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訊息傳播超速的時代,我們常發現好事發生的非常緩慢,而壞事卻總是來得又快又急。Morgan Housel 在其所著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一書中,提到了關於好消息與壞消息在時間軸上的巨大差異。書中引用 Warren Buffett(巴菲特)所說:「建立聲譽要花費二十年,摧毀聲譽只需要五分鐘。」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個人聲譽,也適用於企業經營、團隊建設,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讓我們先來看看好消息是如何運作的。從 1950 年至 2014 年間,心臟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 1.5%。這種緩慢但持續的進步,往往因為過於漸進而不被注意。就像在職場上,一個優秀的團隊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建立起來,但這個過程卻很少受到關注。這正是因為最重要的改變往往來自於複利效應,而複利效應需要時間醞釀。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無論是建立品牌信譽、培養人才,還是發展客戶關係,都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和耐心。
歷史學家 David Wooton 的研究提供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從發現細菌到醫學界承認細菌引起疾病,竟然經過了兩百年!之後又花了三十年才發明消毒劑,再經過六十年才開始使用盤尼西林。這個案例清楚地說明了,即使是最重要的進步,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被接受和應用。新科技的發展也是如此,從發明到被大眾接受並廣泛應用,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種緩慢的進展常常讓人產生悲觀情緒,認為創新停滯不前,但實際上這只是因為重大創新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被注意到並發揮影響力。
相較之下,壞消息總是來得又快又猛。從珍珠港事件到九一一事件,這些改變世界的重大事件,往往在短短一小時內就完成了。新冠疫情更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從大多數人完全不知道這個疾病,到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企業界,這個現象更為明顯。曾經叱吒風雲的雷曼兄弟,從巔峰到破產只用了不到十五個月。諾基亞、安隆、房利美與房地美等企業的沒落同樣驚人。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們,一個組織的崩潰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得多。
人類生命的形成過程提供了另一個深刻的例證。一個嬰兒的誕生需要數百億個步驟按照正確順序進行,涉及上千億個神經元和數百兆個神經突觸的形成。然而,死亡卻可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原因:缺血或缺氧。這種不對稱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反映在社會系統中。正如作家哈拉瑞所說:「要保有和平,我們需要幾乎每一個人都做出正確的選擇。相形之下,只要一方做錯選擇,就可能爆發戰爭。」
這個概念對管理工作有重要啟示。在建立團隊文化、發展客戶關係時,我們需要有耐心,認知到這些都需要時間醞釀。同時,我們也要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因為危機往往來得又快又急。這就像是在經營一家企業,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客戶信任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但一次重大危機或醜聞就可能在短時間內摧毀這一切。
然而,我們也要警惕過度簡化這個概念的風險。並非所有的進步都是緩慢的,也並非所有的破壞都是迅速的。在某些情況下,創新突破可能會帶來快速的正向改變,而某些負面影響則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顯現。在當代科技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某些創新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快速改變,這提醒我們需要以更靈活的思維來看待這個議題。
理解好與壞在時間軸上的這種不對稱性,有助於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它提醒我們要珍惜日常的小進步,同時對可能的風險保持警覺。最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在追求進步時保持耐心,在面對挑戰時保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