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死亡來臨時,你想留下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內人帶丈母娘去看病—丈母娘有點失智,加上身體不是很好,重要器官幾乎都有問題,每天吃的藥多達二十多種,單單吃的藥還得內子每週四晚上回娘家幫忙分裝在自購的藥盒內,外籍看護才知道如何餵她吃—原先只是想檢查,結果醫生一看要求立即住院,隔了一會又覺得不妥,又改成住進加護病房,並要求家屬簽署不急救同意書,並問及如有狀況要不要插管?要不要洗腎?……

親人探視

住加護病房期間,每天有兩個時段問放親人探訪—早上十點半到十一點(醫生會來解說病情);晚上八點到八點半—,每次入內探訪的人數是兩個人,如果人數較多則需分批。因為探訪完就得離開,因此大概都是由內人和在宜蘭的小舅子分配時間前往探訪,大概都是載外籍看護和丈人前往。回來後,內子每每因為病情起伏不定,而憂心難過,心神不寧許多。丈母娘的兒、女、媳婦、女婿、孫兒女等也都分別回來探視。

名單所見

我去探視過兩次,晚上八點,七點十分就出發了,到達十五樓的加護病房時還差十分鐘,已來了三十多個各病床的家屬(加護病房內有十餘床的病床)大家都待在門外等著,我看了一下外面張貼的名單,年紀最大的就是丈母娘(88歲),其餘包括87、85……最年輕的才36歲。中間有幾個空著的,內子提到原先最老的是91歲,應該已經出院了……

瀕死景象

時間到,門打開,必須先套上粉紅色的探病裝,酒精消毒後,再依序前往自己親人的病床探視,丈母娘的病床在最裡面,沿路可看到其他床的病患,幾乎都是鼻孔外有個貼布將裡面連著的鼻胃館固定著,也許閉著雙眼,也許是半睜著眼定定的望著前方。親友站在旁邊喊著誰誰誰來看你了。我和內人一起入內,丈母娘臉上罩著呼吸器,臉有點浮腫,鼻子有點烏青,是呼吸器必須緊貼著,氣才不會跑掉,結果有點受傷造成的。床邊是個螢幕上面有四個數字和圖形顯示她的生命跡象,例如呼吸狀況,心跳狀況等。內子一直喊著「媽,我是阿琴,我和**來看妳了。」丈母娘沒有任何反應,內子一直要她把眼睛張開來,問她知不知道?丈母娘躺著沒動,我看著她臉上罩著呼吸器,浮腫著的臉,閉著的眼,然而偶而抽動一下的身軀,腦筋一片空白,心裡滿是感嘆…,一生的結局大概就是這樣了,不久就輪到我了。

死了,想留下什麼?

