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感受常常出現在我們失去某些重要事物的時候,失戀、失業、失去親人...在過程中任何人都會經歷強烈的痛苦、以及生活中的劇烈動盪。在這段悲慟的時間裡,我們都會問:「這樣的痛苦到底還要多久?」這不僅是我們都會自問的問題,也是我在晤談室裡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失落的復原過程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並沒有一個既定公式,過程中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也往往是因人而異的。比較普遍的看法,大多會說在一年半至兩年以內可以走出哀傷的歷程、而在事件後半年內會有比較強烈的情緒等,但這並不是說事件發生後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很神奇地重新拾回快樂的人生。
哀傷失落不僅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東西,更代表我們熟悉的人事物或生活模式被迫改變,它的影響遠超過大多數人所預期的:並不只是會掉眼淚、難過受傷、只要含淚說服自己接受就可以的。例如遭遇父親過世,父親離開後整個家庭動力和生活模式都會改變,如再也沒有人會在母親難過的時候安慰她、沒有人來負責倒垃圾或買晚餐、沒有人會在家人衝突的時候出來調停等。哀傷失落復原需要時間,不僅只是等待接納或情緒調適,更是能復原這些改變。
面對各種不同的哀傷失落,我們需要慢慢去完成很多「任務」。例如釋放過程中的悲傷和痛苦、慢慢適應新的人際網絡、找到失落這件事在人生中的地位和意義等。由於每個人的複雜性與所處環境狀況不同,需要的時間自然也會不一樣。
但我也明白,這樣的說明完全沒有辦法撫慰一個哀慟的人。會問「這樣的痛苦到底還要多久?」正反映出了深刻的哀傷和痛苦,而這份感受需要被好好的承接與陪伴。在晤談中心理師和來談者會一起做的,不是診斷這個感受需不要治療控制、也不是像解任務那樣一個一個核對生活待辦清單;而是會一起談談過去生活中思念的點點滴滴、陪伴那些真實的悲痛感受、回顧自己面對失落的想法與改變,並逐步調適和整理自己以走上失去了某樣重要事物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