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極左跟極右派為何在行動上,最終都將走向獨裁?極右派是集體,極左是個體,照道理不應該在一起。因為人類不是個體生物,極左思維在根本上違背人類的群體習慣,因此只能透過集權的方法,在表面上製造解放的個體。這就是解放一切的自由,由焦慮感帶來的盲從,也就是宗教化。相信只有師傅可以拯救台灣,或是仇恨其他人將會毀掉未來。全憑想像。
透過消費定義自身階級很後現代,基於想像力創造對自我的探索、認同,搭配現代教育制度,將自己能夠跳出原生階級的繼承(假設他們自認為有),經過教育與社會的重塑(畢業),對自我的再塑成(由他者認同),成為專家、中產菁英。這過程看起來是全部自我定義,其實沒有一項不是藉由他物標示。
不然為何拿著文憑表示自己具有這方面的專業?書別讀了,直接去當學徒,有能者自會發光發熱,很快就能變成師傅不是嗎?又為何要購買高價的日用品,跟得上潮流的配件,好讓人一看就知道具有身分地位,不是說自我定義無須在意他人眼光?
有人會反駁,說當學徒太久,文憑比較快能夠給予他人參考。這不就是指引的一種?所以否定舊的指引,是因為自己要來創造新的指引,那教授講的話要不要聽?又反駁說,買名牌穿搭高價品,是讓自己開心,沒有要在意別人。那你從何得知這些商品的存在?講這些話的人是去五分鋪從頭逛到尾,從未參考過任何意見?
不要自欺欺人了,你我都不是從石頭蹦出來,從小到大都在接受指引,壓根沒有完全的自定義這回事。
現在的消費主義透過統計精準投放廣告,並能影響我們的影音收視推播,不知不覺中,左派文化資本家,雇用大量懂流行文化的專家,將嶄新的一切置放到消費者眼前。要如何刺激自認為有自我認同,不需外在定義自己的消費者,掏錢、貸款、分期購買?
很簡單,將這些消費品貼上新標籤,改成挖掘自我、精進未來,好像你買了這些,才能進一步的找出自我。而這些口號仔細觀察,非常的有傳統工匠精神,無非是專注、苛求、技藝。但工業社會要求標準化,對工人沒有這些要求,工人需要的是照規矩來。你不需要專注苛求在鎖螺絲的技藝,照規矩四方鎖上即可。
工業化就是標準化,追求手工藝極致的匠人,能產出的高階水準品,只靠這些多半養不活自己。所謂的名匠大師,年輕時也要大量生產日用品,隨著手藝精進提高價格,技近乎道的程度後,藝術才變成隨意而出。工匠會被機械取代,就是日用等級的消費品,透過標準化的精度、量產設計的藝術,產量比匠人沒日沒夜工作要大,足以以量取勝。
後現代的追求自我,回歸了古老工匠精神,反倒有害於一般人的生存。因為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磨練技藝的人不多,練出名堂的人太少,多數的人能力不足,解放自我卻無法獲得生活基本收入,何其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