在不修改現有邏輯的情況下,新增處理請求的物件,就像公司可以隨時新增一個新的主管角色來解決特定問題一樣。


但缺點是如果責任鏈太長,可能會導致系統效率降低,因為請求可能要經過很多步驟才能找到合適的處理者。另外沒有設定合理的終止條件的話,請求可能會無限傳遞最終導致問題無法解決。


總結一下,責任鏈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靈活的解決方案,適合需要多層處理的系統。它讓每個物件專注於自己的責任範圍,避免寫出冗長的條件判斷,也讓系統更容易擴展和維護。不過在實作時要小心處理責任鏈過長或無限循環的問題。


設計模式的魅力在哪?參考我今年在iThome鐵人賽寫的文章吧。
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3495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ngYu的沙龍
6會員
83內容數
對於經營自媒體、部落格或社群媒體感興趣?我專注於提供實用的寫作技巧、數位行銷策略,以及個人成長建議。 每週,我會分享提升寫作技巧、優化部落格經營、有效管理社群媒體、以及投資理財的寶貴知識。追蹤我,獲得實用的工具和建議,讓你的個人品牌和財務管理更上一層樓!
ShengY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1
最近看到許多有關職場的文章,讓我感觸良多,也想分享一些想法。 當公司遇到財務問題時,裁員往往是最直接的方法。這時候無論你是公司創始元老,還是奉獻多年的資深員工,公司都只看數字。薪水高的、資深的員工,常常會是第一批被裁的對象。 你也許會想:「我對公司有那麼多貢獻,為什麼還會被裁?」但現實是
2024/10/01
最近看到許多有關職場的文章,讓我感觸良多,也想分享一些想法。 當公司遇到財務問題時,裁員往往是最直接的方法。這時候無論你是公司創始元老,還是奉獻多年的資深員工,公司都只看數字。薪水高的、資深的員工,常常會是第一批被裁的對象。 你也許會想:「我對公司有那麼多貢獻,為什麼還會被裁?」但現實是
2024/09/30
在職場上,許多人都會面臨不快樂的情境,可能是因為壓力、工作與生活不平衡、或是缺乏成就感。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今天我想分享我最近看到一個成功人士在職場上讓工作變得更快樂的方法與心態轉變的秘訣。 主動爭取機會,掌握主動權 在職場中,最不快樂的感覺往往來自於被動接受工作。如果你總是被丟一堆工
2024/09/30
在職場上,許多人都會面臨不快樂的情境,可能是因為壓力、工作與生活不平衡、或是缺乏成就感。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今天我想分享我最近看到一個成功人士在職場上讓工作變得更快樂的方法與心態轉變的秘訣。 主動爭取機會,掌握主動權 在職場中,最不快樂的感覺往往來自於被動接受工作。如果你總是被丟一堆工
2024/09/29
軟體開發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令人抓狂的設計問題。有時候是趕進度的壓力讓我們妥協了設計質量;有時候是忽略了好的設計原則,結果掉進了各種反模式的坑裡。今天我們來繼續聊聊幾個常見的反模式。 寫死 Hard Code 直接將資料值或邏輯硬寫死在程式碼裡,當需求變更時,修改這些 Hard Code
2024/09/29
軟體開發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令人抓狂的設計問題。有時候是趕進度的壓力讓我們妥協了設計質量;有時候是忽略了好的設計原則,結果掉進了各種反模式的坑裡。今天我們來繼續聊聊幾個常見的反模式。 寫死 Hard Code 直接將資料值或邏輯硬寫死在程式碼裡,當需求變更時,修改這些 Hard Code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產品營運流程中,經常發生各單位間流程解讀不一的問題,這時候,PM的角色至關重要。通常,產品流程歸屬於PM管理,當解讀問題浮現時,PM需要介入協調,以釐清並找出問題的答案。尤其在各方意見不一的情況下,PM的角色顯得更為關鍵,避免責任不明確或問題持續轉嫁,尤其是不合理地擺在PM身上。
Thumbnail
在產品營運流程中,經常發生各單位間流程解讀不一的問題,這時候,PM的角色至關重要。通常,產品流程歸屬於PM管理,當解讀問題浮現時,PM需要介入協調,以釐清並找出問題的答案。尤其在各方意見不一的情況下,PM的角色顯得更為關鍵,避免責任不明確或問題持續轉嫁,尤其是不合理地擺在PM身上。
Thumbnail
當客戶經理不斷向上傳客戶需求時,產品經理要如何接?要如何分析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針對大中小的客戶要如何應對?這篇想記錄在 SaaS/B 端產品會遇到的應對應退。
Thumbnail
當客戶經理不斷向上傳客戶需求時,產品經理要如何接?要如何分析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針對大中小的客戶要如何應對?這篇想記錄在 SaaS/B 端產品會遇到的應對應退。
Thumbnail
有些人會認為PM只要專注在產品本身即可,其他項目都會有專責的同事協助,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就算在分工明確的大公司,只要產品相關的問題,都會推由PM解決!
Thumbnail
