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的覺醒對話》讀書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什麼樣的愛,可以留給我們最愛的人;什麼樣的互動,可以毫無條件地給我們最親的人,那就是父母給予孩子受用一生的愛之語。


作者張輝誠,將他淬錬十年的教養心得,送給渴望親子互動更為坦誠的人;送給正在和原生家庭及自我和解的人;送給想找到生命和生活意義的人。


我在這本書上,看到迷失已久的自己,希望可以從溫暖的文字中,找到愛的力量。


❤️接納全然的自己,放下過往


親愛的孩子,請學會真正的接納,願意接納你自己,就是「無條件接受自己一切」。


包括自己的不喜歡、不滿意、不開心,甚至不認同的一切。


只要是人,我們都有可能犯錯、做不好、期待落空、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時候。


當我們願意無條件接受自己,我們會「負責」,而不會一直自責;會「寬待」自己,而不是一直埋怨與悔恨;會「原諒」自己,而不是和自己一直過不去。


如果和自己過不去,我們的內在就會自我對抗,我們的能量就會持續內耗和自損。


為什麼我們可以無條件接受自己的一切,因為身為人,就是一個生命的存在,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珍貴無比」的奇蹟。


如此一來,對萬事萬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隨外界起舞。


全然接納自己,也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緒,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接受自己可以生氣,只要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就好了。


是的,每個人都有情緒,當情緒上來時,如何去面對它,處理它和放下它,將會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在教養的路上,我時常在提醒孩子寫功課時,孩子一直回應我「等一下」,總是要等到我情緒激動,大聲斥責他時,他才肯去做他的作業。


每當那個時候,我不時在心中告訴自己,我是希望孩子可以承擔起自己寫功課的責任,可是自己又容易陷入把孩子功課當作自己的事。


我想我還不能完全接納那樣的自己,才會如此的對孩子生氣。


倘若我們可以接納自己的不足,那對於孩子的不足,我們都可以選擇全盤接受,而不再怪罪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讓自己承擔無比的壓力了。



❤️帶有「目的」的人生,改變過去的影響


一個人出身低,就註定一輩子抬不起頭來嗎?心理學家阿德勒並不如此認為,他認為如何看待「過去任何經歷」,然後賦予「過去這些經歷」什麼樣的意義,卻是我們自己可以「主動選擇」的。


也就是我們正是出於「某種目的」,選擇了賦予過去所經歷的事情某種意義。


這也代表我們可以改變命運,像至聖先師孔子,年少困苦,卻立志向學,成就自己。


所以,孩子,記得不要陷在因果論中,讓自己裹足不前,而是要相信目的論,那麼,改變就能馬上實現。


所謂「有願就有力」,我們為了達成我們想要的目的,我們將會全力以赴,也就不會被過往不堪的經歷所束縛住了。



孩子啊!請勇敢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為自己的人生,活出意義來。


❤️讓感受成為朋友,懂得釋放負面情緒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不容易跨越的坎,時常困擾著自己。


如何學習面對自己負面的情緒,我們的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它來自內心深處的愛與和諧。


書上提到,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對抗負面的情緒,這種方法稱作「聖多納釋放法」。


基礎的聖多納釋放法,只需要回答簡單的五個問題,逐步將負面的情緒放下。


1️⃣(發生這件事)我現在有什麼感覺?

2️⃣我能去感受這個感覺嗎?(我能接納這種感覺、認同眼前存在這種感覺嗎?)

3️⃣我能不能放下這些感覺,讓它離開?

4️⃣我要不要放下這種感覺,讓它離開?

5️⃣什麼時候放下,讓它離開?


在心中不斷地問自己,直到感受到情緒減輕或消失。


當我們有不好情緒來臨時,一定要找到方法釋放它。


給予孩子和自己釋放自己情緒的方法,將獲得內心真正的平和,進而找到生活的力量。


最後,很喜歡書上的一段話,這段話,是愛的強大力量,也是和孩子產生愛的連結的愛之語。


我想永遠對我的孩子訴說書上的這些話語,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愛自己,也懂得愛他人的人。


💟孩子,媽媽永遠愛你,沒有任何條件,無論發生什麼事。

💟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不論你表現如何,媽媽永遠接納你。

💟生命本身就是奇蹟,孩子,不管你表現如何,你永遠價值非凡!

