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的教師節曾是台灣的國定假日,當時全國人民,包括教師在內,都能享受這一天的假期。在台灣實施「周休二日」制度之前,週六仍然要上班上課,因此除了教師節外,還有其他六天是國定假日,包括1月2日的元旦翌日、3月29日的青年節、10月25日的台灣光復節、10月31日的蔣公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的國父誕辰紀念日以及12月25日的行憲紀念日。
1998年1月1日,台灣開始實施「隔周周休二日」,並在2001年1月1日全面推行「周休二日」。隨著每週六固定休假,教師節等七天國定假日被調整為「只紀念不放假」。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1年起,教師節出現了「教師無法放假,但部分勞工可以放假」的狀況。因為當時的周休二日只適用於學校和公務機關,而依勞基法的勞工則依照「雙周84工時」制度,仍然享有七天國定假日的權利。因此,教師在教師節無法放假,而勞工卻可以。
到了2015年,立法院推動「單周40工時」修法,取消這七天國定假日。一些雇主通過延長午休時間、縮短每天工作時數,讓勞工週六仍需上半天班,導致部分勞工無法享有完整的周休二日,也失去了七天國定假日的福利。在2016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她承諾在周休二日制度落實之前,不會取消七天國定假日。上任後,時任勞動部長郭芳煜恢復了這些假日,讓勞工能夠享受放假。然而,這引發了新的勞資爭議,尤其是在幼兒園,正式教師不能放假,但適用勞基法的教保員卻可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討論,政府於2025年宣布教師節重新列入國定假日,並於同年9月28日正式恢復放假。這是自2001年教師節改為「只紀念不放假」後,相隔24年再度回歸假日行列。此次恢復放假,主要是考量教師節原本的象徵意義與教育專業的社會價值,政策也獲得教師團體及部分民間輿論的支持。自此,教師與一般勞工都能在教師節當天獲得一天休假,象徵對教育貢獻的實質肯定。
註:
2025年更新
2025年宣布教師節重新列入國定假日,並於同年9月28日正式恢復放假。自此,教師與一般勞工都能在教師節當天獲得一天休假,象徵對教育貢獻的實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