有些人會認為PM只要專注在產品本身即可,其他項目都會有專責的同事協助,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就算在分工明確的大公司,只要產品相關的問題,都會推由PM解決!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都經歷過交辦任務的時刻,這可能包括直接交辦、雙重交辦、或參與會議討論後的工作分派。然而,要確保工作順利進行且不引起爭執,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這篇文章將介紹一個專業的SOP(標準作業程序),以及一些實用的工具和小秘訣,幫助你在交辦任務時避免紛爭,保持順暢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都經歷過交辦任務的時刻,這可能包括直接交辦、雙重交辦、或參與會議討論後的工作分派。然而,要確保工作順利進行且不引起爭執,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這篇文章將介紹一個專業的SOP(標準作業程序),以及一些實用的工具和小秘訣,幫助你在交辦任務時避免紛爭,保持順暢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Thumbnail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Thumbnail
在職場中,如何有效管理任務順序?特別針對那些需要處理各部門需求的職位,而沒有具體主管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一個套環邏輯來處理。首先按照委託順序或艾森豪矩陣的模式進行排序,然後加入一個插隊邏輯,即職位越高的任務越優先。對於無法上報績效的委託,建議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廢物比較好,這樣可以減少同事對你的討厭程度。
Thumbnail
在職場中,如何有效管理任務順序?特別針對那些需要處理各部門需求的職位,而沒有具體主管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一個套環邏輯來處理。首先按照委託順序或艾森豪矩陣的模式進行排序,然後加入一個插隊邏輯,即職位越高的任務越優先。對於無法上報績效的委託,建議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廢物比較好,這樣可以減少同事對你的討厭程度。
Thumbnail
最近在處理案件時,似乎慢慢抓到過去辦理事情的盲點, 雖然我一直都覺得那只是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 過去的經驗或是合作方式不見得都會是最佳解,但的確有前車之鑑可循。 如果說只要把案件順利辦完辦好,以結果論來看,是否這樣就能皆大歡喜?
Thumbnail
最近在處理案件時,似乎慢慢抓到過去辦理事情的盲點, 雖然我一直都覺得那只是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 過去的經驗或是合作方式不見得都會是最佳解,但的確有前車之鑑可循。 如果說只要把案件順利辦完辦好,以結果論來看,是否這樣就能皆大歡喜?
Thumbnail
你心中認為做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事呢? 這本書其實不多在講如何管理專案,更多是談產品管理。但是在談產品管理之前,其實1/3的內容是講更本質的東西,就是組織架構和組織文化。為什麼一本講產品管理的書,要花這麼多篇幅來講這些感覺不很務實的東西呢?
Thumbnail
你心中認為做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事呢? 這本書其實不多在講如何管理專案,更多是談產品管理。但是在談產品管理之前,其實1/3的內容是講更本質的東西,就是組織架構和組織文化。為什麼一本講產品管理的書,要花這麼多篇幅來講這些感覺不很務實的東西呢?
Thumbnail
前兩篇文章談到「職、權、責合一」,並且以惠普前執行長Mark Hurd的改革為例,來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但有些讀者仍然表示很難理解,不知道如何把「職權責合一程度」量化。那麼,本文就以企業中的產品事業部當作例子,用圖解的方式來說明。
Thumbnail
前兩篇文章談到「職、權、責合一」,並且以惠普前執行長Mark Hurd的改革為例,來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但有些讀者仍然表示很難理解,不知道如何把「職權責合一程度」量化。那麼,本文就以企業中的產品事業部當作例子,用圖解的方式來說明。
Thumbnail
許多企業都有疊床架屋、多頭馬車、冗員充斥的現象,造成了「職、權、責分離」的結果,必須以提高「職、權、責合一」的程度來解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成本降低都只是額外的好處,真正的目標在於建立能「當責」的企業文化。
Thumbnail
許多企業都有疊床架屋、多頭馬車、冗員充斥的現象,造成了「職、權、責分離」的結果,必須以提高「職、權、責合一」的程度來解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成本降低都只是額外的好處,真正的目標在於建立能「當責」的企業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