💟不管發生什麼事,孩子,你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

💟孩子,你需要學會自己做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且只需負起責任,不需自責。

💟孩子,希望你早日成為一致性的人,學會讓自己的生命充滿喜悅、平和、愛。


誠摯邀請大家閱讀這本《家庭裡的覺醒對話》好書,讓我們在有愛的家庭中,給予彼此愛的力量,讓我們的生命中充滿愛。



#張輝誠

#家庭裡的覺醒對話

#親子天下出版

#珍妮老師真心推薦的好書

#2024第94本閱讀筆記

#珍妮閱讀筆記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珍妮老師的沙龍
45會員
154內容數
大家好! 我是珍妮閱讀筆記坊粉專經營者 我是珍妮老師 熱愛閱讀 熱愛寫閱讀筆記 興趣是唱歌、看電影、畫畫、聊天……. 歡迎大家多跟我交流
珍妮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停止不開心:在善變的世界裡,從容的笑著》讀後感分享,探討如何正面看待生活中的挑戰與不如意,並以自身經驗和教學心得,闡述接納自己、微笑面對困境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成為自己人生的黑馬。
Thumbnail
2025/04/23
《停止不開心:在善變的世界裡,從容的笑著》讀後感分享,探討如何正面看待生活中的挑戰與不如意,並以自身經驗和教學心得,闡述接納自己、微笑面對困境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成為自己人生的黑馬。
Thumbnail
2025/04/14
繪本《許願瓶》故事敘述索索兔將夢想裝進瓶子,與朋友們一起實現願望,過程中經歷夢想遺失與重拾希望,學習放下與轉身。故事適合親子共讀,也啟發大人重新思考夢想與人生。
Thumbnail
2025/04/14
繪本《許願瓶》故事敘述索索兔將夢想裝進瓶子,與朋友們一起實現願望,過程中經歷夢想遺失與重拾希望,學習放下與轉身。故事適合親子共讀,也啟發大人重新思考夢想與人生。
Thumbnail
2025/04/13
這是一篇關於黃大米《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的讀後感。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原生家庭中經歷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如何學習放下與和解。文章也包含一些書中金句,例如「不要花時間追究問題,要花時間解決問題」和「人生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最後,文章誠摯推薦這本書,並分享了閱讀心得。
Thumbnail
2025/04/13
這是一篇關於黃大米《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的讀後感。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原生家庭中經歷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如何學習放下與和解。文章也包含一些書中金句,例如「不要花時間追究問題,要花時間解決問題」和「人生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最後,文章誠摯推薦這本書,並分享了閱讀心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雖然不願意,卻在不知不覺中活得越來越像父母?作者以自身經驗書寫,將她如何面對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創傷,以及自我療傷的過程分享給讀者。身為諮商師的她,也盼望擁有相同經歷的人能透過這本書獲得「自我療癒」的勇氣。並非只有經過重大事件後才會產生創傷。只是,我們未曾認真去思考過這個可能性。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雖然不願意,卻在不知不覺中活得越來越像父母?作者以自身經驗書寫,將她如何面對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創傷,以及自我療傷的過程分享給讀者。身為諮商師的她,也盼望擁有相同經歷的人能透過這本書獲得「自我療癒」的勇氣。並非只有經過重大事件後才會產生創傷。只是,我們未曾認真去思考過這個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張輝誠分享了教養孩子的智慧與經驗,強調無條件接納自己及他人情感的重要性。透過接受過去,找到生命的目的,以及學會釋放負面情緒,我們不僅能改善親子關係,也能為生活帶來更多意義。這本書《家庭裡的覺醒對話》鼓勵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真誠的對話,並共同探索愛與自我接納的力量。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張輝誠分享了教養孩子的智慧與經驗,強調無條件接納自己及他人情感的重要性。透過接受過去,找到生命的目的,以及學會釋放負面情緒,我們不僅能改善親子關係,也能為生活帶來更多意義。這本書《家庭裡的覺醒對話》鼓勵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真誠的對話,並共同探索愛與自我接納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分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後,如何透過情緒的理解,重建關係的故事。該家長強調教養的重點不在對錯,而是適合自己的孩子,並表達了安頓自身情緒的重要性。透過情緒卡片的方式,家長與孩子進行深入的對話,理解彼此的情緒和需求,最終達成共好。這段經歷讓家長們反思在家庭中如何更好地應對衝突,並提升親子關係的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分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後,如何透過情緒的理解,重建關係的故事。該家長強調教養的重點不在對錯,而是適合自己的孩子,並表達了安頓自身情緒的重要性。透過情緒卡片的方式,家長與孩子進行深入的對話,理解彼此的情緒和需求,最終達成共好。這段經歷讓家長們反思在家庭中如何更好地應對衝突,並提升親子關係的幸福感
Thumbnail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 透過此書,讓讀者們從中得到體悟,並深入思考若是同樣的情景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依照原本個性的本能反應,是否能有更適當的作法,進而更有信心經營好親子關係。
Thumbnail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 透過此書,讓讀者們從中得到體悟,並深入思考若是同樣的情景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依照原本個性的本能反應,是否能有更適當的作法,進而更有信心經營好親子關係。
Thumbnail
覺醒父母:找回你和孩子的內在連結,成為孩子最佳的心靈成長夥伴 The Conscious Parent: Transforming ourselves, Empowering our Children
Thumbnail
覺醒父母:找回你和孩子的內在連結,成為孩子最佳的心靈成長夥伴 The Conscious Parent: Transforming ourselves, Empowering our Children
Thumbnail
為了好好教育我們家大小姐,前陣子看了一本由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著作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我在這邊直接引述作者所說:「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的有效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
Thumbnail
為了好好教育我們家大小姐,前陣子看了一本由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著作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我在這邊直接引述作者所說:「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的有效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推薦給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新手的爸媽,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內容重心不在於手把手的育兒心法,核心透過心理層面來理解自己與孩子為何有現狀的相處模式,再透過自我理解修正,去調整自身與孩子最適性的教育態度。
Thumbnail
推薦給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新手的爸媽,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內容重心不在於手把手的育兒心法,核心透過心理層面來理解自己與孩子為何有現狀的相處模式,再透過自我理解修正,去調整自身與孩子最適性的教育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