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網友認為,房價下跌對換屋族有利,因為下跌後,換屋所需的"總價格"變低,然而考慮台灣買房通常會貸款的習慣,實際操作結果或許不盡然如此,以下分析,提供參考。
以一間20坪、總價800萬的房子為例,若貸款7成,則需要自備240萬,貸款額為560萬。當房價上漲100%後,房子的價值會翻倍至1600萬。此時出售可以取回1040萬(扣除貸款560萬)。如果購買的是40坪、總價3200萬的房子,同樣貸款7成,需要自備960萬,出售取回的資金完全可以用來支付換屋的自備款,無痛小換大。
當然這樣的結果,並沒有考慮貸款負擔能力,不過實務上,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要換兩倍大小的房屋,或者是換地點稍遠、屋齡稍高,總價稍低的房屋,如此一來換屋會更加輕鬆。
若上面同樣20坪的房子價格下跌50%,總價剩下400萬,此時出售後取得價金反而不足償還房貸,仍需補償160萬才能清償貸款。而40坪同條件房產,雖然總價也會跌至800萬,但是換屋仍需自備款240萬,但加上舊屋補償160萬的部分,實際需要支付的總自備款將達到400萬。
雖然這種算法,總自備款高,但房貸負擔率低,但如果房屋大幅下跌,通常市場會面臨通貨緊縮、消費降級的悲觀氣氛,如果有400萬的現金,在通貨緊縮的背景下,縱使有400萬現金,可能也不會願意全拿出來換屋。
當房價上漲時,銀行的估價相對樂觀,貸款成數較高,整體社會氛圍活絡,市場預期房價會持續上漲。然而,這也意味著每月的房貸負擔會相應增加。而當房價下跌時,社會經濟活動趨於緊縮,銀行估價變得悲觀,貸款成數降低,購房者傾向於選擇租房而非買房,整體財富縮減效應明顯,中國大陸目前就呈現這種情況,房價是跌了,但試問民眾有因此覺得更開心,更買得起房子嗎?
急漲與急跌都對房地產市場不利,無論是購房者還是持有者都可能面臨壓力。相比之下,房價緩步上漲能為市場提供更穩定的增長環境,這樣的趨勢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更好的結果,相信這通常也是一般政府期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