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談亞斯】『從外而內』收納情緒經驗

【周六談亞斯】『從外而內』收納情緒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裡說「收納」而不是「理解」,是因為亞斯的情盲阻礙,亞斯對於情緒很難理解(體驗+認知,需要同時發生,而亞斯是分開收納)。

因此亞斯要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只能從「從外而內」

必須「先發生過」,才有「具像經驗」可以分析並收進資料庫

這些步驟仍需要「意識操作」,否則也會像流水一樣流過去,不會記得

#從外而內的步驟

1.留意並紀錄「身體反應」、「動作線索」

身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搓手、失眠、煩躁感

動作:直接做出來的那些行為(像是自己動起來了)

2.情緒對照

上述「現象」就是情緒。是無意識的情緒。

找情緒對照表來對。像是「失眠=焦慮」、「搓手=緊張不安」、「煩躁感=不順遂、生氣」

3.找出事件(現在,過去,未來)

情緒是「你經歷了什麼,所產生帶有評價的感受」

如別人對你不禮貌,所以你生氣了。表示你認為自己是該受到尊重的。但若過度自卑的人可能會覺得「我爛我活該我不配」,他就不會生氣而是別的情緒。

一定有事件才有情緒。但可能是「現在」、「過去」、「未來」的其中一時間點。

從情緒去推,如果你生氣,最有可能是什麼引起你的生氣。

4.找出你在乎的點(找人討論)

前述「你認為自己是該受到尊重的」就是在乎的點,這是在情緒表現背後的需求

找出這個點,你才能理直氣壯的做後續反應

請與信任的人討論,有時候他比你更能看清你的點

5.問題解決

知道需求,我在乎被尊重,那麼,我就能「清楚表達」如何要求對方改正

問題解決:有什麼策略可用

有時候則不是問題解決,像是寵物過世,再怎麼辦也無法起死回生,此時情緒存而不論即可,需要找人陪伴。

6.建立資料庫

1-5的步驟做好之後,要建立資料庫,可以寫日記紀錄下來,讓大腦複習一遍。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你會因為建立了「捷徑」,反應會比較快。

但是很抱歉,建立資料庫後,下次亞斯還是不理解情緒,亞斯靠的是習慣、模式所建立出來的模擬,可以很接近但不會完全到。

這樣就夠用了。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1會員
240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