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 在不同文化中的一致性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人類溝通的世界中,聲音是關鍵本質的一種。無論是痛苦的吶喊、厭惡的嘆息還是喜悅的吶喊,這些非語言的發聲都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它們是人類的原始聲音,也是我們共同情感景觀的回聲。全世界據估計有7,000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提供了表達人類情感的獨特方式。但是,某些情緒在不同語言的發聲表達中是否表現出規律性?

raw-image

2024年11月12日發表在《美國聲學學會期刊》的研究: 「跨語言表達痛苦、厭惡和喜悅的情感感歎詞和非語言發聲中的母音符號」,在這項比較性跨語言研究中,語言學家和生物聲學家跨學科團隊測試了表達性感歎詞(如 ouch 或 yay 等詞),探索它們在世界語言中是否具有相似的母音特徵,以及這些是否可以追溯到表達相同痛苦、厭惡和喜悅情緒的非語言發聲(如尖叫和哭泣)。研究人員分析了131種語言(包括中文),感歎詞中的母音,將它們與在快樂、痛苦或令人作嘔環境中所產生的發聲近500個母音進行了比較[1]

他們預測發聲的聲學形式反映了它們的適應性或社會功能。作者之一的法國學者Katarzyna Pisanski 解釋[2]:

“我們相信許多發聲表達都有其功能。例如,嬰兒的哭聲往往是響亮而刺耳的,演變成足以惹惱父母以停止厭惡信號。我們希望痛苦、厭惡和喜悅的聲音表達也能反映出它們的功能“

該研究團隊旨在將這項研究擴展到更多的文化和情感,以進一步地瞭解聲音表達是如何廣泛出現的、以及它們來自哪裡。在此研究中發現了支持發聲的證據:痛苦、厭惡和喜悅這三種情緒中的每一種,在各文化中都產生了一致且不同的母音特徵。痛苦感歎詞具有類似的母音(要把嘴巴張得很開的open vowel),例如“a”和寬下降的雙母音,例如“Ayyy!”中的“ai”和“Ouch!”中的“aw”。

raw-image

然而,全域母音特徵在厭惡和喜悅感歎詞中不太明顯。對於厭惡(例如,在英語中的yuck)和快樂(例如 yay, bravo)的情緒,與發聲相比,感歎詞在不同文化中缺乏規律性。研究人員對後者的發現表示驚訝。結果表明,疼痛是唯一一種用清晰、有力的母音特徵來測試的情感體驗,該特徵保留在非語言發聲和跨語言的感歎詞之間。這些結果為一些富有表現力的感歎詞提供了實證證據。

哎喲! Ouch! 痛い!原來你才是世界統一語言啊!


[1] Maïa Ponsonnet, Christophe Coupé, François Pellegrino, Aitana Garcia Arasco, Katarzyna Pisanski; Vowel signatures in emotional interjections and nonlinguistic vocalizations expressing pain, disgust, and joy across languages. J. Acoust. Soc. Am. 1 November 2024; 156 (5): 3118–3139

[2] Phys.org News. Ouch! Study investigates pain vocalizations and interjections across 131 languages. Nov.12.2024

