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罪是否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之保障?憲法法庭這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妨害名譽罪包含了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先前我們已經分享過憲法法庭對於公然侮辱罪的見解。另一方面,誹謗罪是什麼?其與公然侮辱有什麼不同,憲法法庭對於誹謗罪又有什麼見解呢?

延伸閱讀▶公然侮辱罪違憲嗎?如何認定「侮辱」行為?憲法法庭這樣說


┃誹謗罪是什麼?

誹謗罪規定於刑法第310條,條文規定如下:

刑法第310條:
1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2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3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另外,刑法第311條設有如下的阻卻違法事由:

刑法第311條:
以善意發表言論,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罰:
一、因自衛、自辯或保護合法之利益者。
二、公務員因職務而報告者。
三、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
四、對於中央及地方之會議或法院或公眾集會之記事,而為適當之載述者。

由此可知,誹謗罪要成立,須符合以下條件:

  1.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若以文字或圖畫犯之,則屬加重誹謗罪。
  2. 不具備刑法第311條所規定的阻卻違法事由。
  3. 不符合刑法第310條第3項之言論真實性抗辯要件規定。

┃誹謗罪與公然侮辱罪如何區分?

誹謗罪與公然侮辱罪看似有些相像,但構成要件與刑度並不相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觀察兩者的不同點。

  1. 一般認為「侮辱」是抽象的謾罵,僅屬於意見之表達,並不涉及具體事實,因此沒有真假的問題;假使行為人所指涉的內容已經涉及具體事實,則是屬於「誹謗」的範疇
  2. 公然侮辱罪須符合「公然」的要件;相較之下,誹謗罪並不限於處罰公然行為,但必須符合「指摘或傳述」之要件,並且具有「散布於眾之意圖」。

┃刑法處罰誹謗行為,違反憲法對於言論自由的保護嗎?

大法官在民國89年間曾經作出釋字第509號解釋,又在112年6月9日作成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兩度皆認定誹謗罪並不違憲。

然而,誹謗罪不違憲是有前提的。畢竟憲法除了保障人民的名譽權之外,也保障表意人的言論自由,兩者必須加以兼顧,因此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主文明確指出:

「所誹謗之事涉及公共利益,表意人雖無法證明其言論為真實,惟如其於言論發表前確經合理查證程序,依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客觀上可合理相信其言論內容為真實者,即屬合於上開規定所定不罰之要件。即使表意人於合理查證程序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實非真正,如表意人就該不實證據資料之引用,並未有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情事者,仍應屬不罰之情形。至表意人是否符合合理查證之要求,應充分考量憲法保障名譽權與言論自由之意旨,並依個案情節為適當之利益。於此前提下,刑法第310條及第311條所構成之誹謗罪處罰規定,整體而言,即未違反憲法比例原則之要求,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尚屬無違。」

也就是說,正因為有刑法第310條第3項之言論真實性抗辯要件,藉此衡平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保障,因此誹謗罪並不牴觸憲法。


┃刑法第310條第3項,應如何解釋、適用?

刑法第310條第3項明定:「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這是否代表表意人必須證明其所指摘或傳述的事情為真實?早在釋字第509號解釋,即已告訴我們不能如此解釋。

釋字第509號解釋:
刑法第三百十條第一項及第二項誹謗罪即係保護個人法益而設,為防止妨礙他人之自由權利所必要,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意旨。至刑法同條第三項前段以對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係針對言論內容與事實相符者之保障,並藉以限定刑罰權之範圍,非謂指摘或傳述誹謗事項之行為人,必須自行證明其言論內容確屬真實,始能免於刑責。惟行為人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證據資料,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即不能以誹謗罪之刑責相繩,亦不得以此項規定而免除檢察官或自訴人於訴訟程序中,依法應負行為人故意毀損他人名譽之舉證責任,或法院發現其為真實之義務。就此而言,刑法第三百十條第三項與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之旨趣並無牴觸。

到了憲法法庭第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大法官闡釋得更細緻。以下區分兩個部分論述。

❏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之言論,即便真實,亦不能排除刑責

為什麼在涉及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情形,言論自由必須完全加以退讓?憲法法庭第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是這樣闡釋的:

(一)所謂「私德」,往往涉及個人生活習性、修養、價值觀與人格特質等,且與個人私生活之經營方式密不可分,乃屬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隱私權範圍,甚至可能觸及人性尊嚴之核心領域

(二)此類涉及個人私德之事之言論指述,常藉助於上述兼具事實性與負面評價性意涵之用語、語句或表意方式,本即難以證明其真偽。然如仍欲於刑事訴訟程序上辨其真偽,無論由檢察官或表意人負舉證責任,於證據調查程序中,勢必須介入被指述者隱私權領域,甚至迫使其揭露隱私於眾,或使被指述者不得不就自身隱私事項與表意人為公開辯駁。此等情形下,被指述者之隱私權將遭受侵犯

(三)因此,如立法者欲使涉及私德之言論指述,得享有真實性抗辯者,即須具備限制被指述者隱私權之正當理據,事涉公共利益之理由即屬之(如高階政府官員或政治人物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之飲宴、交際等,攸關人民對其之信任)。反之,如涉及私德之誹謗言論,與公共利益無關時,客觀上實欠缺獨厚表意人之言論自由,而置被害人之名譽權及隱私權保護於不顧之正當理由。從而,此種情形下,表意人言論自由自應完全退讓於被指述者名譽權與隱私權之保護。

❏與公共利益有關之言論,表意人若經事前合理查證程序,得以免責

就與公共利益有關的言論,如何認定表意人有無經過事前合理查證程序?憲法法庭第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提供了如下的指引:

