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上催眠課時,老師也在課堂中安排體驗了一次家族排列。此篇便是記錄當時親身參與排列的過程與感受。
而又因這些年以來老師在排列中融入自己的心得與方法,於是在2020年另命名為「釩排列」。
X小姐十分幸運,練習示範又抽到她~排列這個操作手法之前便有所耳聞。但實際參與還是第一次。
X小姐選擇的主題是「與先生的關係」。
在什麼都沒有解釋的情況下,一開始老師挑了兩個人,分別代表當事人與她的先生,並讓他們站在自己想要站的位置上。
X分身站在場中央,先生則選擇站在另一方,兩人都沒有互動。之後X分身把身體轉了過去,表示想看相反的另一方地上。老師詢問X小姐,你有流掉過的孩子嗎?她表示有兩個。所以又找了兩個代表孩子的人上場。
雖然老師指示要她們兩個躺在分身視線所期待的地上,但只有一個坐了過去,而另一個則是窩在自己的位置上。
分身說,她沒什麼感覺耶.....
於是老師又問X小姐,你有已經去世的兄弟姐妹嗎?
她表示有一個。於是另一個代表去世姐姐的人又上場。
姐姐代表在離分身稍有距離的地方坐下,分身一直想靠過去,姐姐則是除了背向她之外,還隨著分身靠過來的動作不停想遠離她。
老師這時又加入了媽媽代表。
媽媽一上場便直接往門口方向走去,並躲在門後。表示可以看分身,但不想與姐姐眼神有所接觸。姐姐走過去,想把媽媽拉出來,媽媽則是更害怕的閃躲到門簾後!姐姐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將媽媽拉出來,邊說著想從媽媽身上汲取溫暖,但沒一會兒又把媽媽的手甩開。
這時媽媽趕緊躲到另一個角落,並開始害怕和當事人代表的眼神觸及。直覺地搖著手說,你讓我走!你讓我走!
老師轉頭問當事人,原來媽媽也早已往生。
所以老師讓分身告訴媽媽,我可以好好過日子,您不用擔心,就安心離開吧....。媽媽代表這時在聽完話後立刻表示放鬆下來,可以離場了。而分身將視線又轉回兩個孩子身上。
另一個本來窩在自己位置的孩子代表這時覺得孤單,所以移了位置到在分身眼前的孩子旁邊。但兩個孩子的反應截然不同!
一個覺得開心,沒什麼牽絆。另一個則感覺難過,問著自己是被遺棄的嗎?
老師詢問兩個孩子離去的原因。
原來一個是自然流產,自己離去的。另一個則是因為當事人當時因為不知道懷孕,但剛施打德國疫苗,擔心影響胚胎,所以最後決定墮胎。
老師讓分身告訴孩子,你不是被遺棄的,你還是我的孩子。
孩子代表表示釋懷,且在當事人代表給與她擁抱時情緒潰堤地大哭起來。X小姐表示她也感受到那份感覺,並實際也去抱抱這個女兒代表。
女兒代表在媽媽的懷裡,可以感受到兩人的情緒在這時獲得最真切的釋放。
之後老師讓分身拉老公來對老公說,這是我們的孩子。
老公一臉事不關己的說:「我沒什麼感覺....」
孩子:「我想打他。且不知為何只想打腿部。」
老公代表∶「對啊~ (並手勢比劃著說)我覺得大腿一下不是我的耶!」
又哭又笑的孩子打了先生的腿後,較開心的孩子說,看到天上有好多小天使。可以帶另一個孩子一起上去嗎?老師問哭泣完的孩子,那姐姐帶妳去玩好嗎?
另一個孩子馬上抗議說,我是妹妹!
X小姐想了下....「對,她是妹妹。」(這時我心裡小小的驚訝了一下!)
所以老師就說:「那你問姐姐,你帶她去天上玩好嗎?」
姐姐表示擔心媽媽,但最後在勸說之下,終於首肯願意一同到天上去。
這時分身與老公才開始對目溝通。而且不需老師引導,兩個人就爭執起來!
分身抱怨著老公多麼不解風情,老公抱怨著,不論他怎麼注意著老婆,老婆只看到自己的問題也不看他。
老婆氣的說,那你應該要說出來啊!
老公卻覺得他不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態度,有什麼需要改變的。
最後在老師的總結下告訴我們-其實許多問題當別人不覺得是問題時,他就不會想改變。該變的是我們,因為我們覺得不舒服。
之後在滿是女人的教室裡,各式各樣不同的建議肆無忌憚地被提出來。說著買情趣內衣的、撲倒老公的.....。各自提著可以讓X小姐感覺可能可以改善關係的方法~大家哭笑不得地覺得,或許在排列練習之後說不定會造就X小姐迎來第四個小孩吧~🤣🤣🤣
在排列一開始時,除了X小姐要問與先生之間關係的訊息外,其實大家什麼也不知道-角色是隨機選的,說出的話也沒有劇本。
而在這次練習中,我扮演了媽媽的角色,所以確實地在一上場就感受到能量直接引導自己要怎麼做-莫名地害怕,莫名地想要躲在教室之外,也在終於可以下場時感到鬆一口氣。這讓當時的我特別驚訝!即使我們並不認識X小姐的家人,也不知道往生的親人有誰,可每個人被指派角色上場後卻能直接呈現出感受到的情況。
原來在宇宙之中,每個人就像WiFi接收器一樣,隨時可以接受到訊息。
X小姐事後也說了好幾次,怎麼會跟我老公那麼像!幾乎一模一樣!這不僅對第一次參與排列的我感到神奇,更是讓當事人大呼不可思議!
而排列後老師提到不舒服的人才是要改變的人,其實這個觀念在整個催眠課程當中一直會提到。
我們通常在事情發生爭執之時想要爭論個對錯!但覺得自己對的人並不會有覺得需要改變的想法,感覺不舒服的人則不停地表示都是對方的錯,希望對方要改變。
換個簡單的說法,如果今天聞到腐壞物的味道令人很不適,你會希望它改變,變得新鮮變得香嗎?又或者,我們可以有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丟棄它,也可以選擇遠離它。
在人生當中也一樣。我們總是在期待父母理解我們,伴侶可以自己意識到要動手做家事,孩子可以不玩遊戲努力念書,主管可以為我們升職加薪。但我們忘了除了期待別人改變外,我們一直都擁有選擇權。但我們總習慣把選擇的權力交到別人手裡。
所以拿回你的選擇權,在期待別人改變之餘,先問問我們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到快樂,能夠透過自己的改變再來影響我們希望能夠轉變的人事物。
讓轉念先發生在我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