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化你的數位資料保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你希望你所累積的數位資料基於典藏、留存的概念繼續的保存下來。
那你或許可以參考我的建議:「從現在開始你的每一篇文,都同時上傳在不只一個社群平台。」

你可能覺得這個建議沒什麼
事實上現在許多創作者基於多元流量觸及、掌握流量風口等動機
自然就會同時經營數個不同的社群平台
像是拍攝短影音的創作者可能同時經營有 Tiktok 、 Reels 還有 Shorts 等等
(最近 Line 也搶進叫做 Line Voom)
而不少的社群創作者也同時經營有 X 、IG、Threads 等等
(近期因為 X 的政策轉向,許多人開始搶進 Bluesky、Misskey 等地)
但他們的經營都以「流量、觸及最大化」為前提下
將內容調整為各平台最適合的內容格式

說了這麼多所以我建議比照這些創作者的做法辦理嗎?
並不是這樣子的
以資料累積者有限的時間下
能夠經營這些社群平台的時間與精力並不多
因此要去依照各個平台調整內容格式並最佳化
這在執行上面可能有點不太實際
我的建議是:「以最小成本直接備份資料至各平台」
沒錯我直接使用「備份」的概念

在最理想的狀態下由本人(或組織/法人)直接第一方經營網站或是資料庫系統會是最好的方法
這個方法能夠讓資料在最符合自己的想法下持續留下與公開到網路上
然而要經營一個網站或資料庫的成本相當高昂
因此許多社群、團體都會以社群網站為最主要的資訊提供場域
可是使用社群網站風險是極大的
從近期的 Facebook 砍文、 X (前身為推特) 的砍觸及率、政策轉向
對於真心努力產出內容的社群夥伴來說
近年的社群網站經營是舉步維艱
尤其是砍文、砍帳號等突發情形
更是一刀刀砍在創作者的身上


社群媒體風險可參考:哈薩克人權組織「阿塔珠爾特志願者組織」(Atajurt Kazakh Human Rights)被Facebook封號 資料庫清空


所以我從 中國短影音 、 內容農場中取經
以最小成本、最大散佈的邏輯來看
「產出一篇文章,並第一方的主動張貼到各社群平台」
除了分散被單一個平台封鎖就心血全無的風險
同時還能被動的享有各社群平台自己所營造的生態系


在[寫在「臺灣哲學史料資源調查研究」諮詢會議之後,我對資料庫回應與想像]一文中
我就曾明確指出:「要誘發用戶進行「使用行為」遷移是困難的」
對於文化工作者來講要去研究如何遷移利害關係社群的使用行為會需要大量的成本
因此縱然常有行銷帳號說:IG 用戶幾億、FB 用戶幾億
但我相信用心耕耘內容的人都明白自己的主力受眾
不會是那幾億人而是真心有興趣的那群人(也就是主力受眾)
而那群人會用什麼平台?
不知道只是剛好用 IG 跟 FB 的可能性高一點點而已
但你也不能說其他的平台上面就沒有觸及的可能性


目前我自己也在親身實踐
我的文章同時上傳 Mastodon 、Matters 等不同平台
現在很確定的是:我不會因為單一平台的風險而導致資料不見
(換個說法:如果你一次分散式的上傳六個平台,六個平台同時出現風險的機會很少見)
但還有什麼其他好處我也還在探索中
歡迎你跟我一起嘗試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
📍活動資訊📍
日期:2024/9/16 晚上七點
地點: 不存在劇場 (台南市北區正覺街33巷14號)
主持人: 王柏元
主講人: 王文岳、 黃英嘉
活動錄影:youtu.be/pZgYUH3AcTw...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活動紀錄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活動紀錄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活動紀錄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活動紀錄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活動紀錄

資料庫在數位?資料在雲端?我們怎麼收好我們的資料|微型論壇活動紀錄


QA 與補充

IG 上有人提及:自己架設部落格等方式是否能解套?維持自有流量或 SEO 也許很困難,如果從社群導流呢?

我的回覆:自己架設部落格的條件我認為已經跟自己假設網站、資料庫相仿;目前文史工作者相對常見的做法可能是使用 blogger 或是痞客邦等平台(過去或許無名小站也是一個選擇):即便現在架設這類型網站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學習成本還是比起社群網站高出不少;再者有沒有能力持續支付維運費用也是一個問題。而從社群導流的部分,導流很難吃到各平台自身的演算法紅利,同時許多平台都已經對於植入外部連結的內容相對不友善;基於後者這點,直接在平台上耕耘內容可能效果會好一些。但是這個部分都不是一定,更重要的還是權衡投入成本跟效益,如果你覺得自己架設平台跟維護的成本是可負擔的,那也是可採取的策略;本建議只是提出一個「更低成本」的方式來提供一個實踐指南與建議。

