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經驗分享 | 投射者居家運動很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投射者身上不具備穩定的薦骨能量。事實上,擁有穩定運作的薦骨能量,確實在體能的穩定續航力上,優於未定義薦骨能量的設計類型。


關於體力這件事,投射者需要善用團體環境來進行或執行體能相關的活動。懂得適可而止,是後天需要學習的課題之一。關於適可而止的智慧,在這裡,暫不深入探討。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體力的續航力在健身和運動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我有超過十年的運動習慣,投射者在家運動和去健身房或參加團課的效果差別很大。


28歲的時候,回顧了一下自己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唯一長時間累積、沒有間斷且值得引以為傲的部分,大概就是運動的習慣了吧。


大學畢業後,我每週至少兩次去健身房運動或參加團課,除非身體不適,狀態不佳。算一算,這樣持續了六年,一直到28歲。


畢業後回到台北工作,正好有同事想上瑜伽課,於是找我一起報名了連鎖的瑜伽教室。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邀約也像是一個「邀請」。


我們都簽了一年的會籍,付月費的那種。我抱持著「付了錢就自然會逼自己出現在課堂上」的心態,結果真的很管用。


在這期間,我也常與身邊想要運動的朋友分享培養運動習慣的心路歷程。好幾個下班後的晚上,用著殘餘的體力,在教室裡進行拳擊有氧,搞得自己筋疲力盡,揮汗如雨。心裡不免自嘲:「為什麼要這樣折騰自己?為什麼不躺在家裡舒服地休息?」


事實上,個人的選擇造就了自己。運動幾天不會有太大感覺,但運動了幾年,卻能扎實地反映在身體和精神上。我覺得,工作以外的運動時間,完全是對自己的投資。運動的努力是為了自己,沒有任何外在的獎勵,但這些回饋確實實實在在地反映在我身上。因此,這股支持力也推動著我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出現在健身房。


後來,我有一個心得:我的方法並非對每個人都管用。很多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簽了會籍,去了幾個月後,就白白繳會費,根本沒再踏進去。所以我常提醒朋友:「真心建議先養成運動習慣,再去簽約。」


28歲那年,我開始到內地工作生活,運動習慣依然保持著。只不過上課方式改成購買單堂課程,加上公司有健身房可使用,所以習慣也沒中斷。


最大的轉折點出現在疫情期間。那一年,我在北京工作,不用說運動了,光是能出門走動的機會都很少。因此,我被逼著開始在家運動。噢,我的天,這對投射者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長久以來,在家就是想躺平,想要休息。後來學了人類圖,我才明白,當我回到自己的原始狀態,隔絕了薦骨的能量,要自己提起勁來運動,真的是一場意志力的大考驗。當初剛到內地工作時,我曾嘗試每天早上在家做瑜伽,結果失敗告終。


於是,我開始偶爾去外面跑步,加上在家裡跟著線上課程老師的節奏斷斷續續地運動。


疫情開始一年後,我回到台灣生活。當時還住在家裡,家人長期臥床,加上疫情狀況仍不穩定,所以我沒有去續簽會籍。我想,既然自己期許未來過旅居生活,那總不能一直依賴健身房才能運動吧?在北京已經累積了一些在家運動的經驗,便嘗試延續這個習慣。


就這樣,一年後過去了,我只能說我收穫了不少體脂肪。即便有在動,運動強度還是差了許多。


回顧這幾年來,我在健身房沒有交到什麼朋友,都是獨自前往。有些朋友會相約一起練,一起上課,但我偏好有自由度的方式,有空就去。在課堂上,周圍都是不認識的人,我也不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會問:「那這樣跟在家裡看著視頻運動有什麼兩樣?」


對比這八年固定去健身房上團課,和兩年的在家運動經驗,確實很不一樣。在教室裡,我會獲得一種莫名的動力;在家裡,感覺就少了那麼一點力量。(補充:我是自己住)


