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考試到生活:突破確定性思維的關鍵技巧
你還記得當年老師告訴我們「努力學習就能考上好學校」的安心感嗎?那種穩定公式的魅力就像高考前的倒數計時,明確又充滿希望。但走進社會後,發現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努力不一定加薪,拼命加班也未必升職。這種「不確定性」常讓人懷疑人生。這篇文章將帶你探討如何擺脫確定性思維,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突破之道。確定性思維:考試模式的「穩穩幸福感」
學校的思維模式可以簡化為:1+1=2。有了清楚的公式,世界看起來有條理而安全:
- 看書 → 考試 → 分數高 → 上好學校
- 努力 → 成績 → 目標完成
這種邏輯讓人覺得生活可以掌控,一切「只要努力就好」。然而,社會不同:努力不一定直接帶來結果。
上學時,努力就像往小豬撲滿裡存錢,每次都能看到存款增長。而進入社會後,這個撲滿有時卻像個神秘的投資基金,投入了多少,可能遲遲看不到回報,甚至有虧本的可能。
重點整理
- 確定性思維讓人有安全感,但不適用於所有情境。
- 社會中的挑戰更像是一場冒險遊戲,不一定有攻略可循。

在生活中平衡安全感與冒險
不確定性挑戰:社會中的現實法則
進入職場後,你會發現努力不再是直接的回報機制,而是更多未知的加權計算:
- 頭腦好未必能帶來晉升,還需要良好的情商。
- 努力完成業績,也可能因大環境影響沒收到預期效果。
如果說學校生活是單線關卡,完成任務就有獎勵,那社會更像是開放世界遊戲:敵人藏在暗處,任務沒有導航,還可能莫名踩到陷阱。
「生活是一場冒險,最大的風險是害怕嘗試。」——奧普拉·溫弗瑞
重點整理
- 不確定性挑戰讓人挫敗,但同時提供更多成長空間。
- 接受不確定性是適應社會的第一步。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個人成長
突破確定性思維的三個技巧:從穩到勇敢
1. 定義你的現狀:知道自己在哪裡
開始之前,先停下來問自己:我現在的生活是否符合內心需求?
- 用「SEE金字塔」評估自己: 安全感(Security)、展現力(Expression)、愉快感(Enjoyment)。
- 寫下讓你感到安心或壓力的事物,清楚了解當前的舒適圈。
就像上健身房,別急著挑戰50公斤的啞鈴,先確認自己的體能狀況,從2公斤開始不丟臉,關鍵是找到適合的節奏。
2. 從小挑戰開始:擴展你的舒適圈
突破確定性並非強迫跳出舒適圈,而是慢慢擴展它:
- 設立可控的小目標,如每週學習一個新技巧。
- 為自己打造一個理想的舒適圈環境,例如為工作安排舒適的桌面,提升專注力。
「成功來自一連串的小勝利。」——戴爾·卡內基

3. 培養適應力: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職場充滿壓力,但壓力未必是壞事,關鍵在於如何應對。
- 學會彈性應變: 每次犯錯後,記錄問題並找出改進辦法。
- 持續學習: 在不確定性中找到樂趣,例如學習新軟技能,提升競爭力。
有時壓力就像水壺的蒸氣,適度釋放後才能煮出一壺好茶,別讓壓力壓爆自己!
重點整理
- 從小挑戰開始,穩步擴展舒適圈。
- 用壓力為動力,提升適應力和應變能力。

結語:努力&時間價值最大化,才能人生價值最大化
努力與時間是人生最寶貴的資源,但不是用確定性思維去消耗它,而是找到自己的節奏,讓這兩者發揮最大效益。接受生活的未知數,才能讓你的故事充滿驚喜和成長的可能。

如果你對突破現狀、提升自我有更多想法,歡迎加入我們的方格子沙龍!在這裡,能接觸更多元的觀點,從書寫中找到靈感,從交流中找到共鳴。一起用文字改變生活,現在就加入我們吧!