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是凱爾特人:羅馬人雕刻出的日耳曼人 V.S 日耳曼人雕刻出的日耳曼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張哏圖異教人已經收到 3 次了,笑不出來不是因為笑點疲乏,而是由於「這兩個都不是日耳曼人…」——尊重人家一下,兩位都是凱爾特人;解析度比較高的是古羅馬人的大理石雕塑,比較潦草的是凱爾特人的石灰岩雕塑。

raw-image

垂死的高盧人

不是日耳曼人,是高盧人。沒看過高盧人走路,可能也聽過《高盧戰記》(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就是「凱薩的歸凱薩」、「我來,我見,我征服」那位凱薩的戰爭紀錄。

一般認為高盧是指現代法國國土範圍,但嚴格來說,羅馬時代理解的高盧地區,也包含現代比利時、德國、瑞士的領土。因此,凱薩對高盧的征服中,免不了也揍了一些日耳曼人;不過,彼時居住在法蘭克大片森林地的族群,主要仍是凱爾特人。

這尊雕像「垂死的高盧人」據說不是原件,原本可能是古希臘雕塑的青銅像;大理石版本則是阿塔魯斯 (Attalus I of Pergamon) 為了紀念自己戰勝凱爾特人,委託雕塑家打造。約莫是公元前 230 年的作品,所以這是「羅馬人雕刻出的凱爾特人」。

「垂死」殼蟻從雕像右胸下流血的傷口看出,大概剩沒多少餘命。之所以能辨認是凱爾特人,是透過雕塑一同呈現出來的諸多線索:凱爾特人的髮型(包含鬍子)、凱爾特人的頸環 (torc)、凱爾特人的特色樂器 (Carnyx) 等做推判。

raw-image

米薛茲凱澤赫洛維采頭像

看起來像是陶胚不小心正面朝下摔在地上的這一件,不是羅馬人的傑作,而是貨真價實出自凱爾特人之手。聽起來像是揶揄,但其實幾百年後的日耳曼藝術風格也差不多如此;越原始的藝術風格往往越抽象,而非他們做不出寫實的作品。

頭像於今日捷克境內出土,根據出土地點命名,所以叫米薛茲凱澤赫洛維采頭像 (Mšecké Žehrovice Head),約莫製作於公元前 150-50 年之間。仔細比較上述羅馬的凱爾特人雕塑,會發現不僅鬍子相似、頸環的風格特徵也很接近,大概是「凱爾特人雕刻出的凱爾特人」。

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之間,不太流行做人形工藝品;儘管人像看起來細節待補,但當時的動物藝術、珠寶、裝飾物相對來說非常精緻。如果大家有看過維京時代的藝術品,應該也會發現極罕見人物刻劃,多數是四不像獸類,或似蛇似龍的動物藝術。

真的羅馬人雕刻出的日耳曼人

真正的日耳曼人半身像,標題是「野蠻人」(barbaren);對羅馬人來說,野蠻人往往指的就是日耳曼人。它不是原件,是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Pushkin museum) 的複製品。

儘管沒有可靠的方法得知,半身像是想雕刻哪一位可能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考量到相貌年輕;且做為異族,卻重要到值得一尊雕塑,許多人認為雕像的原型是羅馬當時的頭號日耳曼勁敵阿米尼烏斯 (Arminius)。

所向無敵的羅馬軍團,在 1 世紀條頓堡森林戰役 (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 中,被一位日耳曼部落酋長一口氣擊潰 3 個軍團;這場戰役使得羅馬人不得不放棄萊茵河以東的擴張計畫。

這意味著,如果沒有阿米尼烏斯,很可能日耳曼人即將喪失族群的主體性;往後將不再有德意志民族,而斯堪地那維亞的日耳曼人(古北歐人)也岌岌可危。

同樣是 1 世紀的羅馬貴族塔希陀 (Tacitus) 對他讚譽有加,他本來就對於日漸腐敗的羅馬帝國內部抱持不滿,正好藉由歌頌異邦人身上單純的美德,痛斥原先也擁有這些美德的羅馬人是如何墮落。

raw-image

真的日耳曼人雕刻出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對於雕塑人像興致缺缺,但若是具有宗教性質的人像,相關工藝品就豐富多了。比方說,出土於丹麥哈比 (Hårby) 的女性銀質雕像。

女性身形的雕塑品常見於金屬工藝品,幾乎都是小巧合適配戴的設計,因此很可能被當作護符使用——依此,這類塑像常常理解為在雕塑「女武神」(valkyrja)。

raw-image

以古北歐民間信仰來說,相較於A咖大神們(北歐神話裡那些),女武神或狄斯女神這類基層神靈,才是真正親民的人氣神靈。哈比女武神雕像約製作於 9 世紀,高度僅僅 3.4 公分,大概和一只 AirPods 差不多大。

儘管我也想拿大物件來和前述的石雕像比較,但古北歐藝術中的石雕作品,幾乎都是平面的。

即便如此,相信大家也看得出來,以當時的技術水準來說,哈比女武神像足以反映出;古北歐人只是在皮,要硬幹的話,絕對做得出大型人像(但他們也缺乏明確動機做這件事)。

女武神雕像右手持一柄直立的劍,左手拿著一面盾牌;服飾細節滿滿,裝飾圖紋也很講究。然而,如果是在戰鬥中穿這樣,實在是蝦趴得莫名其妙。所以,喜歡維京女戰士的讀者們,殼蟻先別急著把這類雕像當作女性戰士真實存在的證據。

