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看現代戰爭的樣貌(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而這就是現代戰爭的城市樣貌,你得要忍受突然驟降的生活水準,景觀高樓變成體能訓練設施,大眾交通停擺,需要一個月後才能恢復正常。而鄉村民眾通常不會有太多變化,除非水電輸送設備被打斷。要應對也不難,準備夠多的備品,以及更多維修人員即可。提高民防秩序的維護,增加急難物資的輸送能量。民眾自己多準備些太陽能充電器,儘量降低生火需求,撐過去就好了。烏克蘭開戰後沒半年,連基輔都恢復九成以上生活機能,別再幻想變成螢火蟲之墓的電影場景,沒有的事。

根據本小粉專成員,新北市議員林秉宥實地訪查了解,現代戰爭看來聲勢浩大,但已經不會跟二戰一樣,大後方受到戰略轟炸了。理由很多,歸納起來就一個:不需要。

在軍事上不需要,只剩下政治經濟等其他的可能性。

敵後轟炸已是上世紀的作法,沒用又浪費錢

這要回顧一次與二次大戰的差異,一次大戰沒有戰略空軍,所以前方壕溝消耗戰打到要死,後方彈藥生產工廠正常上下班,想要破壞敵方的軍需生產力,除了派遣敵後工作人員外,就只能經濟封鎖。

二次大戰可以用空軍轟炸,但也沒有在戰爭初期立刻啟動大規模破壞,與其說是不想,更應該說變成在算帳。我方派出多少戰鬥機護航,幾架轟炸機,可以摧毀敵方多少軍工設施,而我方將損失幾架,而這能否造成敵方後勤短缺,整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算法很多,雖然戰後發現多半沒用,但至少當初戰時各國都很認真的看待這套理論。

德國跟日本遭遇毀滅性轟炸,也是喪失制空權後的事情,不然轟炸機隊很難在敵戰鬥機群的攔截中生存。而二戰不存在有效的遠程攻擊,德國的V2火箭被證明效率不佳,英美最後都是採用重型轟炸機群,臨空丟擲炸彈。

然後炸彈精準度很低,即便採用了投彈瞄準器,也不能一發一個,為了保證工廠被摧毀,產生了地毯式轟炸概念,這才出現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機隊投彈,讓整個城市沿著幾條線被炸成廢墟。

等等,重點是什麼?重點是「沒辦法一發一個」,炸彈也是要錢的,軍方又不是腦殘,如果可以一發炸翻一座工廠,幹嘛派一打轟炸機丟幾百枚炸彈下去。就打不到啊,真的命中率慘烈無比,如果又遇到敵軍有空中攔截,轟炸機組員壓力陡增下,炸彈都丟到住宅區的機率超高。是後期德軍無法防空了,才能看到幾百架機隊的地毯轟炸。

這意思是,如果可以一發一個,何必浪費錢。

  • 編:二戰後期地毯式轟炸的畫面透過各種媒體反覆播放(影片3分35秒),或許是大部分人既定印象深植的原因。


殘破的只有前線,飛彈攻擊後方城鎮根本不划算

那現代戰爭呢?要打擊一座軍需工廠,幾千公里外就可以發射飛彈攻擊,在烏克蘭的案例中,俄軍都是使用飛彈精準打擊烏克蘭的生產設施。對,設施可以很精準,不要懷疑,面積幾公里的工廠,飛彈還打不中才丟臉。問題是一枚飛彈不夠,要很多枚才可能癱瘓,到後面工廠還是都可以復工,除非派遣攻擊機深入敵境投彈。而這到了開打幾個月,烏克蘭取得西方給的防空飛彈後,幾乎都不能再執行。

說穿了,十幾枚飛彈搭配上百架無人機干擾,就可以做到攻擊敵方軍需設備,那為何要派單價幾千萬美金起跳的昂貴戰機,冒著被擊落風險去投彈?既然都能準確打擊目標,何必把城市燒掉,軍事上的意義根本就不存在。

也就是新聞上的各種殘破城鎮景像,多半來自前線兵家必爭之地,受到大量火炮、炸彈攻擊的狀況。對於後方居民來說,城市幾乎不會遭受攻擊,偶而幾發飛彈無人機的影響,已經少到大家都習慣了。反正不會比公寓大火嚴重,在意這幹嘛。

現代的飛彈很貴,沒有拿去丟民宅的道理,火箭沒有導引系統,本就不是拿來大規模攻擊城市。我們反覆強調的,就是現代戰爭的主要武器,不是用來摧毀民間設施用的,是希望用精準度來保證軍事攻擊效率。

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俄羅斯打算佔領烏克蘭,不是摧毀成月球表面。佔領就是要利用烏克蘭的資源,那麼炸翻城市,讓城市失去經濟、交通價值就得不償失。保持城市的存在,日後佔領才能最大化的支配烏克蘭資源。

中國無能力封鎖台灣,料敵從寬過頭便成軍事謠言

所以,台海戰爭的樣貌,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雙方飛彈互丟了七成多庫存,接著就是僵持在那幾個月。除非,解放軍真的打算不計損失,也要將先進戰機送入台灣上空的獵殺區,用較多的資源輾壓台灣守勢。不然依照烏克蘭戰場的打法,初期戰爭較激烈,空中損失每天也只是幾架戰機,幾個月後戰事平穩,一兩周才看到一架戰機損失。

台灣保有的戰機就400架以上,單算F16也有百多架,中國可以用的同級戰機也沒多到10倍,若把台灣防空力量也算進去,依照烏克蘭的戰況去推,解放軍要磨到台灣空軍損失七成,需耗上一年都不只。