82會員
165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我們人類的短期記憶(STM)大概是7個單位,這是源自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2012)在哈佛大學時,於知名期刊《心理學評論》(The Psychological Review)所發表的論文。。。
芝麻開門! 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對大腦的記憶學習寶藏,說出了通關密語,這一切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最近的科學已經開始對非大腦、非神經細胞喊“芝麻開門!”了!  2024年11月7日《自然通訊》的一篇題為「非神經人類細胞中的集中-分散學習效應」的美國研究指出。。。
5/5記憶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1,440分鐘。您是如何度過的? 一天的活動包括了坐著、站著、睡眠和其他各式活動,科學如何看待人們將時間分配給各種活動,以獲得最佳健康的“恰到好處”的方式呢? 南澳大利亞大學和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指出。。。
近日《自然》發布了一個題為: 「關於人腦有何特別之處」的影片,摘要了人腦有別於動物大腦的不同。其中涵蓋尺寸大小、腦化指數(EQ)、神經細胞/神經元種類、長短與連結、以及大腦發育的速度。今天,我們就用漫畫來簡短摘要一下,人類大腦得天獨厚的概況。
5/5大腦知識
聊到「好奇的風格」中,我們提到“金髮姑娘原則”,這是來自英國經典兒童故事《金髮姑娘與三隻熊》中的金髮姑娘,她發現“恰到好處”的粥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在科學中,這個原則被用來描述對特定結果“恰到好處”的條件。  很多人的童年,可能都聽過這個童故事。後來在科學上的運用,截至今日超過5千篇科學論文以此
在了解工作細胞阿丹(DAN)和我們每個人的好奇心脈脈相連,並掌握了好奇的知識樹(正面的情緒,未來我們再專文聊負面可憐的那隻無辜貓),接下來您是否好奇,若就社群風格而言,你會屬於那種好奇風格,還是可能三者兼具? 2024年10月25日,《自然》的《科學進展》中一篇題為。。。
我們人類的短期記憶(STM)大概是7個單位,這是源自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2012)在哈佛大學時,於知名期刊《心理學評論》(The Psychological Review)所發表的論文。。。
芝麻開門! 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對大腦的記憶學習寶藏,說出了通關密語,這一切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最近的科學已經開始對非大腦、非神經細胞喊“芝麻開門!”了!  2024年11月7日《自然通訊》的一篇題為「非神經人類細胞中的集中-分散學習效應」的美國研究指出。。。
5/5記憶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1,440分鐘。您是如何度過的? 一天的活動包括了坐著、站著、睡眠和其他各式活動,科學如何看待人們將時間分配給各種活動,以獲得最佳健康的“恰到好處”的方式呢? 南澳大利亞大學和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指出。。。
近日《自然》發布了一個題為: 「關於人腦有何特別之處」的影片,摘要了人腦有別於動物大腦的不同。其中涵蓋尺寸大小、腦化指數(EQ)、神經細胞/神經元種類、長短與連結、以及大腦發育的速度。今天,我們就用漫畫來簡短摘要一下,人類大腦得天獨厚的概況。
5/5大腦知識
聊到「好奇的風格」中,我們提到“金髮姑娘原則”,這是來自英國經典兒童故事《金髮姑娘與三隻熊》中的金髮姑娘,她發現“恰到好處”的粥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在科學中,這個原則被用來描述對特定結果“恰到好處”的條件。  很多人的童年,可能都聽過這個童故事。後來在科學上的運用,截至今日超過5千篇科學論文以此
在了解工作細胞阿丹(DAN)和我們每個人的好奇心脈脈相連,並掌握了好奇的知識樹(正面的情緒,未來我們再專文聊負面可憐的那隻無辜貓),接下來您是否好奇,若就社群風格而言,你會屬於那種好奇風格,還是可能三者兼具? 2024年10月25日,《自然》的《科學進展》中一篇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近鄉、在地化是面對環境與文化問題的可行方法,應受到支持與認同。這篇文章推薦觀看相關影片。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人類可以用如此豐富多樣的方式來溝通?從語言、手勢到表情,我們的溝通系統複雜得令人驚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人類溝通演化的神秘面紗吧!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不同且大同。
Thumbnail
共鳴和共情不一樣,共情是情緒和感受上的代入,而共鳴則不僅包含共情,還有理性的認同和思維的共振。 共鳴可說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從我的角度聊「共鳴」。以下內容是我個人主觀理解,絕非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共鳴」的本質及其對人的影響。
選舉結束了,聽見了很多人依舊討論不已。 不是結束了嗎? 檢討很應該,但計較,我覺得就不必了。 時間,從不回頭,一直滴噠往前走,何必糾結過去? 4年後,又是一番天下。 懂的沉潛,才能跳得更高。把刀磨利,下次再戰。 在你的世界裡,如果你只聽到一種聲音,那表示你的世界太小,要不然就是你聽不下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近鄉、在地化是面對環境與文化問題的可行方法,應受到支持與認同。這篇文章推薦觀看相關影片。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人類可以用如此豐富多樣的方式來溝通?從語言、手勢到表情,我們的溝通系統複雜得令人驚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人類溝通演化的神秘面紗吧!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不同且大同。
Thumbnail
共鳴和共情不一樣,共情是情緒和感受上的代入,而共鳴則不僅包含共情,還有理性的認同和思維的共振。 共鳴可說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從我的角度聊「共鳴」。以下內容是我個人主觀理解,絕非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共鳴」的本質及其對人的影響。
選舉結束了,聽見了很多人依舊討論不已。 不是結束了嗎? 檢討很應該,但計較,我覺得就不必了。 時間,從不回頭,一直滴噠往前走,何必糾結過去? 4年後,又是一番天下。 懂的沉潛,才能跳得更高。把刀磨利,下次再戰。 在你的世界裡,如果你只聽到一種聲音,那表示你的世界太小,要不然就是你聽不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