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GPT與卡片盒筆記法,加速知識管理與成長】

王啟樺-avatar-img
發佈於語音寫作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合台灣語境的方式呈現。

raw-image



▌原文翻譯的重要性


當我們透過網路查詢到的資料,大多是英文翻譯版本,但實際上,盧曼的文章是以德文撰寫,若從英文轉譯到中文,部分意思和細節往往會流失。我嘗試使用 GPT 直接將德文轉為中文,發現初次翻譯時仍然存在語言不順的問題,但經過多次優化後,翻譯的流暢度和理解度大幅提升。


這讓我意識到,現代科技已經讓語言障礙幾乎消失,過去依賴掌握外語資訊以獲得優勢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海量資訊中,找到最有價值的內容並加以運用。


▌卡片盒筆記法與 GPT 的結合


當我閱讀《與卡片盒溝通》時,經由直接的德文翻譯,我發現很多原本透過英文翻譯時模糊的點變得更加清晰。這對我來說,尤其在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上,有了更深的共鳴。透過 GPT 的幫助,我不僅能迅速翻譯內容,還能將它與我的經驗進行融合,進一步提升我使用 Obsidian 作為卡片盒的技術。


▌在 2024 年,如何讓 Zettelkasten 幫助我們?


隨著 Obsidian 等數位工具的出現,我們可以更系統化地管理卡片筆記,並將其應用到日常的知識工作中。例如,在實踐盧曼的思維過程中,我發現可以將每個段落與自己的經驗對應,並透過 GPT 進行進一步的反思和重構,這樣的雙向溝通讓我們在知識管理上能有更深的成長。


GPT 不僅是翻譯工具,更是輔助思考的夥伴,幫助我們快速理解、整理並吸收複雜的資訊。這一點對於像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


▌建立自己的知識工作流


在使用 GPT 與 Obsidian 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一個有條理的工作流有多麼重要。透過 AI 工具,我們不僅可以加快知識的吸收速度,還能讓我們的思考更具系統性。更重要的是,持續發表與分享能讓我們的知識體系不斷進化。當知識得以循環,成長速度自然會提升。


▌善用 GPT 放大智慧的力量


GPT 是人類歷史上首個真正能幫助我們提升智慧的工具。身為知識工作者,善用這個工具,結合現有的數位平台,如 Obsidian,能讓我們快速學習並轉化成生產力。我強烈建議每一位從事知識工作的朋友,儘早建立自己的工作流,把 GPT 融入其中,並充分利用它的能力來提升自己。


無論是翻譯、思考還是系統化的知識管理,GPT 都能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我們與更多資訊相遇,我們的能力也會隨之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6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23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2024/05/23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2024/05/21
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2024/05/21
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2024/05/20
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2024/05/20
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Thumbnail
讀《卡片盒筆記》,如何 30 年寫 60 本書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讀《卡片盒筆記》,如何 30 年寫 60 本書的底層邏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