因為現代空戰不是二戰那種打法,即便用波灣戰爭的角度來看,解放軍戰力也不到相同標準,中國想要在台海上空製造戰機的「牆」,進行壓迫式進攻,資源的耗損會非常激烈。也別忘了波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的戰機幾乎沒有作用,防空飛彈是斷聯的,而以今天台灣防空飛彈與雷達系統,想要做到全台壓制?解放軍沒這能力。

換個方式說,除非美軍完全棄之不顧,光是依照烏克蘭模式提供台灣協助,至少在電戰上就不可能壓制成功。而台灣的空防實力遠超烏克蘭甚多,防守作戰還要加上本土陸基防空力量,中國要快速取得制空權不是不可能,損失會極為巨大,大到是否能持續提供支援,以利日後保有制海權,成功掩護登陸行動,不無疑問。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就直覺反應,認為過度貶低中國,事實是過去台灣過度吹捧中國,吹到離譜的地步。現在烏克蘭戰場已經驗證了俄製武器的數據,就算中國與德國合作取得西方武器技術,戰爭實例也驗證了武器效果在大型戰場的侷限。

結論就是,沒有小看解放軍,是台灣過往太過抬高,導致現在出現實戰案例,要修正既定印象會痛苦萬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4.7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論來說,現代戰爭只要發生在工業國家,就不會出現二戰場景。不是因為戰爭不殘酷,而是武器更先進,效能更高,導致沒必要殘酷。想要摧毀城市,來硬的只能丟核彈,不然以烏克蘭為例子,相當於台灣彰化市的城鎮,俄軍發射了數十萬發以上的砲彈,數百門火砲打個不停,幾周後才做到,而且城市也沒被夷平。
Thumbnail
結論來說,現代戰爭只要發生在工業國家,就不會出現二戰場景。不是因為戰爭不殘酷,而是武器更先進,效能更高,導致沒必要殘酷。想要摧毀城市,來硬的只能丟核彈,不然以烏克蘭為例子,相當於台灣彰化市的城鎮,俄軍發射了數十萬發以上的砲彈,數百門火砲打個不停,幾周後才做到,而且城市也沒被夷平。
Thumbnail
戰略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輕舉妄動,導致民眾認為浪費錢,在美國一直發生。冷戰時期,美國內部一直有蘇聯的滲透,對左傾者宣傳蘇維埃的強大,美國打不贏,對右翼者傳播軍工業貪汙圖利又沒用,兩邊都滲入破壞,效果不一。故而美國在二戰後,戰略準備的強度隨著內外環境,一直有在變化。是戰略準備,不是軍武準備喔。
Thumbnail
戰略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輕舉妄動,導致民眾認為浪費錢,在美國一直發生。冷戰時期,美國內部一直有蘇聯的滲透,對左傾者宣傳蘇維埃的強大,美國打不贏,對右翼者傳播軍工業貪汙圖利又沒用,兩邊都滲入破壞,效果不一。故而美國在二戰後,戰略準備的強度隨著內外環境,一直有在變化。是戰略準備,不是軍武準備喔。
Thumbnail
講了16篇,沒提到多少戰爭場景,似乎讓人失望了,但筆者要再次強調,戰略的重點是戰前,不是戰後。在戰略上有一個核心理念,與現代民主機制是相反的,哪一個?「戰略上準備的越充分,越不會引起戰爭」
Thumbnail
講了16篇,沒提到多少戰爭場景,似乎讓人失望了,但筆者要再次強調,戰略的重點是戰前,不是戰後。在戰略上有一個核心理念,與現代民主機制是相反的,哪一個?「戰略上準備的越充分,越不會引起戰爭」
Thumbnail
根據本小粉專成員,新北議員林秉宥實地訪查了解,現代戰爭看來聲勢浩大,但已經不會跟二戰一樣,大後方受到戰略轟炸了。理由很多,歸納起來就一個:不需要。 在軍事上不需要,只剩下政治經濟等其他的可能性。
Thumbnail
根據本小粉專成員,新北議員林秉宥實地訪查了解,現代戰爭看來聲勢浩大,但已經不會跟二戰一樣,大後方受到戰略轟炸了。理由很多,歸納起來就一個:不需要。 在軍事上不需要,只剩下政治經濟等其他的可能性。
Thumbnail
引言 台海戰爭發生機會接近零,這個立論的基礎是於目前形勢及時間是十年內。 主要原因有兩大方向: 1:打不來-即解放軍不具備足夠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2:不需打,一些普遍的說法指發動戰爭的動機大致上有三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動戰爭應對黨內鬥爭,以對外戰爭解決內部矛盾。而我會指出因俄烏戰爭爆發後,形勢
Thumbnail
引言 台海戰爭發生機會接近零,這個立論的基礎是於目前形勢及時間是十年內。 主要原因有兩大方向: 1:打不來-即解放軍不具備足夠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2:不需打,一些普遍的說法指發動戰爭的動機大致上有三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動戰爭應對黨內鬥爭,以對外戰爭解決內部矛盾。而我會指出因俄烏戰爭爆發後,形勢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Thumbnail
問:想了解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明年有沒有機會停戰? 戰爭的停止可以在一瞬之間,但現在比較像是有心人故意撐在那裡的一場戰爭。戰爭已經變成一種權力平衡的控制工具,不會惡化,也不會那麼快得到解決。
Thumbnail
問:想了解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明年有沒有機會停戰? 戰爭的停止可以在一瞬之間,但現在比較像是有心人故意撐在那裡的一場戰爭。戰爭已經變成一種權力平衡的控制工具,不會惡化,也不會那麼快得到解決。
Thumbnail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Thumbnail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