人的一生孜孜不息,或者爭強鬥勝,或者爭權奪利,或者富甲天下,或者貧賤潦倒,或者權傾環宇,或者默默無聞,但,不管生前如何,面對著死亡的終將到來,而且結局都是一樣的,你什麼也帶不走!是啊,你什麼也帶不走!帶不走,所以你只能留下些什麼,那麼你想留下什麼?你又能留下什麼?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隔夜菜易滋生細菌,味淡了,色變了,營養差了 前言 社區聚餐,菜很多,沒吃完的還可以去廚房拿塑膠袋,有位婆婆等別道菜上來時,就問大家「剩下的還有人要吃嗎?」—意思是她想打包回家—?她打包幾樣後,同桌另位阿姨原先不好說要,後來好像覺得有點吃虧,所以最後三道就由她打包了。期間鄰座問我:「有沒有想要打包
結婚前,你在我生命中是不具意義的 前言 重看《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想起《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那本書的書名;也想起那句說詞:「影響我們的從來就不是那件事或那個人,從來都是我們對那件事的看法。」看法如此—例如看法是負面的—,所有對事或對人的解讀就都朝著負面的方向去進行,正面的方向都不會
前言 看完昨天《如何當公婆》一文,你或許覺得有點太過了,把親情弄得提心吊膽的,有必要嗎?如果你有此問,那麼你可能沒看過網上盛傳的《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以及《婆婆給鎴婦的一封信》(我把網址放在下面,請參閱) 界線要畫清 媳婦結婚後住進公婆家,然後呢?因為界線沒有畫清楚,權利義務沒有訂明白,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媳婦也不是你的媳婦 前言 既然媳婦沒有孝順公婆的責任,也沒有孝順公婆的義務,那娶媳婦後,公婆要如何自處呢?因為問題大多出在婆媳之間,因此較具體的問題是:怎麼當婆婆呢?   成年前培養獨立能力:家事共同分擔 前文說過:孩子十八歲已是法定成年人(你有義務扶他到十八歲)
前言 手機訊息經常出現"媳婦"議題,不是媳婦抱怨在家不受尊重,承擔所有家務,還得經常蒙受指責和喝斥,快要承受不下去了;就是婆婆抱怨媳婦懶,不愛乾淨,不知孝順等等,如果加上姑姑輩的說詞就更加熱鬧了。問題是:在以往父權當道時,小媳婦嫁入婆家,沒有經濟能力,加上顏面問題,加上以往的禮教文化,因此嫁人就像
孩子啃老,當然是父母的錯 前言 看了前文你或許有點驚訝:原來孩子年滿十八歲,他就是成年人了,他一切都可以自主了---不管是婚姻、職業、學業……---,當然,之後的一切也都得自己負責了,你既無權(也無法)管他了。那你還還操心什麼?擔憂什麼?問題是:你會不操心,不擔憂嗎?你操心,他接受,那沒話說;你
隔夜菜易滋生細菌,味淡了,色變了,營養差了 前言 社區聚餐,菜很多,沒吃完的還可以去廚房拿塑膠袋,有位婆婆等別道菜上來時,就問大家「剩下的還有人要吃嗎?」—意思是她想打包回家—?她打包幾樣後,同桌另位阿姨原先不好說要,後來好像覺得有點吃虧,所以最後三道就由她打包了。期間鄰座問我:「有沒有想要打包
結婚前,你在我生命中是不具意義的 前言 重看《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想起《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那本書的書名;也想起那句說詞:「影響我們的從來就不是那件事或那個人,從來都是我們對那件事的看法。」看法如此—例如看法是負面的—,所有對事或對人的解讀就都朝著負面的方向去進行,正面的方向都不會
前言 看完昨天《如何當公婆》一文,你或許覺得有點太過了,把親情弄得提心吊膽的,有必要嗎?如果你有此問,那麼你可能沒看過網上盛傳的《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以及《婆婆給鎴婦的一封信》(我把網址放在下面,請參閱) 界線要畫清 媳婦結婚後住進公婆家,然後呢?因為界線沒有畫清楚,權利義務沒有訂明白,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媳婦也不是你的媳婦 前言 既然媳婦沒有孝順公婆的責任,也沒有孝順公婆的義務,那娶媳婦後,公婆要如何自處呢?因為問題大多出在婆媳之間,因此較具體的問題是:怎麼當婆婆呢?   成年前培養獨立能力:家事共同分擔 前文說過:孩子十八歲已是法定成年人(你有義務扶他到十八歲)
前言 手機訊息經常出現"媳婦"議題,不是媳婦抱怨在家不受尊重,承擔所有家務,還得經常蒙受指責和喝斥,快要承受不下去了;就是婆婆抱怨媳婦懶,不愛乾淨,不知孝順等等,如果加上姑姑輩的說詞就更加熱鬧了。問題是:在以往父權當道時,小媳婦嫁入婆家,沒有經濟能力,加上顏面問題,加上以往的禮教文化,因此嫁人就像
孩子啃老,當然是父母的錯 前言 看了前文你或許有點驚訝:原來孩子年滿十八歲,他就是成年人了,他一切都可以自主了---不管是婚姻、職業、學業……---,當然,之後的一切也都得自己負責了,你既無權(也無法)管他了。那你還還操心什麼?擔憂什麼?問題是:你會不操心,不擔憂嗎?你操心,他接受,那沒話說;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表情苦惱想了很久,說不出口的道別, 零星幾字就讓情緒潰堤。 妳將摺好的紙鶴群串起,掛在爺爺的床邊, 祝悼詞什麼的聽的不是很清楚。
Thumbnail
文章描述在面對母親生命衰竭的時候,作者必須做出重大決策,如是否插鼻胃管等。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掙扎和與母親的對話。在文章中忠實地描述了生死問題的現實辯證。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看來是年紀有到了,慢慢開始會遇到,家人因為健康需要動手術的情況了,在陪同住院的這幾天,想到一些可以記錄自己在住院前準備了什麼,幫助需要去住院的夥伴提供準備項目以及我自己在這段時間體悟的人生感受。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表情苦惱想了很久,說不出口的道別, 零星幾字就讓情緒潰堤。 妳將摺好的紙鶴群串起,掛在爺爺的床邊, 祝悼詞什麼的聽的不是很清楚。
Thumbnail
文章描述在面對母親生命衰竭的時候,作者必須做出重大決策,如是否插鼻胃管等。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掙扎和與母親的對話。在文章中忠實地描述了生死問題的現實辯證。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看來是年紀有到了,慢慢開始會遇到,家人因為健康需要動手術的情況了,在陪同住院的這幾天,想到一些可以記錄自己在住院前準備了什麼,幫助需要去住院的夥伴提供準備項目以及我自己在這段時間體悟的人生感受。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