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或許是許多人不斷探究的問題,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未必刻意去深究。什麼是有意義?對一個家長而言,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陪伴孩子成長,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對朋友聚會的人來說,和好友一起唱卡拉OK、喝杯小酒,同樣是有意義的生活。而對創作者來說,投入心血完成一件作品,這也是生活的價值所在。事實上,生活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定義本來就不盡相同。
以我自己為例,我喜歡在街頭速寫,畫著畫著,不知不覺已經累積了一兩千幅作品。但這樣的行為有意義嗎?有人會說有,也有人覺得只是浪費時間。但對我而言,這些作品可能不會有什麼實際的價值,但它們承載了我當下的專注與情感。雖然我無法保證未來的後代會怎麼看待它們,也許他們認為是垃圾,甚至直接丟掉或燒掉。但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與環境、內心的對話,那份全心投入的感覺,就是我對生活意義的體現。或許不需要創造什麼能賣錢的作品,只要能讓自己感到滿足,這樣就足夠了。
我看到許多人熱衷於討論生活的意義,然而,真正的意義其實來自於認真過好每一天。如果你一味追尋生活的意義,反而可能迷失在混沌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你不斷思索「意義是什麼」的時候,或許你根本沒有去過好當下的生活。像我身邊的一些朋友,雖然他們有著耀眼的學歷,例如博士或碩士,但回到日常的談吐和見識上,卻和從前沒什麼不同。這不禁讓我思考,念了那麼多書,真的讓他們變得更專業、更深入嗎?有時候,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讀書與學術追求的核心,應該在於知識的深化與創新,而不是單純地記憶書本內容。我有朋友為了完成博士論文,做了台灣廟宇的田野調查,把台灣的廟宇幾乎數得一清二楚。這當然值得敬佩,但問題是,這樣的研究是否真的讓他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或者,這是否只是資料堆砌的一種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數量,更是對生活和專業的深度認知。
生活的意義,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書,而在於你如何體驗生活、感受當下。如果只是平面的閱讀與記憶,那麼你得到的,可能只是書本裡已有的知識。相反的,生活中的真實體驗,才是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意義。比方說,書本裡不會告訴你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重要性,但當你親身參與其中,感受到孩子的需要與依賴,這份關係就成為了生活的價值。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不是別人給予的標準答案,而是你在生活中找到的、屬於自己的答案。書本中的內容或知識永遠存在,但它們並不會替你回答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的意義感,源自你對自己的關注與感受,源自你在平凡生活中的發現與滿足。尋找自己的意義,而不是別人的意義,這才是生活真正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