avatar-img
1會員
14內容數
從 2019 年開始嘗試帶開放社群,同時關注資料治理議題。 希望用一些文字留下一些對於社群經營與資料治理的想法,也期待與大家一起討論。 同時也會有一些閒言雜語,包含各種旅遊與地方學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聊聊大小事 的其他內容
「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從「種土」的故事中 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個點是:「向外溝通」 首先真的要感恩導演顏蘭權對於議題的敏感度 毅然決然的蹲點拍攝本片的兩位主角 八年的時間是如此大的毅力與決心 如此的付出才有辦法讓這個「基礎建設級別」的議題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從萬山魯凱社群來看:維基百科不是文化、族語保存的唯一解,甚至可能不是最優解;所有的社群媒體、各種數位計劃都是契機
帶維基媒體工作坊這麼多年了 維基媒體運動有許多不同的開放專案 雖然維基百科(wikipedia)是最知名的一項專案 也是最多社群參與者、合作夥伴會邀請我們開設的工作坊項目 但是現況卻是:多數專案或是地方社群都不適合使用維基百科作為敲門磚
距離上一次到部落帶維基媒體工作坊已經一年有餘 上次是去到南投埔里到賽德克族的夥伴那與他們分享 Wikidata 以及 WikidataCon 的資訊 萬山部落讓我看到原住民族的多樣性
「透過再去訪談我們才知道還有這種說法..(略) 舉個例子 泰雅語 挖地的挖(如有錯誤請指正) 目前辭典有三種說法但在訪談後 我們才發現竟然有十一種說法我們有沒有可能用維基百科來記錄其他的說法」
南京復興五號出口的毬可慶生燈箱!!! 一晃眼也跟毬可認識兩年有餘那天聊天的時候我們對於這個時間的流逝共同感到驚訝
「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從「種土」的故事中 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個點是:「向外溝通」 首先真的要感恩導演顏蘭權對於議題的敏感度 毅然決然的蹲點拍攝本片的兩位主角 八年的時間是如此大的毅力與決心 如此的付出才有辦法讓這個「基礎建設級別」的議題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從萬山魯凱社群來看:維基百科不是文化、族語保存的唯一解,甚至可能不是最優解;所有的社群媒體、各種數位計劃都是契機
帶維基媒體工作坊這麼多年了 維基媒體運動有許多不同的開放專案 雖然維基百科(wikipedia)是最知名的一項專案 也是最多社群參與者、合作夥伴會邀請我們開設的工作坊項目 但是現況卻是:多數專案或是地方社群都不適合使用維基百科作為敲門磚
距離上一次到部落帶維基媒體工作坊已經一年有餘 上次是去到南投埔里到賽德克族的夥伴那與他們分享 Wikidata 以及 WikidataCon 的資訊 萬山部落讓我看到原住民族的多樣性
「透過再去訪談我們才知道還有這種說法..(略) 舉個例子 泰雅語 挖地的挖(如有錯誤請指正) 目前辭典有三種說法但在訪談後 我們才發現竟然有十一種說法我們有沒有可能用維基百科來記錄其他的說法」
南京復興五號出口的毬可慶生燈箱!!! 一晃眼也跟毬可認識兩年有餘那天聊天的時候我們對於這個時間的流逝共同感到驚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點子就要秀出來」這筆書,節選出創意的10個撇步。正在創作的你,看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社群另一個對我來說重要的作用是:它或許能給予更多有想說些什麼的人討論的空間。譬如在前面的文章裡面,曾有人和我提過文章段落長度的問題,無論是用手機還是電腦,在社群軟體上閱讀長文還是有很多讓人難以舒適的基本版面限制。所以每一段的行數最好有所控制,雖然我並未硬性去限制,但有在那之後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Thumbnail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管理的你來說,將想法數位化不僅是一種效率的提升,也是深化思考的機會。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見到一些誤區,可能會阻礙你從數位入庫中獲得最大的價值。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誤區,看看如何避免它們,使你的寫作和思考更上一層樓。 誤區1 - 過度依賴自動化轉錄工具:許多人嘗試通過自動化工具將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要創作出既當代又能長久流傳的內容,是每位作者和內容創作者面臨的挑戰。“協助書的市場定位,不要變成一年後就過期的電腦書”這個問題,談的就是這個挑戰。 內容有賞味期限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點子就要秀出來」這筆書,節選出創意的10個撇步。正在創作的你,看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社群另一個對我來說重要的作用是:它或許能給予更多有想說些什麼的人討論的空間。譬如在前面的文章裡面,曾有人和我提過文章段落長度的問題,無論是用手機還是電腦,在社群軟體上閱讀長文還是有很多讓人難以舒適的基本版面限制。所以每一段的行數最好有所控制,雖然我並未硬性去限制,但有在那之後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Thumbnail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管理的你來說,將想法數位化不僅是一種效率的提升,也是深化思考的機會。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見到一些誤區,可能會阻礙你從數位入庫中獲得最大的價值。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誤區,看看如何避免它們,使你的寫作和思考更上一層樓。 誤區1 - 過度依賴自動化轉錄工具:許多人嘗試通過自動化工具將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要創作出既當代又能長久流傳的內容,是每位作者和內容創作者面臨的挑戰。“協助書的市場定位,不要變成一年後就過期的電腦書”這個問題,談的就是這個挑戰。 內容有賞味期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