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年紀大,除了體能的衰退以外,還會伴隨想像力的漏失。
即將邁入耳順之年的慕風,對於這一點感觸甚深。
我發現曾經想像力豐富,經常受到家人朋友嘲諷的我,現在對於不熟悉的事物,越來越不敢探索,越來越不敢嘗試,越來越覺得膽怯。
或許,這跟我現在沒有正式職位的工作有關。但是如果我因為沒有職位沒有工作上的資源,就喪失了我身而為人的意義與能力,這樣豈不是太過可悲?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心理分析大師榮格在他的「積極想像」治療論述裡,更強調過想像的重要性。
當今著名的以色列歷史學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暢銷書《21世紀的21堂課》裡,揭示了我們人類所有的文明(政權、所有權、國家、法律、道德、信用、正義…),全部都是人類自己想像出來的。
一旦我們大家都不相信,或者說都不遵循,這些文明,瞬間即灰飛煙滅。
由此可見想像力的重要。
意念比行動先行!我們總是先有了一個意念(企圖、慾望)產生,然後我們才會開始行動。所謂的意念,就是想像力。想像我做了什麼事,就可以達成怎樣的目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想像力跟意念,我們就不會有著手行動的動力。
小朋友的想像力通常都很豐富,他們總是天馬行空,他們總愛胡思亂想,他們說的一句話,或者畫出的一幅圖,總是會讓大人莞爾一笑。大人不是笑他們不切實際。大人之所以笑,常常是因為自己沒能想到,因而受到啟發。
小朋友沒有受到太多的汙染,小朋友沒有接收太多社會化規範的限制。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想像力會一直被扼殺。現實生活只允許我們照章行事,現實生活只允許我們遵守規矩。如果你偶而靈光一閃,天外飛來一筆,你多半不會成為世界首富。大多數的情況下,你會遭到責備處罰,或者奚落。
活著的日子越長,遭遇到的處罰責備跟奚落,就會越多。於是我們漸漸變得腳踏實地,漸漸變得越來越實際。我們不但喪失了自己的想像力,我們也都身不由己,不自覺地加入了處罰責備跟嘲笑別人想像力的行列,並且還以為自己是對的。
為了生活,你必須壓抑你與生俱來的想像力,一輩子循規蹈矩。
電影《倫敦求生慾》裡的主角,是一位終身呆板工作的公務員。他在確知自己罹患癌症,所剩的日子不多之後,毅然拋棄了長年推諉卸責的習性,排除萬難替一群不斷為孩子陳情的媽媽們,在他們破舊的社區裡建造一座遊樂園。
他原來曾經嘗試自殺。一個善心的年輕人察覺了他的意圖,於是帶著他到酒店酒吧尋歡作樂,希望能夠重燃他的生存意志。劇中有一幕,是他在酒吧裡點歌,點了一首在他童年時,經常跟母親齊唱的民謠。正當所有酒客都開心地跟著他合唱時,他卻忽然悵然淚下,再也唱不下去,令全場的酒客不明所以。
他後來告訴善心幫助他的年輕人,在他童年跟媽媽合唱這首歡樂民謠的時候,他所憧憬的未來,是充滿了歡樂愉悅的生活。但是他後來機械沉悶地度過一輩子,他不知道自己,最後怎麼會把生活過成這樣?
同樣投身職場大半輩子的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心中非常有感。
我們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壓力下,朝九晚五的在過日子。我們的心中,當然會有很多的慾念和想望,但是我們也只能想一想而已,然後繼續埋首工作。
佛法說: 諸法皆空,一切唯識所造。
我們的腦袋裡無比空曠。我們要想什麼就想什麼,沒有人可以限制我們的思想。唯一可以限制我們的,就只有我們自己的意識。儘管沒有人知道我們在想什麼,更沒人可以洞察我們,束縛我們,我們卻總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綁住。
科學研究證實,人老了以後想像力退化的程度,很有限。
如果你因為花費一輩子時間循規蹈矩地工作餬口,中年回首時覺得心有遺憾,甚至為此感到不值,沒有關係!美國知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曾經告訴過我們: 「人活在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他最後的那一口氣。」
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在,你可以在畫紙上隨意塗鴉,你可以拿起一把吉他來隨興亂彈,你可以把頭髮理得讓你的家人瞠目結舌,你可以穿上嚇死鄰居的奇裝異服……。活到一定的年紀之後,你才有資格說: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人老了最缺乏的是想像力。人老了最惹人排拒的,也是因為缺乏想像力。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讓自己活得開心適意。會讓老年生活覺得孤獨痛苦的,就是極度缺乏想像力。在面對自己肉體上的衰退時,對未來不敢(或者沒有能力)懷抱太多的憧憬。隨著歲月的流逝,能夠想到的,就只有老病死而已。
你雖然年紀大了,你雖然體能衰退了。但是你千萬不要忘記了,你的腦袋是自由的,你要想什麼都可以。也許你已經沒有辦法再跑五千公尺了,但是你在睡覺前可以想像一下,自己是甩盪在高樓大廈間,主持正義的蜘蛛人。
為什麼不可以?
常常訓練自己的想像力,讓自己幾乎已經被窒息的想像力活化,你會開始感覺到前路寬廣,甚至觀照到一片海闊天空。在肉體的衰老退化之外,你的思想,可以不用受到這一身臭皮囊的嵌制,你還是可以一直感受到…
你,是自由的!
已經不再年輕的朋友們,就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