雖然我的情緒權威設計有時候讓我不太想去上課,身體也會呈現著「鬆懈」,但總體來說,如果體力允許,花一點時間去健身房或教室,還是比自己在家運動有活力得多。


後來,我認識了一些練空中瑜伽的朋友,聊到人類圖。他們同樣是投射者,也分享到自己從不在家運動,除了設備需求外,就是必須到教室才有辦法好好練習。


我想,這其中當然也跟空間氛圍有關。畢竟,健身房或教室空間寬敞,冷氣恰到好處。


如果你是沒有穩定薦骨能量的設計,想要在家養成運動習慣,卻效果不彰,也不用太苛責自己。你只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樣,與其懶在家裡,不如去上幾堂團課,也許你會親身體會,付了錢,讓自己從房間裡滾出去運動的好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w Chew Life
0會員
2內容數
還沒公開就被你發現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投射者身上不具備穩定的薦骨能量。事實上,擁有穩定運作的薦骨能量,確實在體能的穩定續航力上,優於未定義薦骨能量的設計類型。 關於體力這件事,投射者需要善用團體環境來進行或執行體能相關的活動。懂得適可而止,是後天需要學習的課題之一。關於適可而止的智慧,在這裡,暫不深入探討。 就我個人
Thumbnail
投射者身上不具備穩定的薦骨能量。事實上,擁有穩定運作的薦骨能量,確實在體能的穩定續航力上,優於未定義薦骨能量的設計類型。 關於體力這件事,投射者需要善用團體環境來進行或執行體能相關的活動。懂得適可而止,是後天需要學習的課題之一。關於適可而止的智慧,在這裡,暫不深入探討。 就我個人
Thumbnail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Thumbnail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Thumbnail
首先要說的是,我沒有健身競賽需求,純粹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力量與活力出發,希望能掌握自身力量的協調與控制感。 徒手健身非常適合初學者、想增加身體靈活協調度、以及不想受時間地點約束的人。 我把目光移換到現實層面,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健身方式能夠滿足我目前兩項需求? 省去上健身房或是購買多種器械的費用
Thumbnail
首先要說的是,我沒有健身競賽需求,純粹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力量與活力出發,希望能掌握自身力量的協調與控制感。 徒手健身非常適合初學者、想增加身體靈活協調度、以及不想受時間地點約束的人。 我把目光移換到現實層面,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健身方式能夠滿足我目前兩項需求? 省去上健身房或是購買多種器械的費用
Thumbnail
身體活動是全身性的,所以每個部位的協調很重要。
Thumbnail
身體活動是全身性的,所以每個部位的協調很重要。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說到敏捷、協調與反應能力,這篇將會繼續探討體適能的組成,尚未看過上篇的家長們可以先回頭看 : 點擊我看上集。 用一句話理解體適能 : 「身體為了適應生活、環境等變化的綜合能力」。 有發現其中的意思了嗎? 運動適能包含 : 一、速度 定義 指身體在最短的時間內移動的快慢能力。 重要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說到敏捷、協調與反應能力,這篇將會繼續探討體適能的組成,尚未看過上篇的家長們可以先回頭看 : 點擊我看上集。 用一句話理解體適能 : 「身體為了適應生活、環境等變化的綜合能力」。 有發現其中的意思了嗎? 運動適能包含 : 一、速度 定義 指身體在最短的時間內移動的快慢能力。 重要性
Thumbnail
每個人成長過程當中,都曾經測過體適能,但你真的了解它是什麼嗎 ?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它就是很多種運動組合起來的能力測驗,其實這個回答也對了一半。而對於兒童來說,它又有多重要呢 ? 體適能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但幼兒、兒童,在成長階段更是缺一不可。接下來我會從定義 – 重要性 – 運動處方 – 總結,一
Thumbnail
每個人成長過程當中,都曾經測過體適能,但你真的了解它是什麼嗎 ?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它就是很多種運動組合起來的能力測驗,其實這個回答也對了一半。而對於兒童來說,它又有多重要呢 ? 體適能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但幼兒、兒童,在成長階段更是缺一不可。接下來我會從定義 – 重要性 – 運動處方 – 總結,一
Thumbnail
教練課上到第二季,想跟大家分享瑜珈與自由重量訓練相見歡的地方 我覺得重訓比較是屬於讓自己身體升級,不會讓自己因為重大突發力氣使用而受傷,可遷移性像是移動機車(拉跟推都可能)、舉起重物、爬梯爬高,也可以刺激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破壞與生長
Thumbnail
教練課上到第二季,想跟大家分享瑜珈與自由重量訓練相見歡的地方 我覺得重訓比較是屬於讓自己身體升級,不會讓自己因為重大突發力氣使用而受傷,可遷移性像是移動機車(拉跟推都可能)、舉起重物、爬梯爬高,也可以刺激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破壞與生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