倒是沒有頭盔相對算寫實,即便彼時的男性戰士,也不見得有錢買頭盔;索性也沒有頭盔,馬尾廚的各位有福了。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文案/諮詢/藝文合作 ᚦᛅᚴᛅᚦᛁᛣ(謝謝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間五十年,如夢又似幻——感嘆世間無常,一切成就與繁盛都將灰飛煙滅,然而同樣地,一切痛楚哀慟也會過去——北歐神話,乃至世界各地的傳奇亦然;可是我想,都不比古英語詩歌,那短短一句話來得有份量。
5/5我可能錯了
本篇不談古北歐,聊動畫新番《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實在美味,異教人已回購。希望能傳遞這份美味給各位。我相信,這份美味,與異教人能提供給大家的服務,是有共鳴的。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因為,每個人心底都深知,人生遠遠並非戲劇,才刻骨銘心。現代又有一說「遊戲人生」——以玩一場遊戲的心態看待人生,或許會過得更開闊一些。然而,「心態」也暗示著,人生也不就是遊戲而已。北歐神話的原典寫明了,一切開始於遊戲,而北歐神話本身卻是一齣劇。兩者如何並行不悖?
在社群媒體上被狂洗《黑神話:悟空》,跑不動遊戲的異教人,不免俗了直播倍速看過。劇情中,孫悟空向天庭的控訴,讓我聯想到北歐神話中的洛基 (Loki) 向眾神的謾罵;進一步想,會不會兩者面臨了相似的身份政治難題中?
上週聽 Podcast 節目「引書店」介紹才知道今年上市的《敬畏》,節目 Ep. 264 中引用了一段內容,宣稱「敬畏」這種情感,它的英語詞源最早可追溯到中古英文和古挪威文。此處「古挪威文」,身為異教人沒道理不來一探究竟!
我相信不管閱讀量多寡,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那本書往往在人生早期階段遇上、喜歡上,不論別人怎麼說,之於個人而言是永遠特別。古北歐文學 (old nordic literature) 對我來說,像是於那樣的讀物;這次我想分享,為什麼我喜歡它,以及我們殼蟻如何閱讀它。
5/5北歐神話
人間五十年,如夢又似幻——感嘆世間無常,一切成就與繁盛都將灰飛煙滅,然而同樣地,一切痛楚哀慟也會過去——北歐神話,乃至世界各地的傳奇亦然;可是我想,都不比古英語詩歌,那短短一句話來得有份量。
5/5我可能錯了
本篇不談古北歐,聊動畫新番《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實在美味,異教人已回購。希望能傳遞這份美味給各位。我相信,這份美味,與異教人能提供給大家的服務,是有共鳴的。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因為,每個人心底都深知,人生遠遠並非戲劇,才刻骨銘心。現代又有一說「遊戲人生」——以玩一場遊戲的心態看待人生,或許會過得更開闊一些。然而,「心態」也暗示著,人生也不就是遊戲而已。北歐神話的原典寫明了,一切開始於遊戲,而北歐神話本身卻是一齣劇。兩者如何並行不悖?
在社群媒體上被狂洗《黑神話:悟空》,跑不動遊戲的異教人,不免俗了直播倍速看過。劇情中,孫悟空向天庭的控訴,讓我聯想到北歐神話中的洛基 (Loki) 向眾神的謾罵;進一步想,會不會兩者面臨了相似的身份政治難題中?
上週聽 Podcast 節目「引書店」介紹才知道今年上市的《敬畏》,節目 Ep. 264 中引用了一段內容,宣稱「敬畏」這種情感,它的英語詞源最早可追溯到中古英文和古挪威文。此處「古挪威文」,身為異教人沒道理不來一探究竟!
我相信不管閱讀量多寡,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那本書往往在人生早期階段遇上、喜歡上,不論別人怎麼說,之於個人而言是永遠特別。古北歐文學 (old nordic literature) 對我來說,像是於那樣的讀物;這次我想分享,為什麼我喜歡它,以及我們殼蟻如何閱讀它。
5/5北歐神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精神羅馬人,簡稱精羅
Thumbnail
國家紀念碑: 迥異於古羅馬建築風格、詠懷義大利國父的壯麗地標 回憶來到羅馬首日下午的那段城市漫遊,前半段我們專注沉浸並詠嘆古羅馬~羅馬帝政時期遺下的許多千年遺跡,對我來說雖非頭次看到、但感動莫名有如初見;至於後半段的國家紀念碑之行,於我真的就是初次見面! 因為上次來羅馬,我與此景點只是匆匆路過...
原來這世界的人,是北歐,希臘還有埃及眾神的祖先。
Thumbnail
這一次的旅程之中,我從兩個不同的地方觀察到在地人對於弱勢的友善展現。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巴洛克藝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7%B4%E6%B4%9B%E5%85%8B%E8%89%BA%E6%9C%AF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精神羅馬人,簡稱精羅
Thumbnail
國家紀念碑: 迥異於古羅馬建築風格、詠懷義大利國父的壯麗地標 回憶來到羅馬首日下午的那段城市漫遊,前半段我們專注沉浸並詠嘆古羅馬~羅馬帝政時期遺下的許多千年遺跡,對我來說雖非頭次看到、但感動莫名有如初見;至於後半段的國家紀念碑之行,於我真的就是初次見面! 因為上次來羅馬,我與此景點只是匆匆路過...
原來這世界的人,是北歐,希臘還有埃及眾神的祖先。
Thumbnail
這一次的旅程之中,我從兩個不同的地方觀察到在地人對於弱勢的友善展現。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巴洛克藝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7%B4%E6%B4%9B%E5%85%8B%E8%89%BA%E6%9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