(一)所謂「言論真實性」要求,非可逕解為係要求言論內容之客觀、絕對真實性......如認包括以媒體報導方式所呈現之誹謗言論,表意人僅能以言論內容之客觀、絕對真實性為抗辯,始得免受刑罰,不啻令媒體僅能於事過境遷,甚至已有司法定論時,始得為相關事件之報導。如此一來,恐將大幅度壓縮報導性言論自由之空間,並斲傷言論自由於民主社會所應發揮之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及監督政府與公共事務等重要功能。

(二)為維護事實性言論發表之合理空間,並避免不實或真假難辨言論衝擊社會生活,同時兼顧誹謗言論被指述者之名譽權......表意人經由合理查證程序,依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客觀上可合理相信其言論內容為真實者,即屬合於系爭規定三前段所定不予處罰之要件。即使表意人於合理查證程序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實非真正,卻成為表意人所為誹謗言論基礎之情形,只要表意人就該不實證據資料之引用,並非基於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仍得因其客觀上已踐行合理查證程序,而有系爭規定三前段規定之適用

(三)表意人應提出相關證據資料,俾以主張其業已踐行合理查證程序;其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客觀上應可合理相信其所發表之言論內容為真實;表意人如涉及引用不實證據資料,則應由檢察官或自訴人證明其係基於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所致,始得排除系爭規定三前段規定之適用。

(四)反之,如表意人就其涉及公共利益之誹謗言論,事前未經合理查證,包括完全未經查證、查證程度明顯不足,以及查證所得證據資料,客觀上尚不足據以合理相信言論所涉事實應為真實等情形,或表意人係因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而引用不實證據資料為其誹謗言論之基礎者,則該等誹謗言論即與系爭規定三前段規定不符,不得享有不予處罰之利益。

(五)表意人事前查證程序是否充分且合理之判斷,應依個案情形,具體考量表意人指摘或傳述誹謗言論之方式、散布力與影響力、所為言論對被指述者名譽之毀損方式、程度與影響範圍,及該言論對公益論辯之貢獻度。從而:

  1. 於傳播媒體(包括大眾傳播媒體、社群媒體與自媒體等)上所為誹謗言論,因其散布力與影響力均極強大,誹謗言論一經發表,並被閱聽者轉貼、轉載後,往往可對被指述者之名譽造成難以挽救之毀損,是表意人所應踐行之事前查證程序,較諸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以言詞所為口耳間傳播之誹謗言論,自應更為周密且嚴謹。
  2. 言論內容對公益論辯之貢獻度愈高者,例如對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及監督政府與公共事務之助益程度愈高,表意人固非得免於事前查證義務,惟於表意人不具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之前提下,其容錯空間相對而言亦應愈大,以維護事實性言論之合理發表空間,避免產生寒蟬效應。
avatar-img
6會員
17內容數
不定期分享各種法學新知、執業心得與書籍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紹寗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承攬契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契約類型之一。假如定作人想要解除或終止契約,該怎麼做呢?
立法院於今年(113年)7月12日三讀通過「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這部新制定的專法,有哪些值得關注之處?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買賣中古屋時,常見買賣雙方約定以「現況交屋」,假如買受人事後才發現房屋有瑕疵,還能向出賣人主張「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嗎?
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法提出修正草案,起因在於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明確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導致不少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遭受法院終止。來看看這號裁定為何引起重視?
婚姻期間,夫妻單獨或共同出資所購買之不動產,法院會怎麼認定不動產的所有權歸屬呢?
承攬契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契約類型之一。假如定作人想要解除或終止契約,該怎麼做呢?
立法院於今年(113年)7月12日三讀通過「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這部新制定的專法,有哪些值得關注之處?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買賣中古屋時,常見買賣雙方約定以「現況交屋」,假如買受人事後才發現房屋有瑕疵,還能向出賣人主張「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嗎?
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法提出修正草案,起因在於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明確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導致不少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遭受法院終止。來看看這號裁定為何引起重視?
婚姻期間,夫妻單獨或共同出資所購買之不動產,法院會怎麼認定不動產的所有權歸屬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在此案件中,憲法法庭針對刑法第140條第1項關於侮辱公務員的規定進行了違憲審查。聲請人主張該條文違反了憲法第11條保障的言論自由,並提出刑法第140條過於模糊,不符合比例原則。經審查後,憲法法庭同意該規定違憲,並決定廢止該條文。 案件背景 綽號「卡神」的楊女在日本關西機場事件時,率網軍汙衊駐
Thumbnail
被臉書刪文說我貼垃圾訊息、違反社群守則!刪我文!我超怒!雖然臉書說這篇來自「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頁的法案條文是垃圾訊息,我無法義正辭嚴地全面予以否認。
Thumbnail
侮辱公務員與侮辱職務罪是什麼?是否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憲法法庭於民國113年5月24日做出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來看看憲法法庭有什麼見解。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在此案件中,憲法法庭針對刑法第140條第1項關於侮辱公務員的規定進行了違憲審查。聲請人主張該條文違反了憲法第11條保障的言論自由,並提出刑法第140條過於模糊,不符合比例原則。經審查後,憲法法庭同意該規定違憲,並決定廢止該條文。 案件背景 綽號「卡神」的楊女在日本關西機場事件時,率網軍汙衊駐
Thumbnail
被臉書刪文說我貼垃圾訊息、違反社群守則!刪我文!我超怒!雖然臉書說這篇來自「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頁的法案條文是垃圾訊息,我無法義正辭嚴地全面予以否認。
Thumbnail
侮辱公務員與侮辱職務罪是什麼?是否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憲法法庭於民國113年5月24日做出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來看看憲法法庭有什麼見解。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